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李凯1、地域范围及文化区的构成•左图红色椭圆圈内的范围大致为岭南文化区的地域范围第1节岭南地理环境特点•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之南,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或说揭阳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区交界处。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是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晋书·地理志下》将秦代所设立的南海、桂林、象郡称为“岭南三郡”,从而明确了岭南的区域范围。•岭南北靠五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范围包括了今广东、海南、广西的大部分和越南北部,宋以后越南北部从岭南分离出去。五岭不单是指五个岭名,也包括穿越南岭的五条通道。•站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看岭南,岭南又称岭外、领表:从中原地区看,称为岭外;从珠江三角洲看,又可称为领表。•岭南是中国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这些地区不仅地理区域临近,而且,人民生活习惯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珠江系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珠江系文化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2、特色自然景观与地域特色•岭南地区山地、丘陵、台地、平原交错。既有气势磅礴的山峦,也有水网纵横的平原;既有岩溶洞穴,也有川峡险滩;更有海天一色的港湾风光,自然风光可谓婀娜多姿。广东七星岩中国道教胜地——广东罗浮山桂林山水甲天下海南风光澳门东望洋灯塔(松山)1、岭南文化的起源及其特点“封开人”----岭南古人类历史的揭幕人第2节岭南文化发生发展特点峒中岩人齿化石•封开河儿口渔涝河泮的峒中岩遗址中发现的两颗人牙化石,经铀系法测定,其距今14.8万年,它是迄今为止岭南地区最早的人类化石。岭南最早古人类遗址----封开渔涝垌中岩马坝人•距今12.95万年至13.5万年(旧石器时代中期),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一种古人类型,属早期智人,是直立人转变为早期智人的重要代表。1958年发现于广东省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山石灰岩溶洞中。伴生的脊椎动物化石有鬣狗、大熊猫、貘、剑齿象等19种。还出土了两件砾石打制的砍砸器。马坝人头骨化石马坝人遗址----狮子山岭南地区其他旧石器时代晚期“新人”•广西来宾县麒麟山盖头洞发现“麒麟山人”化石;•广西柳江县遍天岩山洞发现“柳江人”化石,可能属于1个女性和1个中年男性;•广东灵山县(1965年划归广西)城郊马鞍山的东胜岩、葡地岩、洪窟等岩洞中,发现分别属于四五个个体的人类化石,距今约数万年之久,被命名为“灵山人”化石;•广西桂林市郊独山甑皮岩洞穴内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的人骨经鉴定属蒙古人种,其体质形态同“柳江人”比较接近;•广东封开庙边罗沙岩洞穴遗址中发现了人牙化石、人工打制石器和大批哺乳动物化石;•广东封开县黄岩洞发现两个晚期“智人”头骨化石,经鉴定,一为小孩,性别不明,一为成年男性。新石器时代•早期广东封开黄岩洞,在洞口发掘距今1万年前后的两具人颅骨化石(一成年一小孩),形态属于晚期智人,即进入母系氏族公社。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各方面都取得进步。这一时期使用的石器不仅种类增多了,而且制作精巧,并已开始掌握钻孔技术。劳作中出现男女分工,妇女受到尊敬,人们集体住在山洞里,洞内有上下层之分,生活布局类似氏族公社村落的区域结构。金兰寺贝丘遗址金兰寺贝丘遗址,位于广东增城三江镇金兰寺村后山岗。其中层和下层是新石器时期遗存。下层出土有砍斫器、敲砸器,有肩石斧、锛、凿等打制和磨制石器。陶器以粗砂陶为主,多是粗砂黑陶,粗砂红陶较少。纹饰有篮纹、绳纹和划纹。还有部分磨光泥质红陶和少量彩陶。动物以软体动物蚬最多,还有鹿、牛、鱼、龟等的遗骨。中层的几何印纹陶已有初步发展,其时间稍晚。下层遗址反映出渔猎经济比较发达,还可能兼营原始农业(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层遗址说明此时岭南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金兰寺贝丘遗址出土文物石峡文化位于广东曲江县狮子山的狮头与狮尾之间的峡地,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石峡文化”是一种以遗址下的文化层及其墓葬为代表,以稻耕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自下而上包含了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即石峡文化层、夏商时期文化层以及夏商至西周时期以菱纹陶为代表的青铜器时代文化层。目前所知,石峡文化主要分布在北江、东江流域,与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诸原始文化(如良渚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甚至与山东沿海等地的诸原始文化(如大汶口文化)有直接、间接的交往和相互影响。石峡文化陶壶石峡文化陶器石峡文化磨制石器、陶器、玉器西樵山文化西樵山,位于岭南地区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在广州市西南60公里处。西樵山是一座古老的死火山,由于火山的作用,形成的岩石最适于人类打制石器,因此是一处分布面积广、石器丰富、延续年代较长的采石场和石器加工场遗址。该文化遗址出土遗物非常丰富,有加工石器用的工具石砧、石锤、琢锤,石器生产工具有石球砍砸器、刮削器、石斧、石锛、石铲等。多为打制石器,成品少,多为残次品。石器类型可分为以双肩石器为特征的打制、磨制石器,另一类以小石核石器,石片石器为特征的细石器,以其独特的风格,构成“西樵山文化”。岭南原始文化大致分为6个区域:•粤北地区:多山岗遗址,石器以长身斧锛、有段锛为主,陶器以泥质和夹砂印纹陶共存为主;•粤东平行岭和粤中东江地区:岗丘遗址为主,石器以有段和梯形锛为主,陶器以夹砂陶、印纹软陶为主;•韩江流域地区:以贝丘、沙丘遗址为主,石器主要有段锛,陶器是夹砂陶与印纹软陶共存,几何印纹不够发达。岭南原始文化大致分为6个区域:•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贝丘、岗丘遗址为主,石器以有肩为主,骨、角、蚌、牙质料的工具和饰物很多,几何印纹陶发达,磨光红陶、彩陶、表面加饰红色的陶衣是其特点;•西江上中游地区:以岗丘遗址为多,也有贝丘遗址,出土文物大体和珠江三角洲相同;•粤西南和雷州半岛地区、海南岛:以岗丘、沙丘遗址为主,出土文物以有肩石器和夹砂红褐陶为特征,几何印纹陶不甚发达,新石器时代延续的时间较其他地区为长。2、岭南文化的发展里程及其特点岭南少数民族岭南是我国多民族居住地区之一。先秦,岭南地区原住南越、骆越、闽越等族群居民,史称“百越”。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经略岭南,中原人陆续南迁,中原文化开始全面侵润百越族群的原始文化,打破了岭南地区封闭发展的状态。2、岭南文化的发展里程及其特点岭南少数民族双向的民族、文化的融合,促使岭南地区成为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汉、壮、瑶、黎、苗、满、回等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其中壮族多生活在粤北、桂东和海南等地;瑶族多生活在粤北、桂东等地;畲族生活在粤北、粤东等地;黎族主要生活在海南岛;苗族多生活在广西及海南等地;满族主要生活在广州市;回族主要生活在广州、肇庆、桂林等地。(1)秦朝进军岭南•《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发诸尝捕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秦朝进军岭南后,在岭南建立地方行政机构,设桂林郡、象郡、南海郡,消除岭南地区无政府的混乱状态。同时修筑城池、发展交通,推广使用文字、度量衡及铁器等,促进岭南地区进入铁器时代,并传入内地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动植物品种。秦朝的进军为岭南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南越国、南汉国在历史上,岭南地区曾经两次出现独立王国,一是秦末汉初的南越国(公元前207—前111年),一是五代的南汉国(917---971年)。南越国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秦朝覆灭后,南海尉赵佗出兵吞并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汉朝建立,汉高帝册封赵佗为南越王。汉武帝时南越国覆灭,汉朝在岭南设置郡县。南越国•南越国时,其统治者重视和集百越,并积极吸收中原和各地文化,大批越人汉化。南越国都城番禺(今广州)、郡治、县治所在地,以及西江两岸与河网交错的平原地区,均已大力开发,发展水平已接近中原地区。南越国统治下的部分汉人和汉化越人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接近于中原地区。番禺后来成为西汉19个著名都会之一。南汉国•后梁贞明三年(917年),清海、建武节度史刘岩提出进封为国王的要求没有得到允许,遂在岭南建立南汉国。•南汉国的统治者多有文化素养较深、熟悉典章制度且富有从政经验的名门望族和世家子弟相辅助,在设置机构、制定法律等具体工作时多注意吸收中原等地的优秀文化,因而经过五代时期,岭南的经济文化都有了显著的进展。(3)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公元3世纪以前,广州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由于受当时造船和航海技术的限制,中国使者到达印度半岛南部后就得返航。岭南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丝绸,以印度半岛为中转站再由安息、大秦商人运往南阿拉伯、埃及和欧洲各地市场。•在岭南的市场上亦有海外珍品的出售,岭南也已有外侨居留。伴随着商业活动,外国使者也由此取道岭南前来中国。(3)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魏晋时,中国的航海活动可以通航西亚,与大秦、天竺等国互通。此时,天竺等地名僧络绎来到广州,再转往各地传教。•隋唐时,可直达东非,广州成为世界著名港口。•宋元时,中国对外联系以海路为主,广州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宋太祖首先在广州设提举接舶司,负责接待外国使者和商人。在广州“番坊”居留的外侨比之前增加,主要为阿拉伯人,为岭南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明清时,中国先后两次在沿海部分地区实行海禁,广州仍然保持对外联系,经济文化交流从未中断。西方传教士从海路来到岭南,再分别前往内地各处传教。同时,岭南传入了近代欧洲文化。此外,通过西方商人,原产美洲的大批作物品种,也在岭南移植。(4)众多南迁客岭南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历代都有众多士民或因避难、或被贬谪、或因职官任免等原因,由内地南下。他们的到来为岭南地区的发展融入了新的血液。乱世避难中国历史上每当政权更迭时,中原等地成为主要战场,使得大批士民向边境地区迁徙,其中不少人南下,他们给岭南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学问知识,从而促进岭南经济文化的发展。•外来官员•外来官员分两类,一是正常的职务调动,有朝廷任命来岭南;一是清朝前出现的“谪宦”。外来官员大多能廉洁自律在岭南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及文教事业等,他们的努力使得岭南文化有较大发展。如唐时的韩愈,曾两次被贬岭南,当地人们为纪念韩愈的政绩在其所治城内兴建“韩文公庙”、“韩文公祠”等。•太平盛世的移民•岭南有独特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广州一向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港口,因此在太平盛世也有大批移民前来岭南:商贾前来贸易,硕儒前来讲学(如南宋的朱熹),文人雅士前来游览(如北宋的苏轼),还有各行各业者前来谋生,极大的促进了岭南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他们把各地文化传入岭南,这些都丰富、发展了岭南文化。(5)独树一帜的理学•理学的创立者周敦颐,于宋神宗熙宁四年任广南东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理学在这时传入岭南。南宋时朱熹在福建讲学期间,曾来岭南地区访友、旅游,对岭南理学发展有很大影响。•明朝,岭南的理学大有进展,其中最著名的学者为陈献章。陈献章曾拜理学家吴与弼为师学习程朱理学,但其理学思想后来独树一帜,开创了“江门学派”。近人认为,陈献章“上承宋儒理学的影响,下开明儒心学的先河,在中国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上,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和作用”。(6)改玄易辙的实学•《明史·儒林传》:“(明)经学非汉唐之精专,性理袭宋、元之糟粕。”面对这种情况,有识之士为了经世致用,不能不改玄易辙,提倡实学,岭南邱睿就是其中的先驱人物。•邱睿,琼州府下田村(今海南省琼山县府城乡)人。其在宋真德秀所著的《大学衍义》的基础上撰成《大学衍义补》一书,其中每卷开始均有“治国平天下之要”七字,内分“正朝廷”、“固邦本”、“制国用”、“崇教化”、“慎刑宪”、“严武备”等12目,119条。充分体现其利民富国,经世致用的实学主张。•清朝中后期,以曾钊、林伯桐等为代表的岭南重视实学的学者整理典籍文献,持有针砭时弊的批判精神,满怀富国强兵的经世思想,因而实学成为从理学通向近代新学的中介和桥梁。(7)激进的政治举动太平天国起义•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