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字懿孙,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落榜的张继与《枫桥夜泊》一千两百多年前,张继进京赶考,和天下每位学子一样,总希望那段「十年寒窗」.「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岁月能得到报偿,总希望「一举成名天下知」。放榜之日,能够享受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能得到袍笏加身的荣耀,衣锦还乡。并能在琼林宴上一睹文武百官的风采,亲见天子的龙颜。放榜之日终至。带着满腔的期待,张继上京城去寻找自己的名字。脸上的笑容渐渐抹去,嘴角上扬的弧度由升而平而降,肌肉愈来愈紧绷,眉头愈锁愈深,心愈揪愈紧……。一滴泪竟悄悄地自眼角滴下,滑过这个男子汉的脸颊。乾坤朗朗,白云悠悠,众人喧哗,张继不解。他落榜了!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此时此刻,他觉得众人都在看着没有考上的他,心里都在议论纷纷。羞惭沮丧的张继,低着头离开了京城。来到苏州----人称水乡的美丽之都。和船家议好了价,张继踏上小舟。船行似风,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冯虚御风,止于苏州枫桥之下。船行轻疾,而张继的心却凝重万分,愁思浓得化不开。月亮西斜了,清冷的月光使万物显得孤寂,乌鸦嘶哑啼叫,使夜静得更深沉。霜覆屋瓦,霜结千草,星子亦如清霜,一颗颗凄绝冷绝。落榜的张继,早已是满脸秋霜。唉!这世界,黑暗成形,光彩已离我而去。岸上江枫如火,江上渔火二三。已是深夜时分了,渔人还在辛苦工作。安眠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在工作,只有张继,没有工作,亦无法安眠。今夜,是一个失眠的夜晚。寒山寺的钟声自凝重的空气中一声声地传了过来。滑过水面,撞进张继的耳中。那钟声,在沈浸梦乡之人的耳中,只是模模糊糊的声音,但在愁困失眠的张继耳中,却是一记一记清清楚楚地撞在他的心坎上,又沉又重,令他愁上加愁。这无眠的一夜,张继将愁思化成千古绝唱,写下了后世人尽皆知的「枫桥夜泊」。榜上无名的他,其名声竟超过当时上榜的所有人。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就没有这首好诗;如果张继榜上有名,他的名字大概只会流传当世,在这一千两百多年之后的时代,早已湮没无闻了。世事难料,许多事物的价值,皆非当时可定。张继是上榜好呢?还是落榜好?以当时而言,谁愿意落榜?但以多年后的今日来论当时,张继落榜落得还真好,因为落榜而有《枫桥夜泊》,因为《枫桥夜泊》而使张继的声名不朽,那一场失眠,也因此而不朽。泊城钟愁苏眠枫桥夜泊泊:停船靠岸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岸边。1、自由朗读古诗。2、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色,用“——”划出来。诗人的愁绪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河边孤单的枫树——渔船上的点点灯火——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沉落后乌鸦发出声声的啼叫,寒冷的秋霜充满了四周。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看着江边的枫树和江上的渔火,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怀念,使满怀愁思的我难以入睡。江枫:渔火:对:江边的枫树渔船上的灯火伴随、相伴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院,因唐初一个名为寒山的和尚曾在这里住过而得名。苏州城外有一座名为寒山的寺院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这充满寒意的夜半,只有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传到船上来。到:送到,传到所见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所闻乌啼钟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船等景象。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怎样的秋景?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月落枫桥枫树总结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由于这首诗情景描写真切,画面清新,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甚至使得枫桥和寒山寺也因而名扬天下。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