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公谏厉王弭谤邵公谏厉王弭谤是《国语》中的一篇散文,说的是周朝最末的一位皇帝周厉王对待国人批评的故事。《国语》是我国第一部记言的国别史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开明贵族之言司马迁等认为其作者为左丘明,但其实不可考证记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前1000—440年)邵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弹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翻译之一厉王暴虐,国都的百姓指责厉王的过错.邵公劝告厉王说:“百姓不能忍受您的政令了。”厉王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他)监督指责(厉王)的人。(只要卫国的巫师)将(指责厉王的人)报告(给厉王),(厉王)就把指责他的人杀掉。(于是)国都的百姓都不敢说话,(即使)在道路上(遇见,彼此也只是)用交换眼光(来传达信息)。厉王很高兴,对邵公说:“我能够消除谤言了,(国都中的百姓)终于都不敢说话了。”翻译之二邵公说:“这只是堵住百姓的口啊!堵塞百姓的言论比堵塞河水还严重。河流堵塞导致堤坝崩溃,一定会伤害很多的人,百姓也一样(言论被堵塞导致政治黑暗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因此治水的人疏导水流(它)畅通;治理国家的人引导百姓让(他们)畅所欲言。所以,过去天子(为了更好地)处理政事,让公卿和列士进献(讽谏的)诗歌,让乐师进献(民谣)歌曲,让史官进献(可以借鉴的)史书,让少师进献(规劝天子的)箴言,让瞍者吟唱(可以借鉴的)诗,让矇者背诵(可以借鉴的)诗,让百官进谏,让平民把(对政事的)意见传达(给国君)、让亲近的大臣尽规劝的责任,让同宗的大臣弥补(国君的过失)、监督(国君的行为)、让乐师和史官来(对国君进行)教诲、让朝中元老们劝诫(国君),然后国君再仔细斟酌(处理政事)。所以政事畅通而且与常理不相违背。翻译之三百姓有嘴巴,就像土地上有山有河,财产物品都从其中产出;就像土地有各种各样,衣食都从其中产出;(百姓)用口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能从其中显现。推行百姓认为好的,防范百姓认为坏的,这就是用来使衣食丰富的方法啊!百姓的言论都是在心中考虑后才用嘴巴表达出来,考虑成熟就需要表达,怎么可以堵塞呢?如果堵塞了百姓的嘴巴,那些和您在一起的人会有多少呢?”厉王不听邵公的劝告,从此百姓再也不敢说话了。三年后,百姓就把厉王流放到了彘地。使滥谤者以告道路以目乃是障之也是以(是故、以故、以是)决之使导,宣之使言民之有口,土之有山川,原隰之有衍沃财用于是乎出,於食于是乎出,善败于是乎兴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与省略句使(之)监谤者“之”代卫巫省略句(卫巫)以(之)告(王)“之”代谤者谤王的情况(即使)在道路上(遇见,彼此也只是)用交换眼光(来传达信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你的居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于是、能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才今起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韩愈《师说》:却乃尔《如此:这样》是乃若《至于》失败乃成功之母判断句这只是堵住百姓的口啊!四个同义词,意思与”因此”同。是故燕虽小国而后忙,斯用兵之效也。苏洵《六国论》举国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效。《史记.屈原贾里列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省略句决之使(之)导之:代江河决:疏通水道导:疏通,通畅宣之使(之)言之:代百姓宣:疏通,引申为开导民之有曰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土之有山川财用于是乎出于是:从这里乎:助词衣食于是乎出善败于是乎兴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所以:用来阜:使动用法,使……丰富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倒装句式,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在心里考虑然后从嘴里说出交往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醉翁亭记》: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跟……相比叙事线索,矛盾清晰,然而极略,充分体现记言为主的特点。王虐、王怒、王喜、王弗听民谤、道路以目、流王于彘卲公劝谏层次清楚且层层递进,富有逻辑力量。障: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天子听政,善败于是乎兴,其与能几何?卲公劝谏巧用比喻,论述鲜明有力。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民之有口犹如土之有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