第四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淮阴师范学院精品课程2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确立以来,世界无产阶级政党不断思考的基本问题。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科学性与非科学性并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科学总结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科学阐述,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课程导入3教学重点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背景,理解它同通常说的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或本质特征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4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探索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三、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论必须克服若干认识误区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5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探索邓小平多次强调,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而所谓没有完全搞清楚,并不是说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毫无认识,或者认识都不对,而是认识上有片面性。过去主要强调从生产关系角度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而忽视生产力标准。因而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加以反对。(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探索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法国的圣西门、傅利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主要代表。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理论1、第一次飞跃:从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前提;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私有制;有计划地进行社会生产,没有商品和货币;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到高级阶段则实行按需分配;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构想列宁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主要贡献2、第二次飞跃:从理论到实践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最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强调提高劳动生产率;政治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明确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重要的特征;提出了两种所有制思想,即公有制和合作制;必须利用商品和货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要大力提高教育科学文化水平;要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列宁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主要贡献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一方面作出了贡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必须保存商品生产和利用价值规律。另一方面凝固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政治上高度集权,经济上高度集中,文化上高度单一,形成“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高度集权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大一统的计划经济+单纯的公有制+单纯的按劳分配。毛泽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探索:社会主义从一国胜利到多国的胜利观念上的偏差:一是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则当作教条二是把斯大林模式当作社会主义唯一的实践形式。三是侧重于生产关系,把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主要表现:所有制上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按劳分配下的平均主义加等级特权分配;高度集中的单一计划经济,忽视商品经济;政治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必须继续革命,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二)传统社会主义观的缺陷从基本特征上勾画社会主义,不尽准确,存在三个缺陷:第一,未把高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这个重要因素纳入进去,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者辩证统一的原理,容易引发忽视发展生产力的倾向。第二,离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及实现共同富裕孤立地谈制度,这就不能正确回答为什么要坚持和如何才能坚持这些制度。第三,在个别方面,把非本质的东西如计划经济,也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来坚持。4、第三次飞跃:从传统到现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三次飞跃。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过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13页第一阶段:改革的起步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萌芽“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72页“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4页第二阶段:改革的展开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提出第三阶段: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概括邓小平从实际出发,通过否定(什么不是社会主义)达到肯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维方法来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行共同富裕;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第一,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社会主义本质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三方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点。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社会主义其它原则实现的前提。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评价、检验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论包含的基本原则。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就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要避免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努力做到这一点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体现,是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包含的基本原则。第三,突出强调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从社会主体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它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和努力方向。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既要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又要克服平均主义倾向。华西村在全国率先成为“电话村”“别墅村”“轿车村”“电脑村”“华夏第一村”华西村:共同富裕的典范“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始终坚持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物质精神“双富有”。(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认识的深化党的十六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作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一)如何看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没有涉及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问题。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本质论五句话的表述中没有公有制的内容,说明邓小平认为公有制并非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应当把它从社会主义的内涵中排除出去。三、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论必须克服若干认识误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三个“是”)“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更全面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利于更全面地体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从而也有利于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有利于”)第一,邓小平是从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与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根本手段或保证相统一的角度,而不是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即基本特征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的。五句话说的是社会主义最深刻的本质。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它是低一个层次的、初级的本质,是邓小平所说的社会主义本质的反映和表现,不等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公有制属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范畴,毋须纳人本质论。第二,既然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说的是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那么坚持公有制就是本质论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在私有化条件下谈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无异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第三,邓小平是在建立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在内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几十年之后的历史条件下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旨在阐明在坚持这些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也就是说,坚持早已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包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一个不言而喻的当然的逻辑前提。(二)如何看“消灭剥削”与我国的现实状况和党的现行政策的关系问题。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这一论断,与现实对不上号,它不利于私营经济的发展,也与党对私营经济的方针政策相矛盾。三、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论必须克服若干认识误区首先,私有制导致剥削,雇佣劳动带来剩余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我国现实社会中既然存在广大的以私有制为基础、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经济成分,产生一定的剥削现象是势所必然。最后,肯定现阶段一定的剥削的必然性、合理性,并不等于赞美剥削,欢呼剥削,甚至赋予它永恒。其次,消灭剥削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经历一百年,消灭剥削这个过程至少也需要一百年。(三)如何看十六大党章没有写上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问题。有人认为:十四大和十五大党章,都载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话,而在十六大党章中不见了,是否意味着不再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论了?三、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论必须克服若干认识误区其一,十六大党章既然一如既往地宣布“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那么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论,包括坚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就是必然要求,天经地义,因为放弃了这些,“实现共产主义”就是毫无意义的空洞口号。其二,十六大党章既然仍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那么当然包括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坚持。其三,十六大党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作为它的集中概括的三句话即三个方面的内容而言,基本精神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一致的,其间并无矛盾。(一)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澄清了对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与模糊观念,克服和纠正了以往片面强调生产关系,忽视生产力的教条主义倾向,排除“姓资姓社”对改革开放的纠缠和干扰。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二)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社会主义本质论为党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从实际出发调整了经济政策,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方针。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有助于从理论上对改革开放的路线和政策作出科学的说明。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有助于认清社会主义本质,统一全党思想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都会伴随着巨大的争论。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四次大争论:第一次是1978年后发生的,焦点是“要改革开放还是要‘两个凡是’”;第二次是1992年前后,“要市场经济还是维护计划经济”;第三次从1995年到1997年,是“私营经济是活水还是祸水”的大争论;第四次是2004年到2009年,改革的共识是否破灭?出现争论的原因在于实行这些新的经济政策不仅同过去关于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路和想法完全不同,而且从表面上看也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距离实现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的要求越来越远,仿佛是在从社会主义阵地上向后撤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有利于统一全党的认识,理直气壮地推进改革开放事业。“什么是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转化中的根本理论问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搞清楚的首要问题。1、为什么要搞清楚社会主义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