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一生各个时期的生理特点女性生殖系统具有独特的功能,表现出独特的生理变化。妇女的一生,自出生后至发育成熟至衰萎老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年龄的过展,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现象,尤以生殖系统的变化最显著,可划分为六个阶段。新生儿期•婴儿出生后的四周为新生儿期。•特殊生理现象:某些女婴出生后会出现乳房肿大,分泌少量乳汁,或有少许阴道出血。这些均是短期现象。•原因:女性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受母体的性腺和胎盘产生的雌性激素的影响,出生后其血内的性激素骤减,引起一系列变化。幼年期•新生儿期以后至12岁左右的阶段,称为幼年期。•其中7岁以前称幼儿期,7岁以后称儿童期。•7岁以前身体发育较快,但生殖系统仍处于幼稚状态。•7岁以后性腺开始活动,生殖器官变逐渐发育。•10岁以后卵巢中有少许卵泡发育,并分泌少量雌激素,但并不排卵,此时女性的某些特征有所体现。•11~12岁,第二性征开始逐渐出现,但并不完美。青春期•是从月经来潮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一段时期,一般为12~18岁。•月经来潮。•第二性征出现:音调变高、乳房更丰满、乳头长大,骨盆变宽、肩、胸、臀部皮下脂肪增加,腋毛、阴毛生长。•身体及生殖器官发育很快,逐渐成熟。性成熟期•为卵巢生殖机能和内分泌功能最旺盛的一个时期,一般自18岁开始,持续30年左右。•此期妇女生育活动最旺盛,又称生育期。围绝经期•为妇女从生殖功能旺盛的状态,向老年衰萎过渡的时期。一般有45~55岁之间。•多数妇女的卵巢分泌功能减退较缓慢,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能够调节和代偿,但有10~30%的妇女不能适应而发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老年期•60岁后,妇女机体逐渐老化进入老年期。•此时卵巢功能的衰退,生殖器官萎缩,机体防御机能低下。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其激素卵巢为一对扁椭圆体的性腺,呈灰白色,大小为4×3×1cm,位于输卵管的后下方,内借卵巢固有韧带与子宫角相连,外侧以骨盆漏斗韧带与髂盆壁相连。卵巢的结构:外生发上皮白膜皮质原始卵泡纤维状结缔组织卵巢间质组织内髓质疏松结缔组织血管、神经、淋巴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其激素•成年女性的卵巢的主要成分:闭锁卵泡生长卵泡初级卵泡髓质皮质白膜黄体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其激素卵巢是女性的性腺器官,它具有生殖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和内分泌功能(分泌性激素)。妇女的月经、受孕等生理现象都与卵巢的生殖与内分泌功能密切相关。卵巢的周期性变化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周期性变化,称为卵巢周期。其变化过程包括:卵泡的发育及成熟、排卵、黄体的形成与退化。在性成熟期(除妊娠期与哺乳期外),卵巢不断地重复上述周期变化,但能完成完整周期的卵泡只有400~500个,其余大多数卵泡均在发育过程中退化,成为闭锁卵泡。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卵泡的发育及成熟–原始卵泡—未发育的卵泡•中央含有一个卵母细胞,外周是单层的梭形或扁平形细胞围绕。•新生儿的卵巢内约有10万个以上的原始卵泡,但在妇女一生中仅约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其余的到一定程度即自行退化,这个过程称卵泡闭锁。–生长卵泡•卵细胞逐渐生长。•周围有复层的颗粒细胞(由梭形细胞转变而来)围绕,产出一含有液体的空腔。•周围的间质细胞逐渐增厚形成两层卵泡膜(卵泡内膜和卵泡外膜)。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卵泡的发育及成熟•成熟卵泡—直径约10~20mm。•卵泡外膜:致密的间质组织。•卵泡内膜:血管丰富。协同产生•颗粒细胞:无血管存在。雌激素(卵泡素).•卵泡腔:内含清澈的卵泡液。•卵丘:突出于卵泡腔,卵细胞深藏其中。•放射冠:直接包绕卵细胞的一层颗粒细胞。•透明带:在放射冠与卵细胞之间的薄膜。•卵细胞:直径约0.13~0.14mm,为人体内最大的细胞.。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卵泡的发育及成熟•成熟卵泡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排卵•卵泡成熟时逐渐向卵巢表面移行并向外突出,由于卵泡内压力及卵泡液内蛋白分解酶的影响,使卵泡膜与卵巢外膜自然破裂,卵泡液流出,卵细胞及周围附着的颗粒细胞离开卵泡,进入腹腔,这个过程称为“排卵”。•卵细胞离开卵巢后称为卵子,经输卵管的“拾卵”,进入输卵管并向子宫腔方向游动。•卵细胞有卵泡外的生存时间约为数小时至4~5天。•卵细胞从破裂的卵泡膜排出,外有放射冠及透明膜。精子需透过这两层才能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排卵•卵子的排出是随机的,即可由两侧卵巢轮流排出,亦可由一侧卵巢连续排出。•排卵一般在两次月经中间,与下次月经来潮的时间相对恒定,约14天左右,也就是说,正常排卵周期黄体功能仅限于14天内,如果卵子排出后没有受精,黄体衰退后月经来潮,即月经将在14~15天后来潮。•个别妇女有“排卵痛”。•个别妇女有“额外排卵”。卵巢的周期性变化•黄体的形成与退化—其间可分为五个阶段•血体期•当成熟卵泡破裂后,卵泡液、卵细胞以及一部分颗粒细胞均被排出,卵泡膜破裂的血管流出的血液溢入腔内形成血体。•增生期•卵泡壁伤口很快封闭,留在泡内的颗粒细胞即增生,其原生质含有黄色颗粒,这些细胞称为颗粒黄体细胞。•血管形成期•卵泡膜的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伸入黄体中心形成间隔。使黄体呈花瓣状,卵泡内膜细胞亦伸入黄体皱襞之间,并呈相似的变化,称卵泡膜黄体细胞。卵巢的周期性变化•黄体的形成与退化•成熟期•时间:黄体于月经前一周左右(大约有排卵后7~8天)发展至最高峰,称为成熟期。•大小:此时黄体的直径可达1~3cm,约占整个卵巢的1/3,成熟的黄体细胞中含有空泡。•作用:黄体能产生两种激素:雌激素与孕激素。主要是孕酮。若受精,黄体能继续维持至妊娠4~6个月才开始退化,此称为妊娠黄体。孕3月后胎盘功能完好,孕酮与雌激素主要由胎盘产生,此时即使摘除双卵巢,妊娠仍能继续。因此,临床上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者,可选择在孕4月左右行手术。卵巢的周期性变化•黄体的形成与退化•退化期•大约在排卵后第9天,如果卵子不受精而死亡,黄体即开始退化,体积缩小,整个黄体纤维化而变成白体。•黄体退化后,分泌功能也减退,激素水平下降,4~6天后,月经来潮。•一般黄体的寿命为12~16天,平均为14天。小于12天者为黄体功能不全。•月经来潮后,卵巢中又一个新的卵泡开始发育,一个新的周期又开始。在性成熟期,除妊娠与哺乳外,卵巢周期周而复始地进行着。卵巢分泌的激素•雌、孕激素的合成与降解卵巢主要合成和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同时也分泌少量的雄激素。–雌激素又称卵泡素则由卵泡内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协同作用下产生,排卵后黄体细胞也分泌雌激素。此外,妊娠期胎儿和胎盘也参与雌激素的产生及代谢,肾上腺皮质亦分泌少量雌激素。卵巢合成的雌激素主要是雌二醇(E2)及雌酮(E1),其中E2是生物活性最强的雌激素。两者均在肝中降解,降解产物为雌三醇(E3)。–孕激素又称黄体素,是由黄体细胞分泌。妊娠期由胎盘组织分泌,还有少量来自肾上腺皮质。卵巢中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孕激素主要是孕酮。其亦在肝中降解,降解产物为孕二醇。卵巢分泌的激素•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在卵泡期最初几天,雌激素含量最低,以后逐渐上升,到排卵前一天达到第一个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在排卵后四天达低点,然后再次上升,在排卵后八日出现第二个高峰,上后即迅速下降至最低点。•在排卵前,孕激素含量较低,排卵后逐渐升高,高峰在排卵后第八天,以后逐渐下降。卵巢分泌的激素•雌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作用于生殖器官并促进与保持第二性征。•对卵巢:促进卵泡发育。•对子宫:促使子宫发育,使肌层变厚,收缩力增强,血运增加;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增强。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对输卵管:输卵管收缩节律增强。•对阴道壁: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阴唇丰满。•对乳房:乳管增生、乳晕着色,第二性征发育。•对垂体、下丘脑:通过反馈调节控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其他:总胆固醇下降,有利于防止冠状动脉硬化;促骨中钙沉积;促进水钠潴留。卵巢分泌的激素•孕激素的生理作用—作用局限于子宫,能适应孕卵的种植及妊娠的维持,而孕激素必须先有雌激素的作用基础才能发挥本身的功能。•对子宫:使子宫肌松弛,活动能力下降,对催产素敏感性下降;使宫颈口关闭,粘液变少、变稠;子宫内膜转向分泌期内膜。•对输卵管:输卵管收缩节律减弱。•对阴道壁:上皮细胞脱落加快。•对乳房:促乳腺腺泡发育。•对垂体、下丘脑:通过反馈调节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其他: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有升温的作用;促进水钠的排泄。精品课件!精品课件!卵巢分泌的激素•雄激素的生理作用—有促进女性阴毛和腑毛生长,促使蛋白合成,肌肉生长和骨骼发育的作用。卵巢分泌少量的雄激素,睾丸酮主要由卵巢门细胞产生,此外,卵巢合成雌激素的中间产物雄烯二酮和脱氢表雄酮,在外围组织中亦能变成睾丸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