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绪论——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本章主要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任务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论体系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张大均(1999)的《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的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研究范畴是学校情境中心理现象;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特征和规律;包括学习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对学习者进行有效教育。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同时还要研究各种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师生的互动关系也是研究的一方面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五要素: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内容(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物理或物质环境、社会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四个研究层面: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构建学科基础和学科基本理论构架;——基本理论研究主体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和规律,揭示教与学情境条件下主体心理活动机制和规律;——学习心理研究教与学情境中如何促进主体心理发展变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教学理论研究制约和影响主体顺利实现教与学目标及主体发展的条件和因素。——制约教与学的因素和条件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交叉学科(二重性):教育和心理有机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交叉学科;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交叉特点既反映出教育心理学存在的独特价值,又是教育心理学复杂性体现。教育心理学的任务—课程改革对教育心理学提出的挑战:理论探索实践指导(一)难繁偏旧“难”就是课程要求过高,教材难度过大,有些学科内容过深,不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学生难于理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往往事倍功半。“繁”就是课程内容繁多、重复,加上一些不必要的形容词、名词,使简单的命题复杂化,难以理解。有些内容甚至带有浓厚的繁琐哲学和形式主义色彩,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偏”就是偏于知识传授,偏到考试科目上,考试出偏题、怪题,各学科缺乏联系,忽视了基础教育广而博的特征。“旧”就是课程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科技、经济、社会的新知识和新进展。(二)各国2日本每十年更新一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力求精选教学内容,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教育指导思想突出四个方面: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掌握本质的基本内容和个性发展,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台湾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把人、自然、社会作为有机整体,用整合的观点规划课程,提出把3大关系和十大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人与自己:强调个体身心的发展1.增进自我了解,发展个人潜能。2.培养欣赏、审美、表现及创作能力。3.提升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能力。人与社会:强调人与社会文化的融合4.培养表达、沟通和分享的智慧。5.发展尊重他人、关怀社会、增进合作的意识。6.促进文化学习与国家了解。7、增进规划、组织与实践的智慧。人与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8.运用科技与信息的能力。9.激发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精神。10.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1988年颁布《教育改革法》,1999年英国颁布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强调:四项发展目标:精神方面的发展:自我成长,发展自己的潜能,认识优缺点,具有实现目标的意志;道德方面的发展:明辨善恶,理解道德冲突,关心他人,采取正确行动的意志;社会方面的发展:理解作为集体和社会一员自身的权利与责任,人际关系的能力,为了共同的利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文化方面的发展:理解文化传统,具有理解和欣赏美的能力六项基本技能:交流沟通数据处理信息技术共同协作改进学习解决问题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接班人接班人、建设者建设者、接班人建设者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降低对语法、修辞、逻辑的要求。(语文标准)通过主题的方式,让学生具体地感受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脉络,而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繁杂的历史知识。(历史标准)增加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等现实问题的探究,降低对运算速度、证明技巧的训练。(数学标准)加强地理基础知识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密切联系。(地理标准)反映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削弱传统生物学按类群详细介绍生物体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知识。(生物标准)加强化学与社会技术生活相联系的内容,降低了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配平、浓度计算等)的要求。(化学标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评价功能的发展变化甄别选拔→促进发展筛子”→“泵”3目标→方案(静态→动态)结果→过程(过去→未来)他评→自评、互评(主体)紧张戒备→协同合作(关系)一元→多元(内容)评价改革的方向针对学生(非家长)全面评价(含学习)特征评价(个别性)鼓励评价(发展性)自我评价(自主性、反思性)同学互评(欣赏性、平等性)过程与结果评价定量与定性评价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内容体系变化的历史回顾:传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的初步确立:1913-1914年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和个体差异及其原因。教育心理学内容的扩充:20世纪20-50年代;20年代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30年代学科心理学;40年代社会适应和心理卫生;50-60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认知观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确立。60年代以后奥苏伯尔(D.P.Ausubel),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加涅(R.M.Gagne),不同学习类型的内外条件。1978年格拉塞(R.Glaser)《教学心理学进展》;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综合化趋势生命全程观;教育生态学。四、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论体系实验法: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的心理变化,从而揭示该条件与被试发生变化的心理活动间的因果关系。例如:照明强度对学习阅读效率的影响实验室实验:严格的人为控制现场实验:自然情景下观察法:有目的,又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科学研究的前门调查法:间接了解心理特征的方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实践的事实分析和概括教育理论如:教师的教学反思日记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步骤1、选题:现实问题,文献分析2、明确研究问题:3、确定变量及测量技术4、提出假设,选择方法(关键一环)5、实施6、数据处理分析(必须正确)7、结果(result)8、结论(conclusion)4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回顾与展望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教育心理学的催产士——詹姆1899年《给教师的谈话》用心理学的原理改善教学方法;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实践;詹姆士的《给教师的谈话》对心理学原理转化为教学原理起到推动作用,这为教育心理学的创立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这种氛围是教育心理学诞生必不可少的条件。杜威把学校看作应用心理学的实验室;主张教育心理化,是儿童研究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杜威的教育心理学内容主要包括:生长论(儿童发展观)、“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课程和教材心理化、学习心理、道德教育心理等。为什么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头衔归功于桑代克而不是杜威?杜威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几乎涉及到教学的每一个方面,而且也在教育实践中大力宣传和推广教育心理学,但他无意像桑代克那样创建一门独立的教育心理学学科,也没有像桑代克那样提出一个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因此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头衔归功于桑代克而不是杜威。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1874-1949,美国教育心理学家1891-1895,WesleyUniversity学习英美文学1895-1897,HarvardUniversity学习心理学(W.James)1897-1898,ColumbiaUniversity获博士学位1912,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桑代克的主要观点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1913-1914年,扩展成三卷本《教育心理学》美国现代教育心理学家R·E格林德(RobertE·Grinder)在《教育心理学的未来》(1989)中说“在桑代克(1913-1914)著名的三卷本《教育心理学》发表之后,教育心理学中的概念进展在随后的将近半个世纪中一直停留在这个高原阶段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和个体差异为什么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成为教心诞生的标志首先,桑代克为教育心理学设定了研究范围,勾画出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框架。第二,桑代克主张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来研究教育心理学并积极地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到教育实际中来解决教育问题。最后,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和学习三大定律不仅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影响很大,时止今日仍然是重要的学习理论之一。(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初建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学科体系的初创阶段,第一次繁荣阶段。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和科学实证方法论;在教学心理、道德教育心理、学科心理和阅读心理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表现为不完整、不系统,其内容体系是建立在对普通心理学资料的印证之上的”迷茫阶段(20世纪20年代—50年代)学科体系建设陷于“等待”与“借用”的困境,内容庞杂分歧。20年代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30年代学科心理学;40年代儿童的个人与社会适应、心理卫生。“体系上或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按照儿童年龄阶段的分期,加之教育工作的实际材料来建构内容体系,5如苏联列维托夫的《儿童教育心理学》,彼德罗夫斯基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等;或按照教育学与教学法的基本体系、应用心理学的材料,来建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如美国索里和特尔神速德合著的《教育心理学》、林格论的《课堂教育心理学》等张春兴认为“教育心理学界普遍地将自己的专业学问视为‘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上的应用’因而失去自身的独立性。”选择阶段(20世纪60年代—90年代)两项主要任务:一是对各派理论内核的选择和研究领域的选择、拓展。二是学科体系的重构。特点:内容开始趋于集中,大多数围绕着有效教与学而组织。整合阶段(90年代以后)综合化倾向:吸取各家各派理论观点的精华,综合构建科学的教育心理学体系。整体化:从教与学的整体出发,探讨构建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本土化倾向:主张立足本土本地的研究,突出文化影响和民族特色。第二章个体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全程发展观二、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发展:从出生、成熟、衰老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个体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心理发展阶段划分(八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7)童年期(6、7-11、12)小学阶段少年期(11、12-14、15)青春发育期或心理断乳期(初中)青年期(14、15-25)成年期、老年期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规律)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差异性:发展速度及领域上的差异全面性(统一性):各种心理机能协调发展如何遵循心理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注重教育时机,抓住关键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关键期:心理发展受环境影响最大的时期。又称为“敏感期”。•例如:人类的胚胎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关键期是怀孕后6周以内;大脑发展的关键期是出生后头3年;2—3岁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6•关键期也是教育的最佳期。认知发展与教育(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与教育建构主义的发展观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儿童心理的发展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