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镇江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详解1.根据语境----C•“简朴”着重指简单朴素,运用范围较广泛,可用于语言文字方面(如“语言文字简朴无华”),也可用于生活作风方面(如“他在吃、穿方面一向简朴”),还可用于设备条件方面(如“这是一间设备十分简朴的办公室”)。•“俭朴”着重指节俭朴素,运用范围较小,多用于个人生活方面;•简练:简要,精练。凝练:紧凑,简练。•等闲视之: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视同儿戏: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语意比“等闲视之”重。2.B•A项,语义重复,“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C项,暗换主语,“成为担任这一职务的首位女性作家”的主语应该是“铁凝”•D项,搭配不当,“矛盾”和“分担”搭配不当。3.D•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⑥①总写山水,•②提出“小桃与杨柳”,•⑤④分别承接“小桃与杨柳”,•③由前面的视觉转入听觉。4.D•ABD项“桑梓”“旌旗十万”“管弦”为借代,D项“偷开”“翻书”为拟人。•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5.A.•B项,“拙作”是对自己作品的谦称;•C项,“拜读”是自己读别人的作品;•D项,“鼎力相助”用在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二、文言文阅读(19分)•6.C(徒:空,白白的)•7.D•A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B项,连词,表目的/介词,用;•C项,动词,作/介词,表被动;•D项,所字结构,和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短语。二、文言文阅读(19分)•8.C(众人都很怨恨他,无敬佩意)•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3分)•(2)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谒吏干请,亦械治之。(4分)•(3)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3分)(1)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3分)•于是要求吕端按照旧例行事,凡馈赠不是原来所应有的都不接受。•饩----1.古代祭祀或馈赠用的活牲畜。2.赠送人的粮食或饲料。3.赠送食物。(2)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谒吏干请,亦械治之。(4分)•宗室贵戚因此收敛,即使是丞相府的官吏拜见请托,也会用刑具惩治他们。•谒---1.拜见:~见。拜~。进~。2.说明,陈述,告发:请~其故。3.请求:~归。~医。4.名帖:“使者惧而失~,跪拾~”。5.掌管晋见的近侍。•干请----请托。械•1.器物,家伙:器~。机~。2.武器:~斗。军~。缴~投降。3.木枷和镣铐之类的刑具:~系。(3)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3分)•苏轼趁他靠着书桌时送给他一首诗,钱勰拿起笔立即回了一首。三、古诗词鉴赏(10分)•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韩翃•长簟迎风早,空城淡月华。•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1)简要赏析颔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4分)•(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大历十才子•唐代宗大历年间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①,寒食东风御柳斜②。•日暮汉宫传蜡烛③,轻烟散入五侯家④。•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韩翃•长簟迎风早,空城淡月华。•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簟(diàn):竹席。•空城:指城市秋夜清静如虚空。澹月华:月光淡荡。澹,漂动。•星河:即银河。•砧杵(zhēnchǔ):捣衣用具,古代捣衣多在秋夜。砧,捣衣石。杵,捣衣棒。•心期:心所向往。卧:指闲居。落空。•向来:刚才。秀句:诗的美称。•鸣鸦:天晓鸦鸣。•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韩翃•长簟迎风早,空城淡月华。•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我早早地枕着竹席迎风纳凉,清凉的秋夜京城荡漾着月光。•一行秋雁高高地掠过了星空,千家万户传来了捣衣的声响。•看节候应该是到了更深夜阑,思念友人心灵相期睡觉也晚。•刚刚反复吟诵你送我的佳句,不觉乌鸦呱呱啼叫天已渐亮。•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韩翃•长簟迎风早,空城淡月华。•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诗中陈述诗人卧病深秋的寂寞心情,并对友人赠诗表示谢意。前四句就卧病的心情来取景渲染、寂寥的秋夜之景。颈联写更深夜阑,心期而不得入眠。末联写吟咏赠诗,不觉已鸦噪天曙。全诗结构严谨,清幽淡雅。(1)简要赏析颔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4分)•一只孤雁划过秋夜的天空向银河飞去,千家万户都传来了捣衣声开始准备寒衣。(1分)•运用对偶、视听结合、名词连用等手法,(2分)•写出了秋夜的静谧澄澈,•营造了幽雅凄清的意境,境界开阔。•(1分)(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①通过吟诵诗句与友人心灵相期而通宵未眠,赞美了友人诗句之美妙;•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真挚情谊;•③诗人整夜吟诵诗句,写出了他的孤独寂寥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因时序更迭引起的心事未了的惆怅。•(每点2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_。•(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3)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用之如泥沙。•(5)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6)______,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__________。•(8)流水不腐,__________________。•(1)曾益其所不能(2)渺沧海之一粟•(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4)奈何取之尽锱铢•(5)山岛竦峙(6)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7)知耻近乎勇(8)户枢不蠹庐山石工号子•12.简要概括庐山石工号子的特点。(4分)•1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14.文中关于中号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15.文章题目为“庐山石工号子”,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其深刻意蕴。(6分)12.简要概括庐山石工号子的特点。(4分)•①以大冶民歌为基础,融合了庐山周边民歌元素;•②只有简单的字符,无具体内容和意义;•③蕴含最充沛最复杂的感情;•④高亢嘹亮,富有感染力。(每点1分)1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运用拟人、比喻手法描写巨石在搬运过程中似轻舟般平稳并富有节奏和动感(3分),•侧面表现了庐山石工们在号声中展现出的齐心协力的精神与强大的力量(2分),•也反映了号歌有着神奇的感染力与鼓舞力(1分)。14.文中关于中号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写中号声纯熟响亮、奔放热烈的特点(1分),•表现了号子声对老石工的影响力(1分)。•与下文的大号声形成对比,反衬大号声的低沉哀伤,当时情况之危急(1分)。•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老石工杨大福根据号子声救人作铺垫(1分)。15.文章题目为“庐山石工号子”,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其深刻意蕴。(6分)•①号子声给人以勇气及力量,乐观和坚韧,表现了人们在困难面前敢于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②体现了团结协作的巨大力量;•③表现了人们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付出的艰辛;•④表现了人们在困境中互相救助的美好品德;•⑤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当“春节时间”成为“世界时间”•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17.文中提到中国冰糖葫芦被俄罗斯人评价为“新年最受欢迎的外国零食”,有何用意?(6分)•18.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春节时间”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时间”。(6分)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首先,由英国广播公司为中国春节拍摄纪录片及春节成为其他国家的法定节假日等社会现象提出观点中国年越来越有国际范儿;•其次,阐释中国春节被世界认可的原因;•最后,强调“春节时间”成为“世界时间”的意义。(每点2分)17.文中提到中国冰糖葫芦被俄罗斯人评价为“新年最受欢迎的外国零食”,有何用意?(6分)•①举例论证,反映中国正向世界开放;•②说明春节成为一种文化形态、生活方式,激发了不同文化背景人士感知中国文化;•③证明不同文化可以通过交流收获理解与欣赏;•④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每点2分)18.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春节时间”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时间”。(6分)•①春节背后体现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温暖现代社会每一个人的心;•②春节蕴含的团聚和美主题,能慰藉异国他乡的心灵,传递温暖亲切的情愫;•③对世界而言,春节逐渐由乐一乐的事儿,变成文化形态、生活方式,激发了不同文化背景人士感知中国文化的愿望。六、作文(70分)•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一勺盐,倒进杯里,很咸,倒进湖里,很淡。烦恼如盐,是咸是淡,取决于心量的大小。【解析】•材料四一个比喻句,后面给出解释“烦恼如盐,是咸是淡,取决于心量的大小”,由此可见是“如何面对烦恼”的问题,给出的答案是“取决于心量”,由此可以立意为:学会豁达、懂得包容等。•行文时注意观点明确,论述时注意围绕“豁达”“包容”等解决生活中的烦恼,注意引用合适的论据,可从个人的角度写,如苏轼面对人生的烦恼表现出的豁达的心胸,可从国家的角度写,面对国家交流的障碍现实出的博大心胸,如“一带一路”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