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郗浩丽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AbnormalPsychology):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对象:变态心理研究内容:对心理异常的各种现象进行描述、分类和解释,并阐明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2001年)(CCMD-3)美国精神病学会编制:《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1994年)(DSM-Ⅳ)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1992年)(ICD-10)CCMD-3将精神障碍分为(诊断等级依次减轻):0器质性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第二单元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脑是思维的器官,精神异常是一种病,是可以治疗的,进而提出体液病理学说;并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中世纪阶段(公元5世纪-17世纪):此阶段医学为神学和宗教所垄断,精神病学的发展停滞不前,认识大大后退。•近代史阶段(18世纪法国大革命后)法国大革命的胜利对精神病学的影响为主要特征,由于工业革命的高潮到来,科学快速进步,迷信受到巨大打击,医学摆脱了中世纪唯心主义及神学的束缚,精神病学的发展发生质的飞跃,精神病真正被看作需要治疗的疾病,精神病人被看作是社会成员。代表人物:比奈尔,法国第一位“疯人院”院长,废除约束;对精神症状进行研究,发现了错觉与幻觉的区别;对环性精神病等进行描述,对麻痹性痴呆进行临床和病理研究。•现代史阶段(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40年代)自然科学包括基础医学如生理学、解剖学和病理学的发展,以及大量临床资料的积累,推动了精神病学的发展。代表人物:德国学者克雷丕林(Kraepelin)。提出临床疾病分类原则;《独立疾病单元原则》;早发性痴呆和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命名。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精神分析的基本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人们意识不到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正进行着性冲动(广义和狭义的)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2、精神分析的主要观点(1)潜意识本能论人类的生物本能(力必多)是心理活动的动力(2)人格结构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个体的人格结构则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现实原则、道德原则、快乐原则(3)焦虑论(4)防御论(5)力必多发展论口欲期(0-1岁)肛门期(1-3岁)生殖器期(3-6岁)恋父、恋母情结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3-)意识的三种水平与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图本我自我超我潜意识前意识意识快乐原则道德原则现实原则焦虑与神经症的产生超我本我自我焦虑神经症不良的自我防御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异常心理出现的原因(1)未能合理渡过“性心理”发展诸阶段,从而导致了性能量的固着或退化(退行)(2)自我无力处理超我与本我的矛盾而导致的焦虑(3)自我压抑力量不足,使内部冲突冲破防线(否则会以梦、口误等失误行为表达)(二)行为主义的理论解释巴甫洛夫高级神经类型说神经症与精神病的原因兴奋和抑制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出现了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例:神经衰弱和癔症,前者的特征是兴奋过程占优势和意志过程薄弱;后者的特征是抑制过程占优势和兴奋过程薄弱。行为主义思路的特点由动物实验结果推测人类心理,再以人类行为表现的实验对比动物实验其他代表人物: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班图拉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如果某一行为反复得到奖励,它就会频繁重复;反之若受到惩罚,这一行为就不会频繁发生,以致逐渐消失。人类行为大多是由行为后果所决定的社会学习班图拉人的行为模式实际上都是从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习得的,学习者无须事事通过亲身接受外来的强化进行学习,而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替代性的得到强化。(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模型1、对心理异常的基本观点:原因:潜能受阻,自我趋于完善的特征受阻无法实现(潜能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异常的基本表现:存在焦虑(责任与自由选择的冲突,又称为基本焦虑)存在——个体有选择自身生存方式与道路的自由与独立性责任——个体有义务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因此,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人本学派强调成长和自我实现,而不是治愈疾病或缓解症状。2、评价问题本质上是一种哲学理念缺乏实证基础概念含糊,甚至不如力必多的概念意义关注个体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存在焦虑即个体依附本能基础上产生的,个体与群体、自我与社会的矛盾把握了人类社会性的合理内核,即个体与群体的对立统一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第一单元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保障个体正常的社会功能——适应社会保障个体正常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异常心理活动: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心理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而是一个连续体。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别一、常识性的区分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4、影响了他人的正常生活二、非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1、统计学标准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严重心理疾病(精神病)低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神经官能症与人格障碍)高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极端心理健康2、文化标准(文化相对论)变态?!3、社会学标准异常心理就是对社会准则的破坏4、精神医学标准心理异常是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5、认知心理学标准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与别人相比,与从前相比三、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1、医学标准心理障碍都具有特定的症状,并一定存在相应的病理过程2、统计学标准(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3、内省经验标准病人的内省与观察者的内省4、社会适应标准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一)主观与客观世界统一的原则幻觉、妄想、自知力(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三方面的协调(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构成心理过程认知:感觉知觉思维注意记忆智能情感:情绪心境激情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意志:动机意志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个性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我)主要心理障碍症状的类型认知障碍感知障碍:幻觉思维障碍:妄想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情感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低落、高涨、焦虑、恐怖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迟钝、淡漠、倒错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脆弱、易激惹、欣快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第一单元认知障碍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一、感知障碍感知障碍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因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度反应。多见于神经症或虚弱状态患者2、感觉减退因病理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3、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等(二)知觉障碍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我也有错觉!!!!我是不是有病了?!!!!正常人亦有错觉发生,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但精神疾病患者却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并常伴随强烈的情绪体验。2、幻觉——无对象的知觉(1)据感受器官的不同:幻听:包括言语幻听与非言语幻听。临床上言语幻听更为多见。言语性幻听可分为: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等。命令性幻听的特点突然出现常带有威胁性病人对其指令绝对服从患者李某拒绝吃饭,问他为什么,他说听见有人告诉他:“不许吃饭!”,他听从命令,不敢吃饭。患者听到有人命令患者去死,患者无法拒绝,无法摆脱,只好遵命去死。幻视——没有视觉刺激时出现的视觉形象多见鲜明生动的形象,亦可为支离破碎的人形或令人惊恐的怪物猛兽。多见于感染、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幻嗅多为一些难闻的气味幻味病人常会因尝到食物中有某种特殊或奇怪的味道而拒绝进食幻触患者感到皮肤或粘膜上有异常感觉,如虫爬、风吹、物体触压等内脏性幻觉患者体验到身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有异常的知觉体验。如内脏扭曲、穿孔、或有昆虫游走等(2)据幻觉体验的不同真性幻觉形象生动,位置精确,与客观事物一样。假性幻觉形象模糊,位置不精确,与客观事物不同。常见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常描述不是通过相应感觉器官获得的。(3)根据幻觉产生的条件功能性幻觉在某个感觉器官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功能性幻觉往往与正常正常知觉同时出现、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思维鸣响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心因性幻觉由强烈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其内容与精神刺激密切相关。女,18岁,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听到刮风和打雷声的同时,听到高空与风雷同源处有人在讲:“要下雨了,要下雨了。”打开水龙头,听到流水中夹杂的声音:“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在脚步声、钟表声、风扇声中听到:“顶牛,顶牛,顶牛。”这些声音的节律与钟表声一致,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功能性幻觉(三)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感知发生变形非真实感患者感到周围事物都不真实,如水中月,镜中花窥镜症患者认为自己的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因此在一日内多次窥镜感知觉障碍案例二、思维障碍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赘述、象征新作与倒错思维云集与插入思维松弛与散漫思维奔逸与迟缓1、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联想增多、加快(随境转移、音联、意联)eg.朝即是朝廷的朝,革命不是改朝换代,我们的家门是坐北朝南的,朝字上下有两个十字,中间有个日字,子曰,学而时习之,朝字左半有日字,右半有月字,两字合起来念明,光明黑暗,开灯关灯,电灯管儿灯……朝中方,四方形,三角形,几何面,方的圆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2)思维迟缓——联想抑制、变慢患者言语迟缓,语量减少,反应迟缓。自觉脑子变笨,反应慢。常见于抑郁症(3)思维贫乏-----联想减少,词汇贫乏沉默少语,言语空洞,回答简单。但语速并不减慢。(4)思维松弛或散漫-----联想松散,缺乏主题答非所问,让检查者感到交谈困难,严重时发展成为破裂性思维问:你在哪里工作?答:这是多余的问题,卫星照在太阳上,太阳光反射到玻璃上,跟着我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问:你近来好吗?答:我不是坏人,家中没有房产,计算机病毒是谁捣的鬼,我想回家。(5)破裂性思维意识清楚,但思维联想过程破裂,思维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案例(6)思维不连贯——严重的破裂性思维意识清楚,但思维内容缺乏必要的意义上的内在联系性和逻辑性,甚至个别词句间亦缺乏应用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无主题可言(7)思维中断-------无意识障碍,无明显干扰,思维突然中断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停顿,片刻后又重新开始说话,但话的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有不属于自己,不受自己控制的思维突然大量出现,似被别人强行塞入其脑中。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9)思维云集亦称强制性思维,是一种不受患者意志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患者脑中,内容杂乱、无意义、无系统、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内容往往突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