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出版概论第一节选题策划概述一、出版的概念: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二、出版物的构成要素(一)编辑:指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是复制和发行的前提;(二)复制: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件活动;(三)发行:指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三、出版活动的前提---作品没有作品出版就是无米之炊。出版三要素就没有作用的对象。作品是指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四、出版物的特征(一)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即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二)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精神劳动;物质产品生产阶段是一种物质生产劳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物产品流通也是商品流通,于是出版物产品流通阶段的劳动便是一种兼有文化传播性的商业劳动;(三)意识形态属性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能影响人们的政治立场、思想信仰、价值观念,又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还对社会公德的建设、国民文化素质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四)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必须在遵循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同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1.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3.科技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一方面,社会文化的发展程度和国民的文化素质是出版物总体质量水平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精神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只能来自社会,作者的写作和编辑加工等创造活动,离不开社会已有精神文化的积累,历史的文化积淀和现实的文化需求所形成的合力,是出版活动最重要的活力和动力。)(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1)形成舆论导向,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3)促进社会和谐;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2)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推动科学发展、普及现代科技知识、提高人民素质、培养科技队伍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增进文化积累、2)推进文化创新、3)促进文化交流第二节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任务一、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我国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1.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使大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三贴近(实际、生活、群众)。呼应人民心声,满足人民不同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2.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认真为社义服务,促进社义繁荣昌盛,就是根本上为人民服务;在本世纪头20年,就是要为小康社会服务,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二)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三)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四)将社效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五)坚持质量第一三、我国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四)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五)满足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三节出版物一、出版物的要素1.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2.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3.一定量的复本,从而可以向公众传播。二、出版物的种类(一)根据出版物总体特征分: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二)根据出版物内容所属学科分:A马,B哲,C社科,D政法,E军,F经,G文化、科学、教、体,H语言文字,I文学,J艺术(理论、概况、绘画、雕塑、摄影、工艺、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三)其他角度分类:出版物所载知识的层次结构:学术研究、知识普及、大众生活、娱乐类等按内容表现形式,分为文字类、图画类、多媒体类等。三、出版物的特殊性:(一)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特殊性;(二)使用价值和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正面或负面社会效应)(三)社效与经效关系上的特殊性(统一或对立)第四节出版资源一、出版资源的概念是指出版产品形成过程中必须加以开发、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包括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全社会文化积累、出版单位品牌,市场文化需求信息物质资源:出版物所需的各种物质材料以及各种有形资产。二、出版资源的特点(一)人才资源特点1.不但包括本行业的从业人员,还包含行业外的作者和特约编辑等专业人员;2.由出版业从业人员组成的人才资源,也有不同其他产业的职业特点。既要有较高政治思想素质,有较高文化素养和专业学科素养,又要有相当的经营管理才能。(二)信息资源的特点(再生型资源)1.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信息;2.与出版机构专业特点密切相关的文学、艺术、科学创作成果以及已经出版的各种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3.出版单位和出版物的品牌信息,4.市场需求信息三、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护(一)开发和利用的途径1.紧紧跟上社会的发展,2.整合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3.及时更新已有成果,4.着力打造品牌并扩大其影响;5.开发国外资源;6.组合运用多种媒体。(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应注意的问题1.着力于深度开发2.重视调查研究3.强化创新意识4.提高信息把握能力5.注重信息质量并提高其使用价值(三)信息资源的维护1.不断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2.不断更新、优化信息资源3.实现专业化管理4.建立信息资源预警和应急机制第五节我国出版业出版业是从事出版物生产、经营等活动的社会行业。一、我国出版业的特点与构成(一)我国出版业的特点1.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2.具有产业经济属性;3.富有文化创意价值;4.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5.事业和产业的有机统一。(二)我国出版业的构成出版环节来划分:出版行业、印刷行业、发行行业等构成。产业链来分:图书出版、报纸出版、期刊出版、音像制品、电子出版、数字出版产业规模划分:书业、报业规模大/期刊、音像、电子较小/数字出版较晚出版业主要由出版单位、制作单位、印刷单位、复制单位、发行单位、出版专业教育单位和科研单位等组成。二、我国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一)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2009年4月,《关于深化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的意见》)1.推进公益性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2.推动经营性出版单位转制,重塑市场主体3.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4.引导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5.加快推进现代出版市场体系建设6.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二)出版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1.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等纸介质传统出版业态2.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业态3.发展动漫、游戏出版业态4.发展印刷复制业5.发展出版流通业三、我国台湾地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一)台湾地区出版业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末。出版社超过10000家,每年出版新书4万多种报社:2000多家,期刊社:5000多家。绝大多数是民营,主要在北部。大台北地区的图书出版社占台湾的70%以上,期刊社占60%,报社占50%。发行渠道成熟,图书批发公司称中盘商,中盘图书发行量占总量50%--70%。书刊零售店6000家以上。连锁书业发达。每年书展,最大书展始于1987年的台北国际书展。集著作权贸易,图书销售于一体,1998年开始每年一届,在一、二月份。(二)香港特别行政区出版业出版社设立实行登记注册制度。图书出版社500多家,具备一定规模的约100家。不少出版社联合组建了出版集团。年出版图书1万多种。国外出版公司和跨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办事处,所以香港也是英文出版物市场。香港是报刊出版数量较多的地区。报纸50多种,期刊700多种,中文期刊500种,英文100种,中英文100种。书店,书摊近千家。“二楼书店”创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年七月书展。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印刷中心之一。(三)澳门特别行政区出版业发展较慢,未能形成有影响的产业。报业突出,书业、期刊业较低水平。出版机构包括政府、民间团体、私人主办的三种性质的出版机构。图书出版社约150家,年出百种。2008年459种,现累计突破4000种。第六节主要发达国家出版业概况一、美国出版业较大发展时期:(1)1861-1865,南北战争以后,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20年代进入繁荣期,纽约、波士顿、费城等出版中心逐渐形成;(2)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研、文化人才大量流入美国,出版业进一步发展。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出版业和出版市场。2009年,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1%。图书出版是最大的门类,2009年,图书销售收入占出版业销售总额的52%,期刊占24%,报纸占24%。出版企业的设立采用登记制。6万家出版机构,每年出书100种以上大型出版社150家,50—100种的有1000余家,其余是小型或个人出版社。图书发行中间环节包括:出版社的发行公司,发行代理商,独立销售代表、批发商和馆配商等。图书零售环节包括:连锁书店、独立书店、库存书经销商,专门书店,以及药店、超市等零售处。2008年金融危机使销售雪上加霜。电子书阅读器成为新宠。2002—2009,图书出版业复合年增长率为1.1%,电子书的年复合年增长率为71%。二、英国出版业始于15世纪70年代,以1476年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开设英国第一家印刷所为标志。印刷水平和规模长期落后于欧洲大陆。1500年只有5家印刷厂,集中在伦敦。到19世纪,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成为世界范围殖民帝国,英语图书市场得到扩展。新特点是,图书出口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英国是世界上的出版大国和出版强国之一。图书出版是最大的门类。2009年,图书销售额占45%,期刊28%,报纸27%.有5万多家出版社,90%为中小型,大型出版社主要是跨国传媒公司。小型和行业巨头两级分化严重。图书发行体系涵盖发行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三个环节,有时可只经过一个或两个环节,形成间接或直接渠道类型。图书零售终端多种多样,连锁店,独立书店、超市、图书俱乐部等。1997年英国废除《净价书协议》,独立书店困难,连锁店规模和市场份额稳定,超市、网络书店市场占有率有较大增长。出版企业的设立采用登记制。对外资进入英国出版业没有限制。英国是少数几个对印刷出版物免征增值税的国家之一。电子出版和音像出版物仍需缴纳17.5%的增值税。三、法国出版业19世纪逐渐发展起来。1850—1860年间,法国的工业化改革,出现全世界最大的出版商,深刻影响图书出版业。1920—1928年,出版业繁荣期,1925年,新书1.5万种。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版业一片萧条。20世纪50年代,重新繁荣,中小型出版社纷纷成立。1982,法国统一书价。3600家出版机构,大多数在巴黎,其次是里昂。2009年,出版业占欧洲销售总额17.9%。图书出版是最大的门类,2009年占该国出版业销售总额的43%,期刊16%。报纸41%,直接销售:公开价给经纪人,消费者,团体,政府部门,或非公开价给图书俱乐部和销售商(书商,超级市场,百货商店)。间接销售:以非公开价,通过代理商、发行商、批发商中转后销售给零售商。期刊发行靠期刊代理公司。网络书店销售稳定增长,但很有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