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求线性规划问题中目标函数最值专题•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回顾:•1种必会方法•确定不等式表示的区域时,可采用代入特殊点的方法来判断,一般情况下,若直线不过原点时,则代入原点坐标判断.•2项必须防范•1.画出平面区域,避免失误的重要方法就是首先使二元不等式标准化.•2.注意不等式中不等号有无等号,含等号时,直线画为实线;不含等号时,画为虚线.•3点必知关键•1.线性规划问题中,正确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解题的基础.•2.目标函数的意义,有的可以用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来表示,还有的可以用两点连线的斜率、两点间的距离或点到直线的距离来表示。•目标函数通常具有相应的几何意义,如截距、斜率、距离等..•3.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一般在可行域的顶点或边界上取得,特别地对最优整数解可视情况而定.例1设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x+2y≥2,2x+y≤4,4x-y≥-1,则目标函数z=3x-y的取值范围是()A.[-32,6]B.[-32,-1]C.[-1,6]D.[-6,32]利用线性规划求最值(名师,考点二)•[审题视点]解题的突破口为作出可行域,借助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值.•[解析]可行域为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答案]A当目标函数线l移至可行域中的A点(2,0)时,目标函数有最大值z=3×2-0=6;当目标函数线l移至可行域中的B点(12,3)时,目标函数有最小值z=3×12-3=-32.•奇思妙想:本例线性约束条件不变,目标函数变为z=x2+y2,求其取值范围,该如何解答?解:z可看作(x,y)到原点距离的平方.点O到x+2y=2的距离25,点O到点B距离为372,∴z的取值范围[45,374].•1.利用平面区域求目标函数的最值步骤:•(1)作出可行域;•(2)找到目标函数对应的最优解对应点;•(3)代入目标函数求最值.•2.常见的目标函数:注意:(1)形如z=ax+by的截距型;(2)形如z=y-ax-b的斜率型;(3)形如z=(x-a)2+(y-b)2的距离型.•答案:B[变式探究]设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x≥0y≥04x+3y≤12,则z=y+1x+1的取值范围是()A.[0,4]B.[14,5]C.[54,6]D.[2,10]解析:y+1x+1表示过点(x,y)与点(-1,-1)的直线的斜率.根据题意,作出可行域,如图所示,由图知y+1x+1的最小值是-1-0-1-3=14,最大值是-1-4-1-0=5,故选B.例2已知实数x,y满足(1)若z=x-2y,求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若z=x2+y2,求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若求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xy30xy10.x2yz,x【解题指南】(1)作出可行域与直线x-2y=0,观察确定最优解;(2)由几何意义可确定z=x2+y2为可行域内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的平方,以此求解;(3)由几何意义可知所求为可行域内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最值,以此求解.【规范解答】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即为可行域.由得A(1,2);由得B(2,1);由得M(2,3).xy30xy10x2xy30,xy10xy30,x2xy10,x2(1)由z=x-2y得由图可知,当直线经过点B(2,1)时,z取得最大值,经过点M(2,3)时,z取得最小值.∴zmax=2-2×1=0,zmin=2-2×3=-4.11yxz,2211yxz22(2)过原点(0,0)作直线l垂直于直线x+y-3=0,垂足为N,则直线l的方程为y=x,由得点在线段AB上,也在可行域内.观察图可知,可行域内点M到原点的距离最大,点N到原点的距离最小.又即∴z的最大值为13,最小值为xy30,yx33N(,),2233N(,),229OM13,ON,2222299xy13,xy13.229.2(3)由图可得,原点与可行域内的点A的连线的斜率值最大,与点B的连线的斜率值最小,又∴z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OAOB11yk2,k,2.22x1.2【反思·感悟】1.求目标函数的最值,关键是确定可行域,将目标函数对应的直线平行移动,最先通过或最后通过的点便是最优解.2.对于目标函数具有明确的几何意义时,其关键是确定其几何意义是什么,如本例(2)中是与原点距离的平方而非距离,忽视这一点则极易错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