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苏轼》课件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赤壁赋苏轼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年少轻狂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是如何得到了永恒的?文学成就:文: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苏黄”(苏轼、黄庭坚)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辛”(苏轼、辛弃疾)文化遗产:书画成就:“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前赤壁赋》誉为“兰亭之一变也”食文化:东坡肉等茶文化:自制紫砂壶酒文化:自酿养生酒服饰文化:东坡帽、东坡巾等为官政绩: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兴办医院、学校等造福百姓、泽被后世苏东坡神智体诗晚眺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苏轼洞庭秋色赋苏轼赤壁赋苏轼笔迹苏轼的枯木怪石图竹石图东坡肉东坡帽东坡巾写作背景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被贬黄州之后,苏轼生活贫困,行动不得自由,过着半囚徒的日子。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本文说的赤壁,在现在的湖北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是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关于“赤壁”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体。《文心雕龙》:“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兼有诗歌、散文的特点,可以咏物写志抒情。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关于“赋”赋赋是介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从战国时荀卿的《赋篇》创其名开始,先后出现了宏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文。这篇《前赤壁赋》是韵文,从头至尾换了十二次韵;像汉赋一样,采用主客答问的方式来阐述作者的思想、认识;又似骈赋和律赋,行文之中常使用排比与对偶,具备了赋的基本特征,但它又不为赋这种文体所拘泥,多处运用散文笔法,句式有时长短、有时整齐,参差错落,可以称得上是散韵巧妙结合、诗文和谐统一的佳篇,对辞赋体的发展与突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诵读1、壬戌()10、酾酒()2、桂棹()11、横槊()3、余音袅袅()12、渔樵()4、幽壑()13、扁舟()5、嫠妇()14、匏樽()6、愀然()15、蜉蝣()7、山川相缪()16、无尽藏8、舳舻千里()17、狼藉()9、旌旗()18、枕藉()检测预习rénxūzhàoniǎohèlíqiǎoliáozhúlújīngshīshuòqiáopiānpáofúyóuzàngjíjiè整体感知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2.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3.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客-悲观苏子-乐观一(1)月下泛舟乐二(2~3)吊古伤今悲三(4~5)阐述哲理乐第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通“嘱”劝酒明月停留越过通“凭”,凭借名→状古:白茫茫的水汽古: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不知道的样子写夜游赤壁的情景。苏轼在游赤壁时的心情为何而乐?明月清风、水天一色朦胧迷离、羽化登仙乐:(景美)一、写夜游赤壁游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白露水光遗世独立羽化登仙景事情——乐第二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古: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作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动使动动→使动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诗经内容《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译文:月出明皎皎,姑娘多美貌。缓步细腰扭,思她受煎熬。扣弦而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译文:“桂木的啊,兰木的桨,抽打着清澈的江水啊,穿而迎来了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二、先写歌声,后写箫声乐歌箫声怨慕泣诉——乐极生悲第三段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形→使动名↓状通“缭”,盘绕古:对人尊称名↓动名↓意动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蜉蝣思考:客“托遗响于悲风”,悲从何来?1、写曹操赤壁之战“横槊赋诗”,目的是什么?2、客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3、“知不可乎骤得”表现了怎样的一种苦闷?一世之雄而今安在蜉蝣天地沧海一粟人生须臾不可骤得伤今悲怀古苏轼的悲从何而来?从歌声中来从箫声中来从历史人物中来从个人境遇中来(政治失意)(箫声幽怨)(人生无常)(生命短暂)三写因悲生议。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解决矛盾。赋写“客人”的生悲之因,实为下写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主客问答: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客曰:曹操诗句:月明、乌鹊写景: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叙事:破荆州,下江陵,……横槊赋诗议论: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感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悲第四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写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李白《襄阳歌》)变不变苏轼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变与不变取与不取矛盾关系变不变逝者如斯(水)未尝往也(水)盈虚者如彼(月)卒莫消长也(月)时刻在变(人)无尽也(人)水、月、人都是既变又不变的比较客与苏轼关于物和人在“变与不变”的问题上,观点有何不同?无穷、不变须臾、变化物与人都是既变又不变物人客:苏轼:(悲)(喜)(片面)(全面)(用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分析问题,这是一种理性的思辩)分析“取与不取”清风明月非吾之所有(大自然是一种抚慰人心灵、开阔人胸襟、陶冶人情操、启迪人智慧的百科全书。)取不取思考:苏子是怎样开导客人的,体现怎样的人生情怀?苏子的话针对“客人”的感触而发,通过对明月、江水的变与不变的议论,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本来短暂;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此,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最后他为“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表现了一种旷达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小结:(苏轼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苏轼的悲情从哲学思辨中、从自然美景中解脱了出来,这种理性的思辨使他乐观旷达。第五段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写客听了作者一番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终写矛盾解决,主客皆大欢喜。但作者的这种超脱,却是政治失意后的精神苦闷的自我排遣,在旷达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的抑郁和悲伤。成语归纳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2、正襟危坐:使衣襟端正,使身子端正,这里是使动用法。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感情线索:乐-悲-乐时间线索:月初出——东方既白叙事线索:夜游—听曲—主问客答—主辩—客喜作者思路怎样,全文以什么为线索?你认为当初的月夜泛舟真有这么一番主客问答吗?对这场人生观讨论的意义当如何认识?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艺术特色1、写景、抒情、说理有机结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赤壁之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夜游之行(“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乐客苏子乐极生悲,释悲生议借景议理,解客之悲喜美景苦情哲理构思和表达艺术2、体现了“以文为赋”的特点。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韵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写作特点:(1)骈散结合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全篇文情郁郁顿挫。(2)形象优美,善于取譬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连用六个比喻,将抽象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复习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1、壬戌()10、酾酒()2、桂棹()11、横槊()3、余音袅袅()12、渔樵()4、幽壑()13、扁舟()5、嫠妇()14、匏樽()6、愀然()15、蜉蝣()7、山川相缪()16、无尽藏()8、舳舻千里()17、狼籍()9、旌旗()18、枕藉()rénxūzhàoniǎohèlíqiǎoliáozhúlújīngshīshuòqiáopiānpáofúyóuzàngjíjiè通假字•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属”通“嘱”,劝人喝酒)(“冯”通“凭”,乘)(“缪”通“缭”,盘绕)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2、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明月停留。今义:多指人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古义:指他内心所思慕的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3茫然•4白露词类活用•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侣鱼虾而友麋鹿•(方位名词“西”“东”作状语)(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朋友)词类活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南:向南,名词作状语。)(下:攻占,方位名词作动词用。东: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用。)(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词类活用•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侣鱼虾而友麋鹿•(方位名词“西”“东”作状语)(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朋友)特殊句式•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特殊句式•2、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介词结构后置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4、主谓倒装句•渺渺兮予怀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或活用现象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凌万顷之

1 / 6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