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茶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茶艺理解茶艺泡茶用水选择茶的冲泡艺术举例:中式乌龙茶茶艺理解茶艺•第一,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茶艺是茶人通过艺术加工,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的灵性和美感。•第二,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对于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种积极的方式。•第三,茶艺是一种舞台艺术。要展现茶艺的魅力,需要借助于人物、道具、舞台、灯光、音响、字画、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编排,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第四,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第五,茶艺是一种文化。用水古人择水观•我国古人十分重视泡茶用水,宋代王安石认为:“水甘茶串香”,故有“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之说,清代袁枚总结得出:“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明代张源在《茶录》中说:“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见其体。”可见水在泡茶中的重要作用,只有精茶配真水才能够获得最美的享受。•明代许次纾也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清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写道:“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煮茶小品》中说,“茶,南方之嘉木也,日用不可少;品质有好坏,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宜,虽好也不好。”古人饮茶对用水的基本要求1、对水源的选择•强调用活水,认为天水(雨、雪等)与泉水是煮茶首选。•《茶经•五之煮》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水取汲多者。”•明代屠隆《茶说·择水》中按来源分为:天泉(雨水),秋水为上,梅水次之。地泉,取乳泉漫流者,取清寒者,取香甘者,取石流者,取山脉逶迤者;江水,取去人远者,杨子南泠夹石停渊,特入首品;井水,虽然汲多者可食,终非佳品;等等。•明代张源在其著作《茶录•品泉》中写道:“山顶泉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2、选择水质和水味的标准“清、轻、甘、活、冽”•“清”表明没有杂质、无色、透明、无沉淀物,能够显现茶的特点和特性来。•“轻”相对重而言,说明溶解的矿物质的多少。好水质轻而上浮,劣水质重而下沉•“甘”是指水一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觉。•“活”是指水源要活。“泉不活者,食之有害(明•田艺蘅)”。•“冽”是指水在口中有清凉的感觉。因为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如冰水和雪水•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能大量繁殖,同时活水有自然净化作用,在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可口。3、古人加工水的方法•①洗水洗水指用各种方法处理泡茶用水,使之清洁、甘冽。•古人创造了“石洗法”、“炭洗法”、“水洗法”等。“石洗法”是用细砂过滤。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记载的“炭洗法”是“用大瓮收黄梅雨水、雪水,下置十数枚鹅卵石。将三四寸左右栗炭烧红投入水中,不生跳虫。”•乾隆皇帝创造的“水洗法”,“其法以大器储水,刻以分寸,而入他水搅之。搅定,则污浊皆储于下,而上面之水清澈矣。盖他水质重,则下沉,玉泉体轻,故上浮….”•②养水养水是在贮存泡茶用水时,尽量保持其天然的特征,即保持“水之灵性”。养水非常重视贮存水的容器、环境等。•明代张源认为养水的关键在于让水吸收天地的灵气,“饮茶唯贵乎茶鲜水灵。茶失鲜,水失其灵,则与沟渠水何异”。三、古人煮水技艺•1.煮水溯源•煮水,品茶论水,是茶圣陆羽首先提出的。•陆羽在《茶经·五之煮》提出了“三沸说”:“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陆羽把水开过程划分为“三沸”,即三个阶段。2.煮水技术•活火•许次纾在《茶疏》中指出“茶滋于水,水籍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的有机联系。•田艺蘅也认为:“有水有茶,不可无火,非无火也,有所宜也。”都指出火在成茶中的重要性。2.煮水技术•活火•古人强调用活火,古人认为煎茶需要“活火煮活水”,其说始于唐代的李约。唐代赵璘《因话录》卷二:“(李)约天性唯嗜茶,能自煎。谓人曰:‘茶须缓火炙,活火煎’。活火谓炭火之焰者也”。•明朱权在《茶谱》中提出:“用炭之有焰者,谓之活火。当使汤无妄沸。初如鱼眼散布,中如泉涌连珠,终则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此三沸之法,非活火不能成也”。所谓“活火煮活水”指以有焰无烟的炭煮流动之泉水或江水。2.煮水技术•活火•茶圣陆羽主张用木炭。在《茶经》中云:“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并说明曾经烤过肉而染上了腥膻和油腻气的炭,或是有油烟的柴以及腐朽木器,都不能用,否则会影响茶叶的天然香气和滋味。•许次纾又认为,烧水用炭最好,但烧水时,要将木炭“先烧令红,去其烟焰,兼取性力猛炽,水乃易沸。既红之后,乃授水器,乃急扇之,愈速愈妙,毋令停手。停过之后,宁弃而再烹。”。•清代无名氏笔记《乐水清活》提及橄榄果核做燃料,据说:“(果核)生火,火势炽势,只有蓝焰,绝无一点火气和杂气。”关于陆羽《茶经》中的三沸•在《茶经》中关于煮茶用水的温度中有这样的记载,“其沸如雨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即所谓的“三沸”理论,并且主张采用“二沸”水来煮泡,可获得好的茶汤品质。泡茶的技艺•有了优质的茶叶,甘美的好水,精致的茶具,还必须要有适当的冲泡方法,茶叶固有的色、香、味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为人们所享受,饮茶艺术,才能被人们所欣赏。明代张源在《茶录》中指出:“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可见,古人也早已认识到泡茶方法的重要性。一.泡茶的三大要素•泡茶技术,主要是根据不同的茶类、加工方法、茶的特性,掌握好茶的用量、开水的温度、冲泡的时间。因此,我们将茶用量(茶水比)、开水温度、冲泡时间归纳为泡茶三要素.二.常见茶艺表演用具•1.主茶具•泡茶、饮茶主要的用具。•(1)茶壶•(2)茶海:用于盛放茶具和废水。•(3)公平杯。盛放泡好的茶汤之分茶器具。因有均匀茶汤浓度的功能,故亦称公平杯、公道杯。•(4)小茶杯:盛放泡好的茶汤并饮用的器具。•(5)闻香杯:盛放泡好的茶汤,倒入品茗杯后,闻嗅留在杯底余香之器具。•(6)杯托:放置茶杯的垫底器具。中式乌龙茶茶艺•1.备具候用:将所用的茶具准备就绪,按正确顺序摆放好,主要有:紫砂水平壶、公道•杯、品茗杯、闻香杯等。•2.恭请上坐:请客人依次坐下。•3.焚香静气:焚点檀香,营造肃穆详和气氛•悬壶高冲•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为上,用活火煮至初沸。•5.孔雀开屏:介绍冲泡的茶具。•6.叶嘉酬宾:叶嘉是茶叶的代称,这是请客人观赏茶叶,并向客人介绍此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特点。•7.孟臣沐淋:用沸水冲淋水平壶,提高壶温。•8.高山流水:即温杯洁具,用紫砂壶里的水烫洗品茗杯,动作舒缓起伏,保持水流不断。•9.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拨入紫砂壶内。•10.百丈飞瀑:用高长而细的水流使茶叶翻滚,达到温润和清洗茶叶的目的。•11.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壶口的泡沫。•12、玉液移壶:把紫砂壶中的初泡茶汤倒入公道杯中,提高温度。•13.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汤均匀分到闻香杯中。•14.凤凰三点头:采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壶注水至满。•15.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壶体,洗净壶表,同时达到内外加温的目的。•16.内外养身:将闻香杯中的茶汤淋在紫砂壶表,养壶作用的同时可保持壶表的温度。•17.游山玩水:将紫砂壶在茶船边沿抹去壶底的水分,移至茶巾上吸干壶底。•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中均匀。•19.关公巡城: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快速巡回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至七分满。•20.韩信点兵:将最后的茶汤用点斟的手式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21.若琛听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22.乾坤倒转:将品茗杯倒扣到闻香杯上。•23.翻江倒海:将品茗杯及闻香杯倒置,使闻香杯中的茶汤倒入品茗杯中,放在茶托上。•24.敬奉香茗:双手拿起茶托,齐眉奉给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礼。然后重复若琛听泉至敬奉•香茗程序,最后一杯留给自己。•25.空谷幽兰:示意用左手旋转拿出闻香杯热闻茶香,双手搓闻杯底香。•26.三龙护鼎:示意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拿品茗杯。•27.鉴赏汤色:观赏茶汤的颜色及光泽。•乌龙入海•28、初品奇茗:在观汤色、闻汤面香后,开始品茶味。•29.二探兰芷:即冲泡第二道茶。•30.再品甘露:细品茶汤滋味。•31.三斟石乳:即冲泡第三道茶。•32.领略茶韵:通过介绍体会乌龙茶的真韵。•33.自斟漫饮:可让客人自己添茶续水,体会冲泡茶的乐趣。•34.敬奉茶点:根据客人需要奉上茶点,增添茶趣。•35.游龙戏水:即鉴赏叶底,把泡开的茶叶放入白瓷碗中,让客人观赏乌龙茶“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36.尽杯谢茶:宾主起立,共干杯中茶,相互祝福、道别。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