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儿童期到青年期的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學—第三章兒童期到青年期的發展蘇文靜、林辰燁、盧宥任、蘇育萱、邱淑媛,,年齡階段與發展方向認知發展身體發展社會情緒發展兒童前期(3至6歲)語言獲得大肌肉與小肌肉的技能利社會行為兒童中期(小學至青春期)記憶與後設認知技巧身體成長自我概念、自尊及同儕關係青年期(青春期後)假設與演繹推理青春期認同的形成、社會責任和親密關係兒童前期的生理發展•所有兒童在動作技能的發展上順序ㄧ般都是相同的,但有些兒童會較早獲得動作技能。•在兒童前期最主要的生理發展就是小肌肉發展(精細動作活動)及大肌肉發展(大體動作活動)•兒童在6、7歲之後很少有全新的動作,而只是改善先前已能表現的動作品質和複雜度學齡前的動作發展(P.81)年齡技能2歲身體搖晃的行走,學會爬、推、拉,雙手懸吊,缺乏耐力,抓取物品3歲較為平順的行走,單手拿取物品,堆積木4歲變化跑步的節奏,跳躍,力量、耐力及協調性的提升,繪畫,用積木建造建築物5歲走平衡木,跳繩,單腳站立,扣釦子及拉拉鍊兒童前期的認知發展—語言•兒童的語言發展包含口語和書寫溝通,口語能力發展得特別早,孩子三歲就可以說的很流利,並與他人進行交談並了解書寫語言。•語言的發展大約分成•口語•閱讀•書寫口語發展•幼兒不只需要學習字彙,也需要學習單字的規則與句子的結構。因此會產生過度類化的現象,這些錯誤為正常現象,不需加以糾正。•幼兒學習句子規則,起初只有二個字,但很快便學會使用更複雜的句子,並利用改變聲調來表達疑問或是強調的口氣。•兒童口語發展與親子間相互交談有密切關係,研究指出父母親多和子女交談,可使兒童有大量的字彙。•影響語言的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兩類個人因素、環境因素閱讀•成人若讀書給兒童聽,兒童很早就可以學習閱讀,而兒童在就學前已具有有關閱讀的知識和技能,稱為萌發讀寫能力。•學前兒童能夠了解故事的情節,對簡單的故事還可以預測結果,也可以認出熟悉的標誌。•全語言法:強調意義不強調語音,在課程以及生活中,都可以用來學習語言,學習內容要融合讀寫,及語言溝通技巧。書寫•三歲的幼兒就能辨認印刷文字和圖畫間的差異。逐漸理解印刷字體的特徵。EX:線是直或彎、書寫方向……等等。•兒童書寫發展有一定的順序,孩子從潦草的塗鴉開始,但因不了解字的範圍擴散到一整頁。雙語教育贊成說法同時使用二種語言可以促進學生的認知技能的發展,並使學生較不害怕上學。反對說法反對學生使用第一語言,可以更快使用第二外語,會使外籍學生更快融進國家文化。研究指出,雙語教學不會比只用單一教學糟,但也不一定都好,但高品質的雙語教學的確能提升學習效果。社會情緒發展•幼兒的社會互動是從近而遠的一開始從家庭(父母、照顧者)→鄰里(無親戚關係之人)→學前學校或是托育機構(同儕、老師)→正式學校(同儕)。•學前教育工作者要讓幼兒有機會主動探索,去挑戰困難獲得成功。同儕關係•『同儕』是指與兒童年齡相仿的其他兒童,是兒童社會與認知發展的重要角色。•同儕衝突是讓兒童了解到別人的觀念、感受,不一定和自己相同,也能敏銳覺察到自身行為對他人造成何種影響。•同儕衝突有助於幼兒克服自我中心主義利社會行為•是指自願對他人表現照顧、分享、安慰、以及合作等的行為,被同儕拒絕缺乏正面的利社會技巧。•同儕所拒絕的兒童通常缺乏正面的利社會技巧•利社會發展因素•父母管教方式強調兒童如何對待別人。•成人教導兒童知道用攻擊方式不能解決問題,並提出好的替代方式。•在兒童有好的表現時,將好的行為歸因於兒童正面的特質。遊戲•Parten將幼兒遊戲方為以下幾種:•單獨遊戲:ㄧ個人自己遊戲•平行遊戲:有其他幼兒在旁邊,但彼此互動少。•聯合遊戲:遊戲中有較多的互動分享。•合作遊戲:幼兒為達成共同目標的遊戲。•遊戲對幼兒很重要,遊戲使幼兒有練習語言、認知、和社會技能,也有助於人格發展。二、兒童前期的教育措施1幼稚園在1800年代起源德國,當時並未廣泛獲得接納。(1767年瑞士就有6歲以下的日托學園)2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婦女進入職場日益趨增,托兒所與日間托育措施也隨之增加。3目前有100萬的幼兒在上幼稚園之前的各類學校。學校系統也快速地擴充「前幼稚園計畫」,兒童前期教育成了國家政策主要焦點。起源日間托育機構日間托育機構是替有工作的父母照顧兒童,服務範圍為照顧兒童到有規劃的學前課程。研究指出,日間托育機構的幼童所得到的照顧品質有持續性的影響,尤其是對來自不利家庭的兒童。但另有研究指出日間托育提供給不利兒童的品質遠低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兒童。學前學校比起日間托育機構學前學校較可能提供有規劃的課程。提供半天課程每班由2~3位成人監護15~20位兒童,兒童主要來自中產階級家庭。主要概念為預備狀態訓練,學習將來在正式教育中需要的技能。例:表現良好禮儀、遵守成人指導、與他人合作等等....。補救性學前學校方案補救性學前學校方案是為不利兒童設立的HeadStart1.是美國對貧窮作戰方案的一部份,為的是打破貧窮的循環歷程。2.課程內容包括兒童前期的教育課程(學前學業技能與社會技能)其目的為提升對學校教育的預備狀態。3.HeadStart的研究發現指出,參予方案兒童成效顯著由此可證明學前方案對低社經地位家庭兒童極具重要性。4.另有研究指出,只有高品質且密集的方案才有持續效果。早期介入方案與其他補救教學方案不同的是早期介入方案認為有學習失敗危機的兒童需要更早的介入。目前許多早期介入方案是以6個月大的兒童為對象。例:研究者選取對象是母親為心智遲緩的兒童,實驗組提供高品質的學前課程以及家庭服務,結果這些兒童在小學階段皆表現正常,而比較組的兒童幾乎都被分配到特殊教育課程。幼稚園最初目的為促進兒童社會技能,已便接受正式教育。近年來幼稚園課程逐漸將重點放在閱讀、數學的預備技能以及學校應有的適當行為,有些地區幼稚園的課程與國小一年級課程很相似,這是大部分專家反對的。研究指出,使幼兒留置幼稚園中,短期內相對同級其表現確有改善,但長期而言卻是有害的。適切於發展的教育法適切發展教育法簡稱DAP(Developmentallyappropriatepractices),由美國幼教學會(NAEYC)提出。其概念為教學應以學生的個人特徵和需求為基礎而非以年齡為基礎。教部強調教師直接教學法、基礎、讀本、語音法和習作本三、小學兒童的發展兒童在小學各年級身體發展比前期緩慢9歲前女孩比男孩稍矮且體重較輕,超過9歲則兩者身高與體重大約相等。此時骨骼發展超越肌肉發展,會有疼痛的現象,稱作「成長痛」。兒童中期的身體發展(一)女孩在四年級下學期會出現生長陡增的現象,最慢在進入五年級時大多數都已經開始,六年級是高峰直到青春期結束。生長陡增男孩比女孩落後12~18個月,早熟的男孩也要到11歲才會有此現象。女孩在13歲開始有月經;男孩在13~16歲之間有第一次的射精。兒童中期的身體發展5歲~7歲之間是從前運思期轉變到具體運思期的過度期,兒童思考歷程有很大的改變。此期兒童從只能由身體操作到也能在心理上運作,也能在心理上將有關動作倒轉。並非所有兒童皆會在相同年齡經歷此期,也無兒童可以快速由一階段改變成下一階段,兒童常常同時使用兩階段的認知行為。除了進入具體運思期之外,小學兒童的記憶和認知技能也快速發展,其中包括後設認知技能。認知能力自我概念和自尊自我概念→對自己的優點缺點能力態度與價值的看法自尊→對自己技能與能力的評價1.小學兒童在這兩方面的發展很受兒童在家庭、同儕、學校經驗的影響。2.兒童發展到中期,思考方式較抽象,此階段兒童解釋行為時比過往更能考慮意向與動機,而較少從外顯行為來考慮,這表示此時兒童已能區分「私人而內在的我」&「外在而公開的我」。兒童中期社會情緒發展3.兒童到了中期也會開始透過與他人比較來評價自己,學者認為較小兒童使用社會比較時目的是要了解社會規範和某一行為的適當性;當兒童較大時也會使用社會比較來評價判斷自我能力。4.學前兒童對自我評價傾向很正常,到了小學二、三年級學業較差的幼兒會傾向有較差的自我概念,會產生惡性循環。5.教師應提供能使兒童體驗到成功以及能對自己有不錯感覺的學習經驗,對於兒童如何看待學習的價值,教師有極大的影響力。兒童中期社會情緒發展(二)兒童中期家庭的重要性依舊持續,但此時同儕團體的重要性也開始增加。低年級時,同儕團體由同年齡同性別的兒童組成;高年級時同儕團體通常會有男生和女生。在同儕團體中兒童會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與他人做比較並教導彼此不同的世界,兒童透過態度與價值的分享來選擇和形成自己的態度與價值。同儕的重要性逐漸增加3到7歲前兒童將朋友視為暫時的玩伴,非以共同的興趣或信念為基礎;當兒童進入中期時友誼變得較穩定且是互惠式的。友誼對兒童而言很重要,不僅是玩樂的夥伴,朋友也能提供彼此安全感是重要的情緒資源。此外像是人際互動、技巧衝突的解決、行為社會規範等等....,都是在友誼關係中習得。兒童中期的友誼在兒童中期的同儕關係中最重要層面問題為同儕接納,即是兒童在同儕關係中的地位問題:1.受歡迎的兒童→最常被同儕提名喜歡,同時最少被提名為討厭的人。2.被拒絕的兒童→最常被同儕提名討厭,同時最少被提名喜歡的人。3.受忽略的兒童→不常被提名為喜歡也不常被提名討厭。4.爭議型的兒童→最常被提名喜歡且也最常被提名為討厭。5.平均型的兒童→被喜歡與討厭是中等程度。同儕接納研究指出在小學階段不受同儕接納或被拒絕的兒童是屬於高危險的一群,到了青年期可能有犯罪、退學、情緒和高攻擊性或有被動、退縮等問題。另有研究指出廣受接納的兒童合作性較高、樂於助人也少有攻擊破壞的行為;受同儕討厭的兒童攻擊性較強,缺乏利社會和解決衝突技巧;受忽略和爭議型兒童則較無確定風格,且經常在短時間內有社交地位的改變。同儕接納四、小學高年級至高中階段的發展青春期是身體和智力快速發展的階段。(一)青年期的身體發展◎青春期:體型的改變和第一性徵、第二性徵的出現。◎青年期始自個體身體上重大改變,身體改變起於性生理的成熟;性生理成熟了,原屬孩子的個體,改變為能生育孩子的個體。◎改變的時間:女性產生青春期的改變比男生早1.5-2歲。男生約13歲,女生約11歲。◎改變的速度:不定。可能18個月有可能長6達年。◎早熟者會感到暫時的不愉快(二)認知發展12-15歲是智力徒增期。※皮亞傑:從具體運思期轉換到形式運思期形式運思期◎開始運用抽象的、邏輯的思考方式去推理或判斷。◎依照「邏輯原則」(logicprinciples)作思考運作。◎細分為兩個亞期:III-A(11或12至14或15歲):近乎完全的形式功能。準備時期萌生形式運思思維(emergentformaloperationalthought)III-B(14或15歲以上):完全的形式功能,精緻的推論,歸納法則,形式運思思維真正具體執行的階段並非所有青少年或成人能達到此階段(三)假設演繹推理的特徵使用科學方式解決問題;一次只改變一個因素,而所有其它因素都必須維持不變。青少年思維的一個特徵就是保持彈性的能力他們的思維與問題解決方式可以是相當多采多姿的。他們也可以對某一觀察所得做出多種的解釋。他們在真實事件發生之前,就能預見多種的可能性。未達到此階段的青年在接受教導之後,也能解決達到此思考層次才能解決的問題。能在模糊而尚未明朗的情況裡安排自身的處境:他們可以跳過具體物象而去進行抽象性與可能性的思考(四)對教育的啟示※向學生介紹新的訊息,須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思考這些觀念並運用形式運思方式。※未達形式運思的學生,在做複雜作業時需要較多的支持。※鼓勵學生用他們自己的話來把原則和觀念說出來,並鼓勵他們找出抽象觀念和理論背後所蘊含的意思。※安排會使學生運用到假設演繹思考的各種活動(五)青年的社會情緒發展在青年期,兒童在社會和情緒生活上也有很大的改變:※親密關係的需求※歸屬的需要※主控的想法※認同與仿傚的需求※叛逆及負面的自我※好奇心及欲證明自己有能力的動機(六)自我認同的發展※反思性讓青年開始檢視自己,並以不同的方式界定自己。同時也去思考別人與他的想法是否相同。※青年期人格發展最重要的課題就是「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