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台湾诗人:余光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是时代的骄子,因为他有关心人民,所以他发出“”的哀叹;他也有“”的儿女纯情;因为他有“”的自信,所以只有他才敢有“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的伟志;但“”的傲骨,让他“”?为此他壮志未酬,不得不”,在“”的悲愁中“”。他也曾发出“”的慨叹,但最终李白只能在“”的无奈中走向“”的孤独!把在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形写成诗歌,送给将要离别的朋友梦游:是借梦境来寄托自已的思想感情,并非真的做了梦。吟:诗体名,歌行体中的一种。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李白另有《梁甫吟》;孟郊有《游子吟》、《寒地百姓吟》留别:写诗赠给留住在此地的朋友。这首诗写于天宝四年(745年)即离开长安的第二年,当时李白与杜甫、高适在梁、齐、宋、鲁等地游历了一番,他准备由东鲁(现山东一带)南游越中(现浙江一带),便写下此诗作别友人,然后,开始了新一次的漫游旅程。简介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本诗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瀛洲天姥剡溪渌水脚著谢公屐石扉澹澹訇然魂悸.yíngshànlùzhuójīfēidànhōngjìmǔ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灭或可睹势拔五岳掩赤城栗森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訇然中开虎鼓瑟兮鸾回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信,的确、实在)(灭,暗)(超出遮掩)(使…颤栗;使…惊)(动词,下雨)(打开,动词)(弹奏)(低头;侍奉)•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1.为何从“瀛洲”谈起?思考陪衬: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烘托作用,以“虚”衬“实”增添天姥山的神奇色彩,正因如此才勾起作者神游的念头。2.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天姥山的特点:神奇、高大、巍峨3.怎么体现的?先用天相比,又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相比,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和神奇,进一步勾起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四处对比衬天姥,一层烘托显神奇。4.使用什么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写作手法:对比、衬托(正面、侧面)修辞手法:夸张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海客瀛洲天姥越人微茫明灭五岳赤城拔、掩实在雄伟衬托对比突出•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思考“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此句表达作者怎样的心境?“一夜飞”、“月光送”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轻快、急切、兴奋、神往的心情以及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照”“送”拟人手法。写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1.提到“谢公宿处”有何作用?说明起点,准备登山。这是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峰”—谢灵运思考2.“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突显天姥山的什么特点?突出天姥山的高大与雄奇,赋予其神奇色彩。因为山高,刚到半山就看到海上日出,表现出山的高大,听见神话传说中天鸡的啼叫,将神话组织入诗,更添奇异色彩。半山腰处已经看到大海日出,又传来天鸡的啼声。大家想一下,“半壁”尚如此雄伟壮观,那“绝顶”之景定当更加雄奇。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岩泉发出的响声,象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思考写出怎样的一种景象?加线句使用了什么句式?有何作用?楚辞句式,使节奏富于变化,增添浪漫主义色彩。峰回路转,花美迷人,让人流连忘返(视觉、静);熊咆龙吟,山鸣水啸,气势惊天动地(听觉、动)。静动结合,一幅美丽、惊奇险怪的壮丽景象。内容事件意境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梦游之景飞度所见登山所见湖月渌水清猿(镜湖)(剡溪)凄清幽静心驰神往云梯海日天鸡叠岩花石岩泉:青云:半壁见:空中闻:万转不定:迷、倚:熊咆龙吟壮美雄奇流连忘返夸张、比喻(二)(一)•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思考1.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这里到了哪个阶段?仙人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2.这些描写在“意”上有何作用?诗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3.四短句的形式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这四句内容上与前后文有何联系?4.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前文为这几句蓄势、烘托,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这几句又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光辉灿烂,壮丽非凡。•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细分份儿来下。•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象麻一样。思考1.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这里到了哪个阶段?老虎鼓瑟,鸾鸟拉车,仙人林立,奇境迷人。仙人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2.这些描写在“意”上有何作用?诗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思考心惊梦醒,好梦不常。在梦境最高点悬崖勒马,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内容事件意境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洞天仙境魂归枕席洞天雷洞天门洞天境洞天仙:霹雳:石扉日月照金银台霓衣风马虎瑟鸾车麻列纷下魂魄动起长嗟惟枕席失烟霞神奇壮丽和穆陆离向往自由追求乐土梦游天马行空想落山外憎恨现实痛苦惆怅想象夸张浪漫主义梦醒•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幼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1.这几句表现诗人怎样的复杂心境?有梦醒后的“人生如梦”惆怅与伤感,有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有摆脱世人“伤离别”而表现的洒脱(扣题目“留别”二字);更有不事权贵的豪情。2.哪几句揭示本诗的主旨?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最后两句,这是诗眼,是诗人的心声,既表现对现实的不满,更体现其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思考第三段说“世间行乐亦如此”中“如此”指什么?“行乐”和“梦”有何相似之处?①代指第二段的内容。②“行乐”和“梦”都指一些虚幻、漂浮不定的事情,到头来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一场梦一场空。第三部分:写梦后的感慨。这首诗是写给东鲁朋友们作为“留别”的。前面描写了梦游天姥的经过,这里借醒后的感慨,向朋友们表明为什么自己要南下吴越,去天姥山游历。表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对世事的看法:如梦幻,如流水;(二)自己今后的打算:骑白鹿,访名山,远离浊世;(三)傲岸坚强,不向统治阶级屈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内容事件意境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梦游之吟世事痛苦(及时行乐)追求乐土蔑视权贵(憎恨现实、敢于反抗)豪迈气概直抒胸臆全诗三节各写何内容?归纳层意。一、梦游之由(起)——叙述二、梦游之景(见)——描写三、梦游之吟(叹)——议论、抒情思路梦游吟魂飞剡溪着屐登山洞天仙境魂归枕席幽静壮美雄奇光明一片梦寐以求憎恨现实苦闷惆怅天姥仙境现实梦境现实用简约的语言解说该诗的感情。从表面看,这是一首游仙诗,它的主体部分(“云青青兮欲雨……仙之人兮列如麻”)是关于神仙世界的描写;但诗人的游仙之念决不同于那种完全置身世外的幻想,他之所以向往神仙世界,是因为他鄙弃黑暗的现实世界。这一点,诗人在结尾中有着明白的表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全诗的主旨。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李白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很明显。一是丰富的想像。诗人的想像有来源于民间传说的,例如关于仙境的种种细节描写;也有出于诗人个性和爱好的,例如明月“送我至剡溪”,这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一样,是诗人把月看成最亲密的朋友。二是大胆的夸张。这种夸张不是简单地放大事物的原貌,而是融合着诗人的美好感情,如诗的开头写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其中就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杜甫说李白“飘然思不群”,于此可见一斑。总结这首诗借“留别”来表现诗人不事权贵的叛逆精神,突破了一般留别诗“有别必怨”的老调。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都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题为“留别”,看看它与一般的留别诗有什么不同?在结构上以记述梦游天姥为主,描写了入梦的原因、梦游的经过以及出梦等等,写得详详细细;以醒后议论为辅,这种议论,进一步明确了主题思想、深化了主题思想,对主题思想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诗歌把丰富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相结合,夸张为想象服务。正因为夸张了天姥山的高度,后来的云霞明灭、众仙往来境界的出现,才显得真实、合理,统一和谐。梦游天姥吟留别★背诵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____。湖月照___,送我至_____。谢公宿处______,渌水荡漾_____。脚著_______,身登__________。半壁见_______,空中闻_____。千岩万转_____,____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__,栗深林兮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青青兮______,水澹澹兮____。列缺___________,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____________,日月照耀__________。霓为衣兮____________,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____________,仙之人兮__________。忽魂悸______________,恍惊起____________。惟觉时______________,失向来之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___飞____。____照_____,送________。谢公宿处______,渌水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