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新闻评论的标题2011年4月1日★评论标题与新闻标题的区别★评论标题的功能★评论标题的要求★十种常见的评论标题类型美研究发现核桃营养成分超过其他坚果大学禁骑自行车,荒唐!绿地建房缘于制度失灵天津迎首个台湾居民个体户经营项目为宝岛糕点《北京95岁以上老人看病将全报销》◆《有感于北京95岁以上老人看病将全报销》笔者认为,此次北京宣布95岁以上老人看病全报销,既是对老年人的尊重,也是缓解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重要措施,更具有积极的和谐要义。◆《95岁以上看病全报销,网友“等不起”》◆《怎看95岁以上老人看病免费》福利应该以收入或财产为标准(通常以收入为标准,因为非公务人员没有公布自己财产的义务),从最弱者开始,而不应该以年龄为区分标准,以避免年龄歧视。一、评论标题和新闻标题的区别◆标题任务不同◆拟题手法不同◆标题结构不同★新闻标题的任务是以具体的新闻事实为依据,目的在于提示新闻中最重要和最值得注意的事实;★评论标题的任务是标明论题范围和传达作者的态度和见解。★新闻的标题往往采用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方式;★评论的标题,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意向往往直接表现出来,除叙述、描写手法外,还常采用提问、感叹等方式做题,具有较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新闻标题结构复杂,一般是主题+辅题(引题、副题)★评论标题结构简单,通常只有一行主题,只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有辅题(多为副题)。二、评论标题的功能•提示论题:提示评论议论的范围•体现论点:体现评论的中心论点•表明态度:表明作者的态度或倾向•引发兴趣:引发受众的兴趣《西方为何要将卡扎菲置于死地?》1993年7月16日《经济日报》署名评论《河南瘦肉精事件只是“个案”吗》2011年3月31日《齐鲁晚报》时评《非法电视台为何屡打不绝?》2011年3月28日《法制日报》《是否应该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腾讯评论《日本经济将陷入长期衰退》《美国公共外交走过头了》《推行校车还需市场与公益联手》《腾讯PK360不能拿公众利益当筹码》《官员凭啥告诫记者“别惹麻烦”》《“不让说话”的官方微博纯属作秀》《拜金主义要不得》《有必要对高档住房征消费税》《谁掏了患者的腰包——直击医药回扣》《“红包”为什么这样“红”?》三、评论标题的要求•贴切•具体•精炼•生动•与文章内容和风格相和谐1、题文一致2、用词恰当如:《法人岂能是法盲》3、题义确切妥帖,不会产生歧异和误解如:《“一错千金”》返回分析《为九龄童“盗马”辩》(节选)的标题近日读到一则新闻:某日晚11时左右,几位巡逻民警行至某地立交桥,发现一小男孩牵着一匹小白马悠然独行。上前询问,男孩答道:“爸爸给我买的。”民警把他带到派出所,问了两个小时,男孩才讲出原委。原来这位小朋友看到公园的小白马长得漂亮,晚上便偷偷地从公园牵出。文章继而又写道:“后据了解,小男孩名叫xxx,因从小顽劣,小学一年级即被学校除名。”从爱护这位小朋友的角度出发,我在摘录原文时,将他的姓名隐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民警深夜巡逻发现小孩牵马引起怀疑上前询问是对的,正确的做法是应及时将他送回家或通知小孩的父母,不应在小孩的监护人不在场的情况下,深夜询问达两小时之久,更不能在报刊上将他的“历史材料”通过新闻媒介传播。课堂讨论:★该评论为何事而“辩”?★“盗马”是否应加引号?★这一标题问题何在?返回比较:《以科学求质量,以质量求发展》《你栽的树活了吗》《“栽植”健康》返回《变法》《质量无“小节”》《危乎国矿》《法律不必“最好”,但必须“最不坏”》《做好妇女工作,充分发挥妇女在税收工作中的“半边天”作用》返回◆变换句式或语气◇变陈述句为假设句◇变陈述句为感叹句◇变陈述句为疑问句◆活用成语、谚语、俗语◇引用法◇化用法(易字法、谐音法)◆巧用修辞手法比喻法、比拟法、借代法、双关法、对照法、回环法返回变陈述句为假设句:《如果所有的母亲都生男孩》《假如多一些王海》变陈述句为感叹句:《别了,0!》《造伪劣工程,罚!》《让网络民意的春天来得更猛烈!》变陈述句为疑问句:《中国人离诺贝尔奖到底有多远?》《官员,您有引咎辞职的勇气吗?》返回引用法:把成语、古语、谚语、俗语直接引入评论的标题,借助其本身特有的词义和人们通常的理解表达评论作者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和意向。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咬定青山不放松》化用法:对成语、古语、谚语、俗语做细微改动后,变化使用,赋予其新的内涵,以开阔思路,活跃思想,表达评论对客观事物的独特认识。包括易字法和谐音法。◇易字法:通过改变个别字,或对个别字做顺序上的调整,使其变化词义,旧词新解。例:《近墨不黑》《车祸猛于虎》◇谐音法:易字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使所易之字与原字谐音,使旧词新意或一词多义。例:《福岛,“核”去“核”从?》《先抢后退,一“盐”难尽!》《危“盐”耸听为哪般?》返回比喻法: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以此物描绘或表现彼物。例:《怎样把“蛋糕”做大》《既折“莲蓬”又挖“藕”》比拟法:借助于想像力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述。例:《奥斯维辛醒着》《京城是被暴雨“灌瘫”的吗?》借代法:借用事物内部或外部不可分离的相关联系,以与事物相关的部分名称代替事物的本体。例:《飞去“乌纱”又飞来》双关法:在遣词用字时表面是一个意思,而暗中又隐含着另一个意思,一语双关。例:《当心有“坑”》对照法:把两种相互矛盾或悬殊巨大的事物、现象、思想、做法等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在强烈的反差中分辨是非、善恶、大小、远近、美丑等。例:《山绿了,眼红了》《真的假文凭和假的真文凭》回环法:把词语或句子在组合过程中颠倒重复,使其首尾呼应,形成回环,亦称“回文”或“连珠”。例:《“官钓”与“钓官”》《专家鉴定与鉴定专家》返回四、十种常见的评论标题类型1、提示问题6、告诫性标题2、概念并置7、褒贬性标题3、表明论点8、号召型标题4、运用成语、谚语9、论战型5、赞颂性标题10、文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