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分类制分类法粒级质地数量国际制和美国制三级分类法砂粒、粉砂粒、粘粒砂土、壤土、粘壤土、粘土四类十二级前苏联制双级分类法物理性粘粒和物理性砂粒砂土、壤土、粘土三类九级中国制砂粒、粗粉粒、胶粒砂土、壤土、粘土三类十一级表1土壤质地分类对照返回土壤胶体对土壤养分元素、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与土壤胶体类型及其性质密切相关,土壤胶体均具有双电层结构。1、土壤胶体的概念土壤中高度分散粒径在1~100毫微米之间物质。2、土壤胶体类型:①土壤矿质胶体;(次生硅酸盐、简单铁铝氧化物、二氧化硅)②有机胶体;(腐殖质、有机酸、蛋白质等)③有机-无机复合胶体。二、土壤胶体图1土壤胶体结构示意图3、胶体的结构扩散双电层:土壤带电胶体与溶液界面的双电层——胶体表面的(负)电荷层紧靠表面溶液的反离子或补偿(阳)离子层。两者电荷数相等,符号相反,维持体系的电中性。静电引力使反离子靠近表面,热运动又使其脱离表面而形成具有扩散特征的反离子层,又称扩散层。其中反离子呈不均匀分布,如同地球的大气层。扩散层反离子分布和表面电位变化特征。4、土壤胶体性质①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②带电性③分散和凝聚性土壤比表面面积是指单位质量土壤颗粒所有表面积的总和。土壤表面能土壤胶体颗粒表面的分子与其内部的分子所处的条件是不相同的胶体内部的分子在各方向上都与他相同分子接触,受到的吸引力各方向相等;而处于土壤胶体表面的分子所受到的内部相同的分子的引力,与其受到介质(分散剂)分子的引力不同,从而使胶体表面分子具有一定的自由能即表面能。返回A、电荷种类和来源I永久电荷来源于粘土矿物晶层中核心离子的同晶替代。不受介质pH值的影响,也不受电解质浓度的影响II可变电荷在介质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腐殖质产生可变电荷层状铝硅酸盐产生可变电荷氧化物带可变电荷5、土壤的离子交换(1)阳离子交换①几个概念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与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阳离子互换位置。交换性阳离子:被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能被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所交换的阳离子。阳离子吸附: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转移到土壤胶体表面,为土壤胶体所吸附。阳离子解吸: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阳离子转移到土壤溶液中。②阳离子交换作用的主要特征A、可逆反应阳离子交换作用是一种可逆反应。这种交换作用是动态平衡,反应速度很快。B、以离子价为基础的等价交换二个一价铵离子,交换一个二价钙离子,即36克铵可交换40克钙;一个一价铵离子可交换一个一价钠离子,即18克铵可交换23克钠。C、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溶液中某种离子浓度高时,其交换能力增大,可将交换能力弱的离子交换出来,也可将交换能力强的离子交换出来。土壤中常见阳离子交换能力:Fe3+、Al3+>H+>Ca2+>Mg2+>K+>Na+H+例外,半径小,水合度低,运动快,交换能力强。⑵、土壤中的阴离子交换带正电荷的胶粒吸附的阴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阴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土壤溶液(soilsolution)是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气体、溶质的总称。分析土壤溶液组成、特性及其中化学过程,是土壤地理学、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土壤溶液的溶质主要包括:①无机盐类;②简单有机物;③溶解性气体。土壤溶液中溶质成分具有巨大的时空差异性,它与许多因素存在相互作用,如图2所示。三、土壤溶液图2土壤溶液及其影响因素作用模式1、土壤的酸碱反应①土壤酸碱反应的概念②土壤酸度类型A、活性酸度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引起的B、土壤潜性酸潜性酸—土壤胶体吸附的H+、Al3+离子,在被其它阳离子交换进入溶液后,才显示酸性。土壤活性酸与潜性酸处于动态平衡:潜性酸活性酸解吸吸附图3土壤酸碱状况、形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示意图图4土壤系统中氢离子收支平衡图式土类pH强酸性土4.5酸性土4.6-6.5中性土6.6-7.5碱性土7.6-8.5强碱性土8.5表2按pH值划分土壤类型氧化还原过程对土壤形成发育有重要作用,土壤之中存在有多种氧化-还原体系,如表6所示。2、土壤的氧化还原作用氧化剂m++n电子还原剂m-n图6土壤中主要的氧化还原体系(1)土壤空气中O2是主要氧化剂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氧体系控制氧化还原反应,使多种物质呈氧化态,如NO3-、Fe3+、Mn4+、SO42-等。(2)、土壤有机质特别是新鲜有机物是还原剂,在土壤缺O2条件下,将氧化物转化为还原态。(3)、土壤中氧化还原体系可分为无机体系和有机体系。无机体系的反应一般是可逆的,有机体系和微生物参与条件下的反应是半可逆或不可逆的。(4)、土壤氧化还原反应不完全是纯化学反应,很大程度上有微生物参与。如:NH4+→NO2-→NO3-分别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作用下完成。(5)、土壤是不均匀的多相体系,不同土壤和同一土层不同部位,氧化还原状况会有不同差异。(6)、土壤氧化还原状况随栽培管理措施特别是灌水、排水而变化。(1)、土壤缓冲性概念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后,土壤具有抵抗变酸和变碱而保持pH稳定的能力,称土壤缓冲作用,或缓冲性能。(2)、土壤酸碱缓冲性①、土壤酸、碱缓冲原理Ⅰ土壤中有许多弱酸——碳酸、硅酸、磷酸、腐殖酸等,当这些弱酸与其盐类共存,就成为对酸、碱物质具有缓冲作用的体系。3、土壤的缓冲性如Hac+NaAc体系当加入HCl:NaAc+HClHac+NaCl当加入NaOH:Hac+NaOHNaAc+H2OⅡ土壤胶体交换性阳离子对酸碱的缓冲作用更大胶体—交换性H+、Al3+—弱酸,缓冲碱性物质胶体—交换性盐基—弱酸盐,缓冲酸性物质根据弱酸平衡原理,弱酸用碱中和形成盐,pH与中和程度之间的关系如下:pH=pKa+lg[盐]/[酸]pH=pKa+lg[盐基]/[H+、Al3+]土壤BS=50%时,对酸碱的缓冲能力最大。缓冲能力随弱酸及盐的总浓度或土壤CEC增加而增大。②、土壤酸碱缓冲体系Ⅰ碳酸盐体系:石灰性土壤的缓冲作用主要决定于CaCO3-H2O-CO2体系pH=6.03-2/3LogPco2Ⅱ硅酸盐体系:对酸性物质的缓冲作用。Ⅲ交换性阳离子体系:对酸、碱物质的缓冲作用Ⅳ铝体系:对碱性物质缓冲作用(pH<5.0)Ⅴ有机酸体系:有机酸及其盐对酸碱物质缓冲作用③、土壤酸碱缓冲容量和滴定曲线缓冲容量(BufferingCapacity)—使单位(质量或容积)土壤改变1个pH单位所需的酸或碱量。用酸碱滴定获得绘制滴定曲线,称缓冲曲线。施用石灰CaO、Ca(OH)2、CaCO3石灰需要量计算:可用土壤交换性酸为基础进行计算根据酸性土的缓冲滴定曲线计算石灰物质换算系数:Ca(OH)2/CaO=74/56=1.32CaCO3/CaO=100/56=1.79在施用CaO或Ca(OH)2时,不易与土壤混合均匀,使局部土壤pH上升过高,影响植物生长,应乘以经验数值0.5得出实际施用量。若用CaCO3(石灰石粉),作用缓和,经验数值一般为1.3。2、碱性土的改良——改良pH>8.5的碱性土四、土壤酸碱性的调节1、酸性土的改良施用石膏(CaSO4•2H2O)、硅酸钙等。施用硫磺粉和FeS2粉(同时补铁)施用有机肥,产生CO2提高土壤空气CO2浓度五、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调节重点在水田土壤,核心是水、气关系。(1)水分过多的下湿田、深脚烂泥田,排水不畅,渗漏量过小,还原性强,Eh为负值,还原性物质大量积累,导致作物低产。加强以排水、降低地下水为主的水浆管理,改善土壤通气条件。(2)缺水、漏水的水稻田,氧化性过强,对水稻生长不利,应蓄水保水和增施有机肥,促进土壤适度还原。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