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_(讲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主讲:杨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培训讲师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症状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六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第七节关于健康心理学第八节压力与健康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disorders)的定义:①心理状态、心理过程或人格的较明显的偏离正常,以行为适应不良或违背社会规范或个人心理痛苦为主要表现的一组情况。②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1、在我们生存的人群中,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占人群总体的比例为13.47‰(2013年,17地区)。2、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3、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定义:变态心理学(abnormalpsychology)也称为异常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内容:研究变态心理的定义,如何发生,自身的种类,不同种类的异常心理与行为的特点和性质,具体表现形式,造成的痛苦,对人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破坏等。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临床医学的分支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等等—干预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等等—特点及影响因素变态心理学精神病学★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认为,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它的推论是“心理是脑的功能”的雏型。第二单元学科简史希波克里特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类:胆汁质(果断、勇敢激昂、野心勃勃、暴躁易怒、傲慢主观);多血质(敏捷、乐观、轻浮、易变;粘液质(冷静、安闲、柔弱、能辨是非;忧郁质(考虑多、疑心重、乱想像、悲观失望)学科简史公元5世纪到17世纪,天空被宗教的乌云遮盖,极端神秘主义把心理异常现象看作魔鬼附身,鞭打、火烧、捆绑作为驱鬼手段。学科简史17世纪中叶开始,神经科有了进一步发展,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发现,大脑额下回萎缩后,人的语言运动功能就完全丧失。这些医学科学的进步,使人们更倾向用唯物的思想对待心理异常问题。19世纪和20世纪初飞速发展,一直延续至今。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异常心理心理生物社会学科简史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潜意识、前意识、意识(心理结构理论)2、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理论)学科简史★3、人类的生物本能的存在,人类的行为受本能的力量驱使,这一动力冠名为“力比多”(LIBIDO)。(心理动力理论)弗洛伊德十分强调生物性本能(生理需要),即他的专用名词力比多(内驱力)或本我在人类行为中的驱动作用。他认为本我是我的自私部分,与满足个人欲望有关。大部分本我冲动与性和冲动两个本能有关,形成内在的心里紧张并要求发泄以缓解紧张获得快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或享乐原则行事,始终企图满足每一个要求、愿望,形成满足的固定需要,若未获得满足绝不罢休,甚至也在幻想(白日梦)与睡眠梦境中寻求满足。它没有价值意识,也不能辨别善恶。在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里,在与环境的接触过程中,以知觉系统为核心构成了“自我”。自我控制着行为方式。自我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对现实环境的妥协,尽量迎合本我的需要。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当本我出现饥渴,因吃喝造成心里紧张时,自我即寻找现实环境中适当的食物和水,来满足本我需要以消除紧张。本我冲动企图获取周围环境中的任何事物,自我则考虑行为后果,根据现实原则来满足本我的需要。儿童在5岁左右,开始形成人格结构中的第三部分,即“超我”。超我代表父母言行和价值和标准,社会理道德和规范,对儿童能做的事和不能做的事,有更多的限制。“超我”不仅对应受惩罚的行为,使个体形成罪恶感、耻感,而且还对自控良好的行为,严格遵守社会规范、成功压抑本我冲动的行为,形成自豪感、高尚感。学科简史异常心理缘由:性心理的发展受到挫折,造成心理退化、固著,人格的变态异常;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产生焦虑;对焦虑的克制和非理性冲动的压抑力量不足,让矛盾、冲突和非理性冲破防线,产生异常的心理和行为。压抑隐藏至潜意识,出现口误、失误,梦来表现;由本我控制追求快乐的人由超我控制背负着内疚或自卑感的人由自我控制心理健康的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假设: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解释★(1)“固着”。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条件;固着:在某个发展阶段停滞不前,不能进一步发展的现象。心理刺激太多心理刺激太少性心理“固着”性心理“退行”未来人格的变态异常性心理发展受到挫折(2)焦虑“自我”必须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地处理“本我”与“超我”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时常体验焦虑与紧张。(3)压抑----克服冲动的心理过程学科简史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变态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首先,他第一次提出人的心理变态并不都是由大脑的生理和解剖结构的损害引起,人的内在心理矛盾冲突也同样能造成心理异常。其次,他强调冲动和欲望是人的心理动力;性是推动人们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第三,他提出心理的“防御机制”概念,即认为,在人的无意识中有一种自发的心理调整机能,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人的内心矛盾冲突得以缓和,烦恼和不安得以减轻或消除,使人的心理活动或恢复及保持某种稳定状态。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两个基本命题潜意识性的冲动推演出的判断:a、“力必多”;b、三个发展阶段:口欲期、肛欲期和生殖器期c、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d、本我、自我和超我e、防御机制人的异常心理造成的原因固着焦虑压抑学科简史(二)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通过“实验性神经症”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狗→骨头→流口水经典条件反射:狗→骨头+铃声→流口水狗→铃声→流口水学科简史★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生是由于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如:生活事件使我们极为兴奋,但我们同时又极力克制自己,于是大脑两半球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便产生冲突,冲突一旦持久不消除并打破神经过程的平衡,我们的神经功能便会紊乱并产生神经症和精神病。学科简史(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罗杰斯、马斯洛)生理需要(生存本能)——空气、水、饥饿、性;安全需要——生理需要满足后,稳定的家庭、工作场所、社会环境,儿童更需要一个获得保护的安全生长环境,和谐完整的家庭,没有内部虐待、暴力、冷漠、双亲离异。爱与归属需要——爱与被爱,要求归属一个家庭、团体、组织,从而获得感情上的支持和呵护。自尊需要——一是追求自己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自信与自重。二是追求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对自己地位荣誉等的认可。自我实现的需要——相当少的人,大多说人心理上是健康的,也是平庸的,缺乏创新性、超越性的人格魅力。人本主义以促进正常人的心理成长与发展为出发点,强调有内在创造潜能,即每个人都有不断发展、完善自己心理动力,强调实现人的尊严与价值。如果这种趋于完美的特征受到了阻碍,则可出现心理问题。存在--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则是开发这种“潜能”,相信求助者能够自我成长,最后达到自我价值实现。2014-11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他认为(AC)。(A)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B)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可以认识到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C)神经衰弱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D)神经衰弱和癔病有相同的神经机制2013-0548.人本主义认为,潜能的特征是(A)A趋向完美B存在于责任冲突C自我防御D变形的心理冲突102.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异常的原因包括(AB)A焦虑体验B固着C强烈刺激D内化2012年11月49、变态心理学强调心理异常的(D)。(A)诊断(B)治疗(C)转归(D)机制2011-1167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A)存在固着现象(B)合理地解释各种本能的欲望(C)存在防御机制(D)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第一单元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利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一、常识性的区分: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区分(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不能上班工作、学习等,无法进行社会交往等(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二、非标准化的区分第一种、统计学角度: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智商(IQ)在70以下。第二种、文化人类学角度同性恋,有的文化认可了。精神病的“幻觉”被认为是与神交流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第三种、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对社会危害的行为如果有明确犯罪动机,那就是犯罪,如果没有动机、理曲,那就被认为是行为异常。第四种、精神医学角度幻觉、妄想等都属于心理异常第五种、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三、标准化的区分第一、医学标准,必须找到病理解剖或生理变化的根据。第二、统计学标准多以心理测量法为工具,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正常心理范围,两端的被视为“异常”。★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第三、内省经验标准一是病人的内省经验:自己的感觉,焦虑、抑郁、不适等;二是就观察者的内省经验:把观察到的现象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亲人去世要哭泣,而此人在笑。则心理异常了。第四、社会适应标准: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适应社会环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认为,应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以心理学对人类活动的一般性定义为依据根据“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提出三条原则,作为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二)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三)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2008-0549、以求助者社会功能完整程度为根据区分正常和异常心理是(D)。(A)非标准区分(B)常识性区分(c)标准化区分(D)心理学区分2012-0549、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心理学原则不包括(C)。(A)主客观世界统一原则(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C)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一致性原则(D)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2010-0579、精神活动内在一致的重要作用是(C)。(A)使得人格稳定(B)使自知力完整(C)保证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准确和有效(D)保证心理活动与客观世界的一致性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条件:1、必须是在经过临床系统治疗以后,精神症状缓解或消失后;2、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第一单元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感觉域值降低对外界各种一般强度的刺激及某些不适感的感受性增高以至于不能忍耐。2、感觉减退:感觉域值增高3、内感性不适50、感觉减退多见于(A)。(A)抑郁状态(B)感染后虚弱状态(c)睡眠障碍(D)精神运动性抵制103、内感性不适多见于(ABCD)。(A)神经症(B)精神分裂症(C)抑郁状态(D)脑外伤后综合症38感觉阈限病理性降低,在临床上的表现是(B)

1 / 2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