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的论述中,不包括()。A.病程B.病因C.精神痛苦程度D.社会功能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许又新教授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即病程、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来区分神经症与正常人群的。故选B。2最严重的角色失调是()。A.角色不清B.角色失败C.角色中断D.角色冲突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社会角色。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败,这就是角色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故选B。3变态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是心理异常的()。A.性质B.治疗C.诊断D.预防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侧重于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等。故选A。4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A.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B.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C.获得了守恒概念D.思维具有可逆性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处于感知运动阶段(0~2岁)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故选A。5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A.对偶故事法B.道德两难故事法C.心理测验法D.临床法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其中,以“海因兹偷药”故事最为有名。故选B。6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A.幼儿期B.青春期C.青年期D.更年期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我意识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出现在婴儿期;第二次飞跃出现在青春期。故选B。7幼儿游戏主要是一种()。A.互动游戏B.实物游戏C.规则游戏D.象征性游戏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幼儿游戏。幼儿游戏是象征性游戏,象征性地使用替代物进行假装游戏;互动游戏是1岁以内婴儿游戏的特点;实物游戏是2岁婴儿游戏的特点;规则游戏是童年期儿童游戏的特点。故选D。8儿童的心理障碍以()为主。A.感知障碍B.思维障碍C.行为障碍D.情感障碍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儿童的心理障碍更多以行为障碍为主,如多动、缄默、多余动作、攻击或退缩行为等。故选C。9梦出现在()。A.快速眼动阶段B.深度睡眠阶段C.睡眠的整个阶段D.△波阶段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梦。梦属于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它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在此阶段,△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现。故选A。10儿童心理障碍的主要内容与形式不包括()。A.多动和缄默B.多余动作C.攻击和退缩D.神经症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儿童的心理障碍多以行为障碍为主,如多动、缄默、多余动作、攻击或退缩行为等。故选D。单选题1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A.智慧B.真诚C.热情D.幽默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格品质。人格品质是影响吸引力的最稳定因素,也是个体吸引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安德森研究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人格品质,排在最前面的是真诚,真诚受人欢迎,不真诚则令人厌恶。故选B。2婴儿期思维的典型特征是()。A.直觉行动思维B.表象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动作形象思维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婴儿期的思维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其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即婴儿思维依靠动作进行,而不能离开动作在动作之外思考,只能反映动作所触及的事物。故选A。3关于利他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噪声等恶劣的环境会减少利他行为B.助人的榜样,会增加人们的利他行为C.他人在场,往往会产生社会助长效应,对利他行为有积极影响D.长得漂亮的女人一般更容易得到男人的帮助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他行为。利他动机是人的主要社会动机之一;利他行为是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不期待回报的行为。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利他者的心理特征以及利他技能。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情境(他人在场及情境的社会性意义)、时间压力和利他的对象的特点。A属于自然环境,B属于社会情境,而D中的利他对象具有吸引力,易成为利他对象。C属于社会情境,但事实上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往往有负面影响,在场人数越多,利他越少,独自一人时个体利他的可能性反而增加。故选C。4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A.直观动作思维B.形象逻辑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幼儿思维的发展。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幼儿期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的抽象概括性得到初步发展。故选C。5职业心理咨询师属于()角色。A.表现型B.功利型C.先赋型D.不自觉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角色的分类。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社会角色有以下分类:一是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二是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三是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四是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其中,以表现社会秩序、制度、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为目标的角色,如学者、教授等,主要发挥社会公平作用的人,都属于表现型角色,而职业心理咨询师正是属于这种类型。故选A。6以再测法或复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A.大B.低C.小D.不确定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答案为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大,为A。7()不是人际关系的特点。A.个体性B.直接性C.稳定性D.情感性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其特点包括:个体性、直接性和情感性。故选C。多选题8根据鲁宾的观点,爱情和喜欢的区别可从以下方面表现出来,其中包括()。A.依恋B.相容C.利他D.亲密参考答案:A,C,D参考解析:社会心理学家鲁宾对爱情和喜欢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发现,爱情不是喜欢的特殊形式,爱情与喜欢是两种不同的情感。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依恋、利他、亲密。故选ACD。9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包括()。A.经历一个质变过程B.没有发生质变C.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D.逻辑思维可以摆脱形象参考答案:A,C参考解析: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是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是思维主导类型发生质变的过程;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9~10岁,及小学中年级阶段)。故选AC。10幼儿期语法结构的发展表现为()。A.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B.从疑问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C.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D.从词数多的长句发展到词数少的短句参考答案:A,C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幼儿期言语的发展。年幼儿童具有独特的获得语法结构和自动应用组词成句规则的能力,并大致按照以下趋势发展:一是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二是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三是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四是从词数少的短句到词数多的长句。故选AC。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A.需要具有对象性B.人的需要是发展的C.社会需要是人特有的D.人和动物的自然需要没有区别参考答案:A,B,C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需要的定义及种类。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需要都有对象。人除了生理的需要之外,还有社会性需要,而且需要是不断发展的,所以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此外,虽然动物和人都有自然需要,但无论是满足需要的对象还是满足需要的方式,人和动物都是有本质区别的。故选ABC。12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有()。A.量表法B.投射法C.行为反应测量法D.实验法参考答案:A,B,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态度的测量方法。态度是个体内在的心理倾向,目前还无法直接测量,所以态度测量一般使用间接方法。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有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等。故选ABC。13测验题目常见的排列方式有()。A.并列直进式B.专列式C.混合螺旋式D.公共汽车式参考答案:A,C参考解析:测题有两种常见的排列方式:并列直进式和混合螺旋式。故选AC。14人的心理是()。A.脑的机能B.客观现实的反映C.大脑活动的产品D.一种看得见的现象参考答案:A,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且这种映象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故选AB。15“感知综合障碍”包括()。A.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时产生变形B.感觉到有人在监视或威胁自己的安全C.感觉周围事物像“水中月”“镜中花”D.感觉到自己的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参考答案:A,C,D参考解析:A项是患者感知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称“视物变形症”,有“视物显大症”和“视物显小症”;C项称为“非真实感”,患者觉得周围事物像布景,“水中月”“镜中花”,没有生机。可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D项称为“窥镜症”,患者认为自己面孔或体形变了形状,自己的模样发生了变化。故选ACD。16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A.成熟B.经验C.同化D.社会环境参考答案:A,B,D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而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故选ABD。17身体语言包括()。A.面部表情B.身体姿势C.妆饰打扮D.人际距离参考答案:A,B,C,D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身体语言种类。身体语言是非语词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妆饰、人际距离等。故选ABCD。18正常与异常心理的标准化区分原则包括()。A.内省经验标准B.社会适应标准C.人格的稳定性D.主客观相统一参考答案:C,D参考解析:李心天对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提出如下四类判别标准:①医学标准;②统计学标准;③内省经验标准,包括病人和观察者的内省经验;④社会适应标准。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为:①客观相统一;②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③人格的稳定性。19人的心理是()。A.脑的机能B.客观现实的反映C.大脑活动的产品D.一种看得见的现象参考答案:A,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且这种映象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故选AB。20有关老年心理变化的主要观点有()。A.老年丧失期观B.毕生发展观C.认知发展观D.道德发展观参考答案:A,B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老年期心理变化观。对老年心理的变化,研究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主要有“老年丧失期观”和“毕生发展观”两种。故选AB。单选题1、A.一半B.平方C.倍数D.本身参考答案:B2、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和社会意识的学科。A.社会认知B.社会心理C.社会行为D.社会影响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奥尔波特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他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故选C。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A.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B.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C.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速率不同D.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一生的发展并不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匀速前进的,它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进展的,即一生的发展历程中,有的时期发展速度快,有的时期发展速度缓慢,呈现发展的快速期和非快速期。故选B。4、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A.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