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一、课程性质、任务与目标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及法律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它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帮助同学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它又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教育使同学们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目标: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制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课程内容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理想、人生观、爱国、道德等方面的修养,树立科学的“三观”。其中,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可以分为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三个部分。课程内容法律修养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同学们要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了解我宪法和有关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法律修养部分的学习重点,在法学基础理论部分,掌握法的本质特征和涵义,了解法律的形成和发展的简要过程,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提高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和作用等。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意义和方法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在于:了解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提高精神文明素养,掌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实践,为在大学期间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融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为一体,以应用为中心的多学科知识相结合的一门思想教育与法律修养课。方法:学习这门课必须有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掌握理论,付诸实践,不断总结,才能取得良好效果。1、奠定理论基础学习本课程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构建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课的政治基础,又是指导学习这门课的根本方法。进行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教育,大学生要重视理论学习。2、联系思想实际这是一门塑造美好心灵的课程,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自觉是学好这门课最基本的前提和方法。充分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学好它的必要性,做到认真听课,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自觉阅读并独立思考,主动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并在实践中身体力行,这样才能达到学好这门课的目的。这是一门明理课。只有满腔热忱地去追求真理,才能做到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引起思想上的共识。这样就能真正掌握这门课的精神实质,学到做人的道理。对于重点、热点问题,可以通过充分地讨论达到认识上的一致。师生要共同探索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德育教学的新方法。3、注重知行统一这是一门实践课,时时离不开实践。要学好这门课,既要重视理论上的提高,更要付诸于实践。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既是学好这门课的最基本方法,又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把学到的基本原理变成指导行动的指南,才能把外在规范要求变成内在的需要并形成品质。如果知行不一,不注重实践,即使能背出许多的原理概念,对思想道德修养也无济于事。为此,要适当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同学们可以自觉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开阔视野,不断增长社会经验。三、教学设计与设施(一)分三个模块1、理想与人生观、价值观2、道德观3、法律观第一部分(绪论、第一、二、三章),属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教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体现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部分(第四章及第五、六章的部分内容),属于道德教育内容;第三部分(第五、六章部分内容,第七、八章),属于法制教育内容。第1—3章人生观、价值观部分教学内容可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是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支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信念二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三是支持为人民服务,创造有价值的人生。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讲解,可以强化大学生的集体意识,走出小我,顾全大局,以更高的主人翁责任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4—6章道德观部分,教学内容可以诚信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在自觉遵守公共生活领域,家庭生活领域和职业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规范上下功夫。第7—8章法制观部分教学内容可在梳理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的基础上,重点讲解民法、刑法等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使他们既能掌握保护自己权利的有力武器,又能杜绝陷入犯罪的危险意识,有效防止马加爵事件的再度发生。(二)教学方式1、专题讲座每个模块分2-4个专题2、讨论课每个模块专题讲座结束后,针对一些现实问题让学生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3、社会实践每个模块进行1次社会实践课(三)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声色具全,吸引学生注意力。2、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法理想与人生观、价值观的模块主要采用提问式、启发式。道德观模块主要采用讨论式。法律观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3、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课4、调查法,调查学生思想状况,贯彻“人文关怀,心里疏导”教育方法(四)评价考核方式1、平时评价考核与集中评价考核相结合2、实践评价与理论评价相结合3、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四、课程实施条件与改革课程实施条件1、思想政治教学部是我校师资力量较强的队,教师教研教改的积极性比较高。有案例教学法、有专题讲座的改革与尝试、现在正在进行实践课的教学改革,这些使我们积累了一些经念。2、学院具备多媒体教学条件和丰富的网络资源。3、学院各级领导重视我们的教学改革,并提供一定条件。我们有信心把课程改革做好课程改革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围绕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创新素质核心、能力本位、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的政治性、时代性、人文性、职业性和情趣性特点,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职业人做出贡献。教学理念1、贯穿一条素质本位、能力核心主线,围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2、知行合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发展与素质提升同步,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一体。3、教学过程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师生平等对话,重视教学互动。教学内容设计九个专题1、适应大学,树立理想2、爱我中华,发奋学习3、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5、加强道德修养,完善自我6、转变就业观念,自主择业创业7、树立正确的恋爱观8、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9、端起衡量正义的天平——做以法维权的职业人实践与讨论课设计1、树立新的学习理念2、我的理想与人生规划3、08年的感悟(学会感恩)4、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感想5、调查大学生不文明现象及其措施6、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7、辩论:大学生谈恋爱利大于弊大学生谈恋爱弊大于利8、调查大学生了解《宪法》、《劳动法》状况9、有条件邀请法律专家来校讲座专题内容设计1、课程导入:专题相关的名家名言2、情境设计:专题相关的教学情境3、案例导入:选择1—2个典型生动的富有启迪意义的案例4、理论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5、欢乐课堂:师生互动6、视频资料:与教学课题相关有益于教学内容深化的视频资料7、学生感言:每堂课后学生写出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