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金鲤鱼的百裥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父權、傳統、婚姻廖輝英→←林海音第六組選修:台灣女性小說指導老師:趙慶華組員:林哲宇、盧光好、余岱軒、林婷薇、杜莉虹、呂佳霓、吳亭誼林海音林海音本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灣苗栗,出生於日本大阪,因為在五○年代的台灣文壇,林海音女士不但是一位獨樹一幟的作家,更是一位功勞卓著的名編輯、出版者。人人稱她「林海音先生」,這對她是一種敬稱,創辦的「純文學出版社」是文壇的重鎮,對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培養出60-70年代許多重要作家。她寫的小說和散文如《城南舊事》、《剪影話文壇》、《婚姻的故事》等反應出她對人生、對婚姻、文壇的關心及熱愛,可說是新時代女性的先鋒。她一生下來就預卜著不平凡的生涯。她生於日本,長大成人於北京,卻把生命的光輝投射於故鄉台灣。葉石濤先生便說:「上一代覓求較佳生活的意願,皆在她的身上得到圓滿的終結與收穫。」自純文學出版社結束後,林海音女士作品散失各處,故而遊目族出版社希望能出版先生之作品集,保存先生的文采,並向先生致敬。金鯉魚的百襉裙文本分析與解讀林海音作品集》分為十二集。第三集《金鯉魚的百襉裙》、第四集《婚姻的故事》此兩集抒寫不同時代的婚姻故事,表達對女性命運關注的情懷。林海音生於1918年,她的上一輩是晚清出生的人物,因此林海音以清末民初、戰時、當代臺灣三個不同時期的婚姻故事,以女性所特有的細膩眼光,跨越不同的時代背景。從婚姻的角度反映婦女的不幸和悲哀,記錄女性這一性別群體在現代史上受婚戀磨難所留下的斑駁痕跡,進而揭示造成婦女不幸命運的原因和背景,表現出不同時代和社會的悲劇性。《金鯉魚的百襉裙》林海音在幼年時,親眼所見到許多「姨太太」人物中的其中一個故事。百襉裙在故事中代表當時有婚姻的女性,一個小小的驕傲和自尊。好比中世紀的權杖,百襉裙給了一個絕對地位的象徵,《金鯉魚的百襉裙》是林海音替受禮教束縛,「留在時代那一邊沒跳過來的女性」啞去的悲哭代言發聲。金鯉魚是個婢女,在她十六歲時,被男主人收房成為姨太太,不久就生下一個兒子。這是女人一生的最高成就,相當於男人通過科舉考試獲取功名,也是一種「鯉魚躍龍門」──這是女主角綽號的來由。儘管她親生兒子是家中的獨嗣,享有優寵的地位,金鯉魚本人仍是一個身份低賤的侍妾,所受待遇和一般婢女並無不同。一直等到兒子即將成婚,金鯉魚認為她的地位終於應該獲得承認。如今已是民國時期了,人們應該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她悄悄地給自己訂做了一套華麗的禮服:一件耀眼的紅緞「百襉裙」,上面用金絲線繡著喜鵲和梅花。根據舊有的禮俗,只有家族中真正的女主人才有資格穿著這種花色的禮服;金鯉魚不自量力地試圖提升自己地位的舉動十分輕易地就被擊敗了:女主人突然宣布,婚禮當天家裏上上下下所有女人都必須穿著新式旗袍──當時正流行的時髦服飾.。心得感想看似單純的一件事物,所引發出的卻是無限的思緒來源。在傳統家庭的體制下,一個女性的期待,為人母可以驕傲的日子總算可以到來,很簡單的夢想卻被民國的思想給破滅,期待化作為失望。到頭來自己哀怨的逝去,把故事結局畫下了遺憾的悲劇收場。一件衣裳由兩個不同時代背景的體制,刻畫出早期女性被否定的價值性。一個女性的尊嚴、期望,是該被肯定。林海音的寫作運用了時間點上的穿透性把兩個時代作為對比,扣人心弦、感觸人心。廖輝英一九四八年誕生於台中豐原的廖輝英,於就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舉家北遷,住在三重菜寮一帶,寫作起始於初中三年級,卻在大學畢業後,因為是家中長女,下面還有四個弟妹,決定先行工作賺錢補貼家用,一九八○年在母親反對下與相戀十年的男友結婚,,轉赴「哈佛企管」上班,第二年發現懷孕,前三個月就因「病子」住院三次,只好辭掉工作在家靜養,無意間發現「第五屆時報文學獎」正在徵稿,截稿期限僅剩二十二天,於是重拾荒廢已久的文筆,用十六天的時間完成《油蔴菜籽》,三十五歲才回顧生命,寫成的自傳性極強的這篇小說,最後經評審全員通過獲得第一名,並由主編高信疆通知獲獎消息,這篇小說迴響甚佳,後來由她和侯孝賢合編劇本,由萬仁執導拍成電影,獲得「金馬獎」最佳編劇。被評為描述兩性細膩深情的作家《油蔴菜籽》《油蔴菜籽》是廖輝英在懷孕期間,回想起過去母親與自己的關係,所寫下的半自傳體小說。故事主角母親曾對主角說的:「查某囡仔是油麻菜籽命,現在不做,怕將來做不起。」,其實是廖女士的母親對她說過的話。故事中主角母親在主角經歷的生命之中,不斷的怨對自己的婚姻。一直以「嫁雞隨雞」的想法束縛自己。「查某囡仔是油麻菜籽命,落到哪裡就長到哪裡」不停的懷抱這樣的想法,充分表現過去傳統社會的女性婚姻概念。以自身的人生作為經驗,母傳女;女成母;母又傳女。婚姻既是她們追求,亦是她們不堪面對的事實。像那油麻菜籽的韌性與堅強,是一顆能夠自己做主、有意識的油麻菜籽。她表示,人生的過程中,可能會有許多人中傷她,但她一向過去即忘,所以她一直走得很穩,沒有負擔,而她也建議讀者,要先原諒別人,才能放過自己,千萬不要讓自己活在怨恨的陰影中,才能有快樂的人生。〈油麻菜籽〉的創作背景「油麻菜籽」是廖輝英辭職在家待產時於閒暇時所作,僅用短短幾天就寫完,然而,這一萬多字的小說,卻是她用平生血汗與刻骨銘心的記憶編織完成的。在廖輝英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親對她產生的影響最大,也對她的作品產生巨大的影響力。〈油麻菜籽〉是廖輝英母親那一代的傳記,也是作者自身成長的軌跡,故事前後貫串三十年,其時代背景可以視為台灣五、六0年代婦女生活的共相。而從故事的描寫,我們也可以察覺台灣近三十年的社會結構及經濟變化,以及兩代女性在變遷的社會中對人生的追求所展現的不同樣貌。〈油麻菜籽〉的寫作特色〈油麻菜籽〉是以第一人稱、內身敘述者的追憶為主軸,用主角阿惠來敘述父母教育子女的「性別差異」,再向外發展出不同的議題,包括中國人重男輕女、外遇、教育、女人與婚姻的關係、女人加入職場……等問題,都有深入的描寫。寫作技法並無特別的跳躍繁複,反倒勝在脈落的清晰,在娓娓陳述中,帶著質樸又無比真誠的說服力。〈油麻菜籽〉的象徵意義「油麻菜籽」的象徵意義作者刻意採用「油麻菜籽」這一植物名稱作為小說題目,是有深刻的道理的。「油麻菜籽」可以直接當作蔬菜食用,炒煮方法與小白菜近似,口味亦相當,但最大用途是收取種籽供榨油或當綠肥。以前有一句諺語說:「查某人菜籽命」,也就是在形容以前的婦女就像油麻菜籽一樣堅強、認命。「油麻菜籽」所代表的是一種「宿命論」與「女性次等角色」的觀念。這種「油麻菜籽」的「宿命論」及「次等角色」的主題一再重複的出現,揭示出傳統婦女在「油麻菜籽」的宿命論下的命運、地位、際遇和自身掙扎的種種問題。所關心的主題即是「女性成長」與「自我意識」的覺醒。心得感想在人物形象的細膩描繪下,我們得以寬容悲憫的態度面對父權底下的所造成的人性的扭曲,及兩性問題的癥結。更能透過女主角阿惠的意識覺醒,看到未來兩性發展的新希望,這是〈油麻菜籽〉最令我感動的地方。筆者的成長背景與自我追求的過程與故事中的阿惠非常相似,母親的性格在我成長過程中也曾如阿惠的母親有著極大的轉變。父親表現的溫和怯懦性格竟也和故事中的父親有些相似,所以,看到阿惠整個的成長過程所遭遇到的事件與心理變化,或看到父親的不得志、母親的辛勞與對女兒的既依賴又索求,可以體會箇中的心境。正因為如此,我非常欣賞廖輝英以寬容悲憫的角度來寫這樣的故事,因為時代環境、家庭境況、舊觀念和舊思維、父權社會體制、個人知識水平、成長背景……都是造成人的性格與轉變的成因。所以,對於人性與心理層面的複雜性,絕非撻伐批判的眼光所能周全,唯有深刻體會經歷過,才能如實的去接受去昇華負面的情緒,轉化為進步提昇的動力。我們的社會是需要從深層的思想及內化的觀念去追求兩性問題的合理解決的,而這樣的希望必須是在兩性共同的努力下才能完成。而廖輝英在〈油麻菜籽〉中所採取的冷靜而寬容的態度,將是合理有效的一種途徑。傳統父權以往「重男」「輕女」的生活空間男性對於空間,擁有「所有權」在過去父權體制下對於「家空間」意義的建構與研究,總不免以男性的經驗與價值為取向,作為家的核心價值。在家的「空間位序」配置安排中對映著父權體系,反映的即是一種「重男」的空間觀點,男性擁有社會性地位與空間財產傳承的「所有權」,亦即擁有了掌控空間的權力。女性對於空間,擁有「使用權」女性往往必須隨著身份的改變而順從著男性主體,成了附屬角色後屈就於「男造的」空間中,身心限制亦同心犧性自己的空間需求,只擁有空間的「使用權」。父權婚姻傳統台灣社會文化結構父權為其主流,而在此父權社會中,權力掌控的機制、功能與效果常被刻意強調的。而在婚姻的本質與價值中,結婚生子是女人的天賦;不但如此,父權文化更型塑女人為他者與客體,女人的存在意義,更由別人替她決定。傅柯強烈地指出婚姻於男/女人從未建置於平等互惠互補的基石,在在顯示當前婚姻制度中男尊女卑的性別權力差異,妻子的柔順婉約,服從與被支配,即把自己的絕對支配控制權轉交到丈夫手中,女人在婚姻關係中淪為次等地位。女性從小即被教育塑造成溫柔、照顧、無我的特質,以為未來母職做準備,而其生存關係的主要範圍,大都集中在家庭,「男主外,女主內」婚姻關係,讓男人獨享社會與家庭資源,女人則必須為男人提供生育與家庭照顧之責,淪為附屬角色,生活中缺乏保障與尊嚴。父權社會男性對女性的控制,不只侷限女性的經濟擁有權,更掌控了女性的性,特別是生殖。婚姻關係中經濟權與操控權息息相關,無私、無償的母職,讓許多女性在婚姻生活中不得不依賴丈夫,而造成自己成為經濟弱勢、社會弱勢以及權力弱勢,形成一種性別權力差異。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實施家暴法的國家;婚姻暴力的事實存在已久,過去受限於傳統觀念一直對兩性有不平等的角色期待及對家庭抱持正向的觀點,阻礙了對此一議題的研究方向。尤其是父權結構的社會體系,更促使婚姻暴力事件的遭受忽視。「婚姻暴力」是一個全球應共同關注的嚴重問題。婚姻暴力議題的繁延乃是父權意識中的男性優越與母性天職,藉由操控方式,來維繫父權體制中的權利。因此,許多婚暴個案中,身體成為暴力展現的疆域,暴力成為權力操演的方式。心得感想我認為的「父權」其實是一種意識形態,對抗意識形態本來就不容易,我目前能想到的就是把自己放在實踐的主體,作為一個人,不論是男性或女性都該是主體,所實踐的過程和經驗都是該被尊重和重視的。這也在說明,看事情的角度和切入點有很多種,當我們在批判一件事情時,也該學著從不同的角度觀看,往往也有意想不到的新發現喔!有關〝父權‧傳統‧婚姻〞的添加書籍作者:勞倫斯‧史東書名:《英國十六至十八世紀的家庭、性與婚姻》(麥田,2000)推薦所在讀下有關勞倫斯.史東《英國十六至十八世紀的家庭、性與婚姻》(麥田,2000)的書商文宣或書評的書商文宣或書評,都沒指出史東在書中批判線性進步史觀,而是研究出以下循環史實:十六世紀英國家庭關係冷漠,這導致家內暴力少於家外;十七世紀英國家庭關係受宗教改革影響變得神聖但也愈加父權壓制;十八世紀英國家庭關係則個人主義的開放;十八世紀以後又回到(維多利亞式)壓制。如果你感受過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喜劇;如果你熟稔珍.奧斯汀的系列作品集,就更不能錯過本書以史學角度來刻畫同時代人物心靈轉變的過程與背景。原來史學與社會緊密結合所激起的浪花是如此令人驚喜。內容簡介婚外情、利益結合的婚姻關係、親子疏離、體罰、性變態、性病氾濫……種種引爆現今家庭、社會失序的禁忌話題,在十六至十八世紀的英國是以怎樣的一個面向呈現?在本書,你可以看到十六到十八世紀的英國人,逐漸擺脫了禮教的束縛,在浪漫主義的薰陶下,瘋狂追求美麗的愛情邂逅;可以看到男女為了滿足性需求,沈溺在婚外情的激情與性病的威脅中無可自拔,並從而理解保險套、手淫、性交中斷法及其他避孕措施的相應發展過程。更可以感受到這時代的英國男女在道德與慾望間的掙扎與自責,猶如天使與惡魔般的拉鋸。此外,此時的英國社會現象也經歷過多次的轉折。世系群的家庭型態相對於核心家庭的成形;父權主義的傳統相對於女權的振興;金錢婚姻相對於浪漫愛情的結合;基督教的忠誠婚姻相對於婚外情的默許;親子感情疏離相對於溺愛的親子關係……種種現象就有如鐘擺,從傳統擺向釋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