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节选自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注释】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6分)(1)贮故书在壁间()(2)发而视之()(3)徒见其浩然无涯()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译文:3.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4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小学资源网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②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注释】①铛臼:烹茶的工具。②伏谒:拜见。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6分)(1)然所蓄茶有数等()(2)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3)僧惑甚()5.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译文:6.你认为本段文字讽刺了哪一类人?(4分)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6分)(1)昔者()(2)有馈鱼于郑相者()(3)吾以嗜鱼()8.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译文:9.郑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①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②。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③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就:靠近。②革:皮。③遁逸:逃跑。10.解释句中加点的字。(8分)(1)与家犬杂畜()(2)将寐()(3)将啮其喉()(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译文:12.这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特征?作者对狼持怎样的态度?(6分)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注释】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1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6分)(1)寻复南奔()(2)涉猎经史()(3)唯傅修期耳()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译文:15.傅永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4分)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7分)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选自《魏文侯书·资治通鉴》)1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17.文中职位低微的“虞人”如换成其他王侯将相,文章的意思一样吗?(4名校小升初精短文言文阅读与训练自护其短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某人自护(3)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雪涛小说·知无涯》)【注释】(1)[北人]北方人。(2)[仕]做官。(3)[护]掩盖,遮掩。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而()啖()去()欲()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A仕于南方。不得已而从仕。B或曰:啖菱须去壳。或告之曰:是非君子道。C前山后山,何地不有。D仕于南方。尝射于家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省略成分。[]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5、这个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1)曰:“卿(2)今当涂(3)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事多。权曰:“孤岂欲卿治经(4)为博士邪!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6),非复吴下阿蒙(7)!”蒙曰:“士别三日,即更(8)刮目相待(9),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1)[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2)[卿]古代君对臣、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及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3)[当涂]当权、当政。(4)[治经]钻研儒家经典(四书五经)。(5)[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6)[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7)[非复吴下阿蒙]非复,不再是。吴下,吴县那地方。阿蒙,名字前面加个“阿”,有亲昵的意味。(8)[更]重新。(9)[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1、选出加点词的正确意思。(1)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A、告诉,对……说B、叫做,称为C、认为,以为D、所谓(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A、拜见B、见解C、接触D、出现(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A、男子B、士兵C、读书人D、具有某种品质或技能的人(4)非复吴下阿蒙()A、从高处到低处B、颁布,下达C、处所D、攻克,攻下2、解释加点的词。过及鲁肃过寻阳()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更即更刮目相待()子能更鸣()辞蒙辞以军中多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短语和句子:(1)刮目相看:(2)孙权劝学:(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方舆胜览》)【注释】(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成()去()方()欲()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2)学而时习之()(3)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4)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3、翻译文中横线的句子。胸有成竹竹之始生,一寸之萌1耳,而节叶具焉2。自3蜩蝮蛇4。以至于剑拔十寻5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6,执笔熟视7,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8,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9,少纵则逝10矣。赏析:大家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一定了解,但未必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读了上面这则短文,你对这个成语的含义会有进一步理解,同时还能获得其他的启示。一、文中用了两处比喻,找出来,说说它们的比喻义。二、翻译下列句末语气词,说明其表达的语气。1.而节叶具焉。()()2.岂复有竹乎()()3.少纵则逝矣()()4.苛政猛于虎也()()三、解释加点的词。1.竹这始生,一寸之萌耳()2.岂复有竹乎()3.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4.以追其所见()四、这则短文对你有何启示。买椟还珠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1),熏以桂椒(2),缀以珠玉,饰以玫瑰(3),缉(4)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5)其珠。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1)[木兰]一种香木。[柜]这里指小匣子。(2)[桂椒]桂花和花椒,两种香料。(3)[玫瑰]一种美石。(4)[缉]装饰边沿。(5)[还]退还。赏析: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的道理: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为()缀()饰()还()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3、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①楚人:②郑人: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1)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2),迨(3)能倍讽(4)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1)[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赠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2)[下帷绝编]这是两个勤学的故事。“下帷”指东汉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即孔子的“韦编三绝”。(3)[迨]dài,等到。(4)[倍讽]“倍”通“背”,背诵。赏析:本文记叙了司马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尤其是“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等观点,确是学习的准则。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患()既()尝()或()成诵()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诵众兄弟既已成诵书不可不成诵B、或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C、乃迢能倍讽乃止乃终身不忘也D、思咏其文、思其义思而不学则殆3、学了这篇短文,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1),衡乃穿壁(2)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3),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原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4)给以书,遂成大学(5)。(《西京杂记》)【注释】(1)[逮]及。(2)[穿壁]在墙上找洞。(3)[文不识]姓文名不识。(4)[资]借。(5)[大学]大学问家。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而()大姓()偿()怪()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B、匡衡勤学而无烛。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D、学而时习之。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A、以书映光而读之。B、资给以书。C、非学无以致疑。D、以此戒之。4、由本文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再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成语:。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宣(3)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矣。(《韩诗外传》)【注释】(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讠宣]xāun,遗忘。(4)[戒]警告。赏析: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①孟子辍然中止()处士笑而然之()②呼而问之:“何为中止?”()何有于我哉?()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①失:()②此:()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A、呼而问之B、以此戒之C、多作自能见之D、自是之后刻舟求剑楚人有欲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0分)(1)涉江()(2)遽契其舟()(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4)是吾剑之所从坠()(5)求剑若此()(6)不亦惑乎()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2分)(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