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一.发热儿童正常体温范围:小儿的正常体温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儿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早晨3—6点稍低,下午5—7点稍高。体温在37℃—38℃之间为低热,39℃—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1)一般护理:1.环境:清洁、安静,每天至少通风1次,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衣被适宜,同时也有利于患儿的休息。2.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保证足够的水分供给。3、应当给儿童测量体温,20分钟后再测量一次,并把结果记下来。4、帮儿童脱掉一点衣服,减少一点被褥,利于身体表面的散热。5、把几条毛巾或几块海绵,放入装温水的脸盆中,然后将吸有温水的毛巾或海绵放在儿童的额头上或擦全身。一般一次要擦5-10分钟,隔5分钟再擦一次。不要用凉水来擦。因为,用温热的水来擦拭皮肤,会使皮肤的血管扩张,有利于散热。(2)降温护理:小儿降温处理以物理降温比较安全。1.避免直接吹风。2.头额部冷湿敷或头枕冰袋,前者常用。3.温水浴:将门窗关好,不可有对流风或直吹风,室温在24--26℃之间,水量以没至躯干为宜。用35--37℃温水全身或局部擦浴,促进蒸发散热。4.30—50%酒精擦浴,能起到降低体表温度的作用,但肛温可能仍高。小婴儿慎用。胸、腹部禁用酒精擦浴。流行性感冒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通常表现为普通感冒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咯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有时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肌肉痛、眼睛发红等。少数出现突然高热、肺炎,病情进展迅速的患儿,可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死亡。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保护易感人群:家长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同时,勤给儿童洗手,尤其是大人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注意室内要保持通风减少和动物的接触,避免传染给儿童.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散发,亦可引起局部流行。症状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现卫生部已将其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手足口病病发部位图片传播途径:患者、隐性感染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播源。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也可通过空气传染。临床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5、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防控措施:1.加强疫情监测,家长发现患儿早隔离、早治疗、做好消毒隔离。2.应每日对玩具、用具、餐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3.居室等场所保持良好通风,搞好卫生消毒工作。4.开展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5.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6.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注意事项:若出现精神转差,高热不退,皮疹稀疏、透出不畅出现肢体抖动,甚至抽搐等情况喉炎当病毒或细菌通过喉部时,有时候也会使喉部受到感染而发生炎症称为喉炎。儿童患喉炎除了感到喉部疼痛和干咳以外,最典型的症状是声音嘶哑,甚至会发不出声音来,有时还会有轻微的发烧。一般情况下,只要几天就可能痊愈。但是一旦喉部发炎,就会肿胀,使气道阻塞,呼吸困难,儿童会很不好受,尤其是婴幼儿更难受,严重的会发生哮吼,儿童吸入空气时发出像犬吠样的咳嗽如果怀疑患了喉炎,一般可以做以下工作:1、给儿童测量体温。如果体温超过了38.5℃,给予药物退热处理。2、为了帮助儿童减轻干咳,要注意保持房间里空气的清新和湿润。3、为了缓解儿童喉部的干痛,要多给儿童喝些温开水。4、为了帮助儿童缓解呼吸困难,当儿童躺在床上时,应当将儿童的上身垫高一点。5、如果已经发生了哮吼,你一定要冷静对待,不要慌张。一方面要做准备马上去医院急诊,同时要打开房间的窗户,让儿童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支气管炎当支气管受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黏膜发生炎症时,称为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的。也可由于长期吸入烟尘微粒或带刺激性的气体削弱了呼吸道防御功能,也可能发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一般起病较急,有发烧、头痛、喉部不适、频繁而较深的咳嗽、咯黏稠或脓性痰。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长期反复的咳嗽,早晚会咳得更厉害一些,当气候改变天气变冷时病情会加重。有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家长可以做以下工作:1、首先给儿童测体温,如果体温超过了38℃,可以采取降温措施。及时彻底地治愈儿童的上感等疾病。2、家长不要在儿童活动的范围内抽烟。3、儿童咳嗽时有痰,应当让儿童把痰咳出来。如果儿童太小,不会将痰咳出,可以将儿童趴在家长的腿上,头部朝下,轻轻地拍儿童的背部,以帮助儿童将痰咳出来。4、让儿童多喝水,保证充分的水分摄入。5、如发现儿童吸气时胸肋间内陷或儿童的嘴唇呈青紫色,应马上送医院治疗。肺炎肺炎是指肺部受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肺炎的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鼻唇区发绀(红黑色)、鼻翼扇动、胸痛(尤其作深呼吸时更痛),一般伴有39℃以上的高烧,咳嗽及咽部痰声、食欲不振等症状。有的还可能腹泻或呕吐,严重的还会烦燥不安,面色灰白。儿童患了肺炎,应作以下工作:1、定时给儿童测量体温,注意儿童体温的变化,必要时可以对儿童采取降温措施。2、多给儿童饮水,保证儿童有足够的水分摄入,避免儿童发生脱水现象。给儿童吃一些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3、让儿童好好休息,用枕头或衣物将儿童的上身垫高,以帮助儿童缓解呼吸困难。4、注意保暖和室内空气的流通。打开门窗让新鲜空气进来,但是不能让儿童直接吹风。5、平时要让儿童经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增强儿童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小儿秋季腹泻的病因及症状有哪些?秋季腹泻多数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可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秋季腹泻的初期症状会出现感冒、呕吐的现象,后出现腹泻的情况。症状为: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小儿秋季腹泻怎样预防?小儿秋季腹泻预防之一:母乳喂养、不随便换奶粉。哺乳期的婴儿,要继续母乳喂养,妈妈们不要选择在季节交替的季节给孩子断奶。防止因断奶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而导致腹泻的发生。喝奶粉的孩子,家长尽量不要在此时给孩子更换奶粉的牌子,孩子肠胃接受能力差,每个牌子的奶粉配方不同,防止孩子因不适应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小儿秋季腹泻预防之二:注意饮食卫生俗话说“病从口入”,搞好饮食卫生是预防任何疾病的首要条件。吃母乳的孩子,家长每次喂奶前做好乳头的清洁工作。孩子的奶瓶、碗、勺等做好消毒工作,每天都要用开水煮一下。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吃不干净的食物。小儿秋季腹泻预防之三:饮食要合理营养要均衡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尽量不给孩子吃雪糕、喝冷饮、不吃凉饭凉菜。冰箱里的食物取出后不要立即吃,要恢复到常温后再给孩子吃。饮食要清淡,不多吃油腻的东西。一日三餐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每天的饮食尽量保证有:蛋、新鲜蔬菜和水果、谷物、肉等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小儿秋季腹泻预防之四:春捂秋冻要适宜,注意足、腹部保暖有的家长稍微一冷就给孩子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把孩子包裹的跟个棕子似的,也有的家长要“秋冻”不给及时给孩子添衣服让孩子冻着。其实这样做是十分不可取的。因为孩子爱动,如果你给穿的过厚,孩子稍微一活动就会出一身汗,风一吹一冷一热最容易受凉了。穿的少了吧,如果孩子耐寒性差会真的给冻出病来。秋季早晚温差大,家长可以给孩子外面穿件容易穿脱的外套,可以根据温度情况穿脱。婴幼儿要注意足、腹部的保暖,穿袜子、带肚兜或高腰裤。不要让孩子裸睡,以防夜间踢被子着凉。小儿秋季腹泻的家庭护理小儿因大便稀且次数多,水份的流失特别严重,所以预防脱水是关键。家长要给孩子做好补水工作,可以在孩子的饮用水中加点儿盐,或从药店买口服补盐液喝。腹泻的患者饮食要清淡,不要吃油腻的食物增加肠胃的负担。可以给孩子吃容易消化的小米粥、面食等。母乳的孩子适当延长母乳的间隔时间。得了腹泻的孩子可选用,黏膜保护剂类药物如思密达、必奇等,能覆盖在肠黏膜上,吸附病原体和毒素,增强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并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服这类药需注意一是空腹,二要强调与水调和的比例,务必认真阅读药物说明。金双歧、妈咪爱等微生态制剂能抑制病原菌的侵袭,调节恢复肠道微生态,从而控制腹泻。这类药是活菌制剂,切记不能用热水送服或与抗生素同服。在儿童症状有了好转以后,给儿童的饮食要注意循序渐进,从流食开始.由稀到硬,由少到多,逐步恢复到正常,并且不要给儿童吃那些对胃有刺激的酸辣食品如孩子腹泻三天以上未有好转,或出现严重脱水的症状,要及时就医。就医时要记得带上孩子最近一次的大便样本,以方便医院尽快做出检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