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中国民族民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中国民族第一节民族的概念民族的定义:1、广义: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2、狭义:民族与人种不同,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社会统一体,是由于不同地域的种族(或部落)在经济生活、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历史发展上的不同而形成的。第二节中国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多民族形成的原因:1、地理位置:2、三大集团:中国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1、夏商周2、秦汉3、魏晋南北朝4、隋唐辽宋5、元明清汉族早期形成秦朝西汉西晋时期唐朝北宋元朝清朝课堂练习:主要民族分布第三节中国民族的特点及其概况一、中国民族的特点1、源于中华大地:地理特征决定。2、多元一体格局:分散民族单位不断的融合。3、具有坚强、持久的民族凝聚力:秦朝的大一统思想。4、具有团结、爱国的民族精神:抗倭、抗击帝国主义等。二、中国民族的概况1、人口与分布2、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语言结构复杂而又紧密联系1、人口概况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4亿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3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亿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6.92%。2、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二、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3、语言结构复杂而紧密联系人民币上的文字有几种?第一:汉文.第二:是蒙古文字.第三:臧族文字,第四:维吾尔文字,第五:是壮文作业1、练一练:课本2、中国民族的特点:作业本第二章中国民俗概况导入1、中国有句成语和民俗有关是哪一句?入乡随俗2、有关中秋节的习俗赏月:中秋月亮犹如仙境.flv吃月饼:象征着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钱塘潮.flv燃灯:燃灯以助月色。中秋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玩兔爷: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吃芋头:清乾隆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所以,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第一节民俗的概念一、民俗定义:民间的风俗习惯,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二、民俗的基本特征:1、社会性和群体性:群体非个体2、民族性和地域性|:3、传承性和传播性:连续性和稳定性、横向扩散4、类型性和模式性:5、整合性和变异性:6、丰富性和多样性:三、民俗的社会功能1、规范性2、实用功能3、教育功能4、凝聚功能5、娱乐功能6、审美功能思考1、除了民俗对我们具有社会功能,还有哪些方面仍然具有相似的作用?2、请同学讲诉一些有关民俗小故事。第二节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一、中国民俗的起源:说法不一二、影响民俗形成、发展的因素1、地域2、经济3、政治4、宗教三、中国民俗的发展阶段1、史前民俗: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2、古代民俗:夏王朝—鸦片战争前3、近现代民俗:1840年—现在史前民俗特点:原始性强、唯一规范。古代民俗特点:规模大、以汉族为主体、官方礼仪。近现代民俗:封建民俗消失、西方民俗传入、满足现代生活民俗出现。第三节民族民俗与旅游一、民族民俗与旅游的相互作用1、民族民俗对旅游的作用1.1重要旅游资源:历史、风俗、服饰、宗教、饮食、居住、艺术等1.2丰富了旅游活动:参与性较强、特色旅游1.3提高了旅游地的经济效益例如:深圳“世界之窗”1.4有利于旅游景点的开发和保护1.5采风问俗推动旅游发展重要动力2、旅游对民俗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民俗资料的采集和保存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的团结与繁荣3、消极影响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内容变成一种商业性的娱乐内容。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引起民族价值观念的变化,削弱民族文化传统,导致民族文化发生蜕变、甚至消亡。腐朽生活方式的传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客源地文化与接待地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二、民俗旅游1、定义:是人们以探求和体验异族的民俗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2、类型消遣观光型:浏览、比例最大参与型:体验、深层次的了解考察型:层次较高娱乐型:娱乐性强、放松购物型:动机型3、民俗旅游的重要性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1、民俗旅游资源定义:凡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使之发生兴趣的风土人情的统称。2、民俗旅游发展现状:民俗旅游项目和线路实地参观和考察民间工艺品的制作旅游饭店成为民俗风情活动中心3、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存在问题:第三章生产、生活民俗第一节生产民俗一、生产民俗的产生和发展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所创造和传承的物质文化现象。二、生产民俗的主要内容(一)农业民俗:指导农业生产并具有传承性1、种植业民俗:对自然依赖强2、山林民俗:自然采集3、畜牧业民俗:较强流动性4、渔业民俗:难以预测的危险(二)手工业民俗:祖师崇拜(三)商业民俗:实物交易等价的实物交易货币为媒介(四)交通民俗:陆路和水路三、生产民俗与旅游开发农业民俗:回归自然手工业民俗:工艺品开发交通民俗:重要旅游资源怒江溜索.flv羊皮筏过黄河.flv第二节生活民俗一、生活民俗的生产和发展定义:包括饮食、服饰、居住及器用等方面的民俗。二、生活民俗的主要内容1、饮食民俗:生食熟食烹饪分为主食副食饮料相关:饮食器具、饮食结构2、服饰民俗性别、年龄职业、地位季节、气候民族、地域场合时代3、居住民俗家庭制度功用规格造型工艺礼仪信仰4、岁时节日农事类祭祀类纪念类庆贺类社交游乐类商贸类三、生活民俗与旅游开发第一节民族与民俗概述第二节汉族的民俗第三节中国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第四节中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第五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第四章中国的民俗☆通过对中国各主要民族民俗的学习,了解民族、民俗的基本概念,民俗的分类和基本特征;☆了解各民族的历史、语言等简要情况;☆重点掌握满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朝鲜族、苗族、黎族、白族和傣族的主要风俗、宗教信仰、禁忌和重要节庆活动。学习目标一、中国民族概述中华民族是定居于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这是广义的民族概念。在旅游活动和旅游资源的研究中,我们涉及到的“民族”概念,是狭义的民族概念。(一)我国民族的组成与分布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他们是汉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拉祜族、东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锡伯族、仫佬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撒拉族、布朗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族、京族、第一节民族与民俗概述基诺族、德昂族、乌兹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构成了中国民族的主体,其他各民族的人数较少。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1600万。中国各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互相融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文明财富,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二)语言与文字我国各民族除了汉族、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分属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5大语系,共有10个语族,16个语支,60多种语言。1.汉藏语系中国各民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者居多.汉族和藏族、壮族、白族、傣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的语言均属汉藏语系.2.阿尔泰语系是中国第二大语系。我国东北、内蒙、青海和新疆等省区的17个少数民族的语言都属于阿尔泰语系,如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的语言。3.南亚语系使用南亚语系的少数民族集中在云南西南部边境地区.如佤语、德昂语、布朗语等语言。4.南岛语系指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我国属于这个语系的只有台湾的高山族的高山语。5.印欧语系主要分布在欧、亚、美等地区,我国境内只有分布在新疆境内的塔吉克族和俄罗斯族的语言属于该语系。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大部分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这些文字可以分为拼音文字和非拼音文字两大类。我国文字中除了汉文和彝文为非拼音文字,其余都属于拼音文字.二、中国民俗概述(一)民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民俗大致可以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游艺民俗四大类。(二)民俗的基本特征1.民俗的社会性和共通性人类在形成和发展中,经历了许多相似或相同的因素,因此形成了许多人类共通的深刻内容,如各国、各民族、各地方、各部落和各阶层都把婚姻视作人生大礼。在婚礼习俗中,祝福几乎成为人类共通的意愿。对待故去的亲人,无一例外地要借助一定的形式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和追念,这是全人类、全社会所具有的共同的社会性的习俗之一。2.民俗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民族性是民俗的重要特征之一。各民族在长期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中,自然地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民俗。地方性是民俗在空间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民俗因为受到地理和气候等条件的制约,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可见,民俗是一定要受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3.民俗的传承性和变异性民俗的传承性具有普遍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纵向的、稳定的世代相传。另一方面,传承性体现在横向的播布性上,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各民族也会对外来的习俗有选择地接受。同时,民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民俗在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都会随着历史的发展或地域的变迁而发生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变化。(一)民族概况汉族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部分荆蛮、百越、戎狄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汉族称“华”、“夏”或“华夏”,以区别于其他各部族,汉代以后称为汉族。汉族的语言简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应用人数最多、历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汉语又以地域为基础分为北方、吴、湘、赣、客家、闽、粤七大方言.(二)民俗1.物质民俗汉族服饰历代变化较大,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夏季衣服颜色较浅,冬季多为黑色、蓝色等深色。第五章汉族的民俗汉服汉族饮食以米、面为主,常吃蔬菜,喜食肉、鱼、蛋,注重烹调技术,形成多种不同风格的菜系。汉族的住房,大中城市多为楼房。北方农村地区多为砖瓦或土木结构的平房,一般每户人家都形成独立的院落.2.其他民俗汉族人口众多,对各种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态度,道教、佛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都有为数不少的信徒.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1)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除汉族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如蒙古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瑶族等也过此节。饺子年糕年夜饭又称团圆饭。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劈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长面,也叫长寿面,

1 / 30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