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与实验室持续改进上海市同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万海英2014年10月24日1实验室的持续改进:始终围绕着临床需求•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辅助临床解决疑难杂症•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不断优化检验流程降低差错率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临床的需求是实验室持续改进的动力信息化是实验室持续改进中的重要工具2医生需求分析:•适合本院临床医疗需求的检验项目•方便快捷的开出“检验项目申请单”及合理组合项目•有“急查项目申请单”3第一阶段:电子医嘱信息化建设第二阶段:危急值报告流程第三阶段:实时标本流向及相关检验知识库查询•危急值报告•知晓标本流向•方便快捷查询检验项目的正常参考范围、临床意义、检测方法学、干扰因素、检测周期3护士需求分析:•标本采集、交接环节实时记录与控制•检验结果(报告)的快速查询与打印•快速执行急查检验医嘱以及传递危急值报告•检验项目的采集要求、注意事项、患者准备与告知•标本抗凝管与项目的正确匹配•知晓标本流向•知晓不合格标本情况4第一阶段:条码标本流程信息化建设第二阶段:危急值报告流程第三阶段:实时标本流向及相关检验知识库查询4门诊患者需求分析:•采集流程清晰、简捷、耗时短•采集操作过程标准化(无差错)•准确的采集项目、报告时间告知(采集项目)•得到方便的咨询服务及适当的解释•按时取到报告•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5第一阶段:条码采集流程信息化建设第三阶段:质量指标管理第二阶段:电子屏相关告知5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的事情信息化主导思想:信息的事情扁平化6例1、重建条码标本流程:降低人为差错、责任到人、提高标本转运效率一、信息化建设与流程优化7(1)叫号系统例2:优化门诊采集流程优化8读预置条码预置条码管患者信息(2)简化采集流程:刷卡、扫描、再扫描(三步法)读卡器9第二步:扫描:容器上的条码读入电脑与患者信息关联第三步:二次扫描:确认条码的正确性并保存所有信息打印机自动输出“取单凭证”•门诊采集时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刷卡读取患者信息10•杜绝了扫描器一次性读码产生的误码1/100万错码率两次扫描:•省去了使用鼠标确认这一动作例如:门诊每天使用2000支条码管标本,5人采样,扫描枪的使用频率:400次/天/枪理论误码次数:1次/6.8年/枪;1次/1.36年/5枪•两次扫描只有百万分之一的平方错码率(1/1012)理论误码次数:1次/137万年/5枪11全院所有种类的标本全部条码化预置条码标签(采集容器的唯一号)骨髓涂片盒12患者信息的确认、标本采集管和时间的确认病区床边采集:第一步腕带扫描第二步采集管扫描13②手工指令键双向通讯①条码实时双向通讯X例3:全自动检测仪器的条码双向通信14例4、利用移动通讯快速报告危急值151516电子显示屏出现姓名或取隔天报告时将“取单凭证”上的条码贴到窗口电脑屏提示及语音播报“出单口”输出报告单例5、自助取报告流程16双显示屏显示查询信息同时语音播报1724小时无间断查询与取报告既节约成本,减少投入和维护,又充分满足了临床需求,符合质量控制要求18医嘱信息录入控制开单、报告界面告知:临床意义、干扰、报告时间等标本流向实时查询有效识别、控制及规避了医嘱下达过程中的部分风险,最大程度满足了临床医生的需求医嘱站信息化再造二、信息化建设与检验前质量控制1920采集要点、时限要求告知标本退回原因告知标本流向实时查询有效的识别、控制及规避了采集过程中的部分风险,最大程度满足了护士的需求护士站信息化再造20利用中间软件:统一审核规则、省时、省力labman软件:血常规项目,共设定28条规则审核通过的数据直接传入LIS,实时向临床医生工作站(终端电脑)发出检验报告LIS中的接口程序:两对半项目,设定14条规则例1:结果报告中的审核规则运用三、信息化建设与检验后质量控制DM2中间件:34项生化检测项目,设定81条规则21(1)血常规结果约76%左右的无需复检中间件携带审核规则自动判断:戴燕、万海英利用Laboman软件实现血常规一步法自动筛查[J].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1):878-87922(2)生化结果审核通过率80%审核者(3人)100份标本平均耗时(分)按每天500份标本计算可节约(时)漏审率(%)使用前使用后节约使用前使用后1年工作经验7515.859.24.95.091.083年以上工作经验418.6332.42.70.640.1323(3)两对半结果审核通过率70.9%24例2:25四、信息化建设与质量指标管理质量指标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标本类型错误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实验室内周转时间标本容器错误率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检验报告错误率标本量不正确率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危急值通知率血培养污染率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危急值通知及时率抗凝标本凝集率实验室间比对率(无室间质评计划项目)分析前周转时间26例1、TAT评价27按工作人员统计:28平均报告时间:36分钟报告及时率:95.76%事后的统计数据未按时报告:导致投诉事件的发生满足质量目标:急诊生化1小时报告及时率90%怎样消除剩余的4.24%,减少投诉!是否已达到最大值?无法突破?29检验科内部职工调查问卷•你在窗口工作时最怕发生的事件描述•你的工作流程中最易发生差错的事件描述30持续改进的目标:利用信息系统把监控节点提前!•标本一旦进入检验科,将进入“倒计时”•当时间到达“预设值”既出现报警•将报警信息用大屏幕显示在工作室内31标本周转时间、危急值预警大屏幕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32例如:血常规TAT时间平均报告时间(分钟)12004-2011.32822011.9-2012.111932012.12-2013.714.49第一阶段:条码标本流程第二阶段:融入中间件,实现报告自动筛查第三阶段:倒计时大屏幕预警系统关注TAT,注重效果33质量指标:3/千例2、不合格标本退回率及原因分析3435五、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检验过程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信息数据库软硬件故障、爆棚、断网、传输错误等的概论增高……36使用信息系统的风险:安全性、保密性、应急预案的有效性风险管理:第一:必须识别风险第二:要着眼于风险控制(规避)第三: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建立识别和控制这些风险的《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程序》371、终端计算机的日常风险管理3839验证验证内容1引入前供应商确认、使用前运行数据和信息验证2LIS中直接接收的电子及相关硬拷贝的检验结果、相关信息和注释的正确性验证3备份、恢复数据、更改后的一致性验证4所有副本(LIS、病案、体检、GCP)中附加信息(警示、脚注或解释)、参考值表的完整性验证5计算公式、逻辑函数和自动核对结果、添加备注等过程的数据和信息的完整性验证2、定期对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行验证(风险控制)原始数据、信息的确认与验证4041评估定期评估内容1数据的安全性2数据和信息的完整性3电子文件有效性4员工操作新增功能、安全防护、应急预案的能力5存放环境与厂商的符合性和消防安全6危急值发现、预警报告的及时性7满足医嘱和报告单查询、实验室检验前过程的信息化、质量监测指标分析等需求3、评估信息系统使用中风险例如:员工应急预案操作能力评估:(包括:应急计划、快速处理方案及人员执行力)定期培训、演练与考核42现场采集患者信息后(LIS)例如:降低采集与检测流程风险的措施同步将信息保存到本地电脑拷贝内容:报告单要求的所有信息(每天自动更新)一旦断网,立即调取本地电脑中的保存信息(打印列表手工输入或移动盘拷入单机LIS)(1)突然断网,已采集标本的处理流程43直接在单机版(LIS)采集患者信息(2)LIS断网后的工作流程同步将信息保存到本地电脑拷贝内容:报告单要求的所有信息(每天自动更新)拷贝采集信息至检测仪器的单机版LIS中(检测仪器仍全条码双向通信检测标本)•此操作流程风险最低44信息化手段是实验室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中必不可少且高效能的工具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信息化做不到!管理者:充分挖掘潜力,让信息化为实验室服务的更好!45谢谢大家!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