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例题简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例题简析(一)剑门中学------何俊平分类讨论思想是数学中重要的思想和一种解题方法,旨在考查我们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周密性和全面性,分类讨论问题也属于创新性问题,此类题综合性强,难题较大,在历年中考试题中多以压轴题出现,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具有很强的选拔性。初中数学分类讨论的知识点有三大类:一是代数类:如绝对值、方程及根的定义,函数的定义以及点(坐标不确定)所在象限等.二是几何类:各种图形的位置关系,未明确对应关系的全等或相似的可能对应情况等.三是综合类:代数与几何类分类情况的综合运用.分类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分类必须是周全的,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分类的原则:①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②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③分类讨论应逐级有序进行.④以性质、公式、定理的使用条件为标准分类.下面列举初中数学几何中常见的几种分类讨论思想的问题,供同学们借鉴。一、与线段有关的分类讨思想的应用——线段及端点位置的不确定性需讨论。例1、已知直线AB上一点C,且有CA=3AB,则线段CA︰CB=3︰2或3︰4。解析:分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和线段BA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求解。尝试1、已知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线段AB=7cm,点M为线段AB的中点,线段BC=3cm,点N为线段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二、与角有关的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角的一边不确定性需讨论。例2、在同一平面上,∠AOB=70°,∠BOC=30°,射线OM平分∠AOB,ON平分∠BOC,则∠MON=20°或50°。解析:分射线OC在∠AOB的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求解。尝试2、已知oAOB60,过O作一条射线OC,射线OE平分AOC,射线OD平分BOC,求DOE的大小。三、三角形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常见的有以下四种类型:①因三角形的形状不确定而需分类讨论;②因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不确定而需分类讨论;③因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确定而需分类讨论;④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或边)不确定而需分类讨论。1、三角形的形状不确定需分类讨论例3、△ABC的边AB为15cm,边AC为13cm,边BC上的高AD为12cm,求此三角形的面积。解析:因未指明三角形的形状,故需分类讨论。如图1,当△ABC的高在形内时,由勾股定理易得BC=BD+CD=9+5=14,所以84ABCS2cm。如图2,当高AD在形外时,此时△ABC为钝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易得BC=BD-CD=9-5=4,所以24ABCS2cm。故△ABC的面积为842cm或242cm.尝试3、在△ABC中,∠B=28°,AD是BC边上的高,且CDBDAD2.求∠C的度数。2、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①在等腰三角形中求边:等腰三角形中,对给出的边可能是腰,也可能是底边,所以需分类讨论。例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方程030112xx的两根,则它的周长是_16或17_。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为3,另一边为6,则它的周长等于_15_。解析:方程的两根为5,和6,需分腰为5,底为6和腰为6,底为5两种情况讨论,并且还要考虑三边之长是否满足三角形的构成条件。尝试4、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分三角形的周长为15cm和12cm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长为。②在等腰三角形中求角:等腰三角形的一角可能是底角,也可能是顶角,所以需分类讨论。例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65°则其底角为65°或57.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95°则其底角为95°。解析:当已知角为锐角时,它既可以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也可以说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当已知角为直角或钝角时,它只能是顶角。尝试5、a、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5°,则它的顶角为。b、在ΔABC中,AB=AC,AB的中垂线与AC所在直线相交成的锐角为50°,则∠B=_______。3、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和斜边不明确时需要分类讨论例6、已知x,y为直角三角形两边之长,满足06522yyx,求第三边的长。解析:由题意可得02x且0652yy,分别解这两个方程,可得满足条件的解为x=2,y=2,或x=2,y=3.由于x,y是直角边长还是斜边长没有明确,因此需要分类讨论。当两直角边长分别为2,2时,斜边长为22;当一直角边长为2,斜边长为3时,另一直角边的长为5;当一直角边长为2,另一直角边长为3时,斜边长为13。综上,第三边的长为22或5或13。4、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或边)不确定而需分类讨论。例7、如图,在ABC△中,64ABACP,,是AC的中点,过P点的直线交AB于点Q,若△APQ和△ABC相似,求AQ的长。解析:因△APQ和△ABC有公共角A,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过点P的直线PQ应有两种作法:①作PQ∥BC,则△APQ∽△ACB,于是有AQAPABAC,即264AQ,解ACBPABCDNEM得3AQ;②作APQABC,交边AB于点Q,则△APQ∽△ABC,于是有AQAPACAB,即246AQ,解得43AQ.则AQ=3或43。尝试6、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2,BE=CE,MN=1,线段MN的两端在CD、AD上滑动.当DM=时,△ABE与△DMN相似。四、与圆有关的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1、圆周角的顶点位置不确定需分类讨论。例8、在半径为5cm的⊙O中,弦AB=5cm,点C是⊙O上任意一点(不与A、B重合)。则∠ACB=30°或150°。解析:一般地,弦的两个端点分圆所成的两条弧一条为优弧,一条为劣弧。当点C在优弧AB上时,∠ACB=30°;当点C在劣弧AB上时,∠ACB=150°.2、两平行弦相对于圆心的位置不确定需分类讨论。例9、已知⊙O的直径为10cm,弦AB=8cm,弦CD=6cm,且AB∥CD,则AB和CD之间的距离为1cm或7cm。解析:分弦AB、CD在圆心O的同侧和异侧两种情况计算。3、两圆相切,内切、外切不确定需分类讨论。例10、若两圆相切,圆心距为7,其中一圆的半径为4,则另一圆的半径为3或11.尝试7、已知⊙O的半径为2,点P是⊙O外一点,OP的长为3,那么以点P为圆心,且与⊙O相切的圆的半径是。4、相交两圆的圆心与公共弦的位置不确定需分类讨论。例11、已知⊙1O和⊙2O相交于A、B两点,弦AB为6,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2,5,则圆心距21OO=1或7.解析:分两圆心在公共弦的同侧和异侧两种情况计算。分类讨论思想在代数及代几综合中的运用将在后期举例分析。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