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衬托手法及开头的作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分类:正衬反衬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1.以乐景写乐情•2.以哀景写哀情衬托——景情关系正衬反衬3.以乐景写哀情4.以哀景写乐情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杜甫《登高》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孟云卿《寒食》:“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清明①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首句用乐景写哀情,春天到来,桃李绽开,然而作者想到的是荒冢中那长眠的人们,不禁愁绪万端。乐景写哀,愈见其哀。(2分)哀景衬哀情。野田荒冢的哀景,让诗人生出惆怅。桃李欢笑与野田荒冢构成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作者清明时节引发的人生无常的感慨。拟人,赋予桃李以人的性情,写出了桃李花盛开的繁盛。•清明①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4分)补充注释(1)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开。(2)冢:坟墓。(3)蛰:动物冬眠。(4)这句诗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5)这句诗用的是春秋时的一个典故。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6)是:对,正确。(7)蓬蒿:“茼蒿”的俗称。此指杂草。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衬托——动静关系诗歌常常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采用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分类:以动衬静化动为静动静结合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遥看瀑布挂前川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雨后池上刘攽(bā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题海热身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①先分析“动与静”在诗句中分别写什么②分析“动静”关系:以静衬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③阐明“动静”的表达效果(或作用)。答题步骤简言之:分动静+点关系+说效果“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1.虚幻世界和梦境2.想象和回忆。3.设想之境。(对方)衬托——虚实相生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没。——苏轼《念奴娇》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题海热身参考答案: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诗中的“实”写诗人客居驿站思念家人,“虚”写诗人想象家人深夜不眠,想念“我”这个远行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来表达深切的思家情怀。简言之:分虚实+点关系+说效果①结合诗句概括实景、虚景;②点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以虚衬实……③效果:前后对比,突出主旨、情感互相映衬,烘托渲染情绪。答题步骤•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人鉴赏这首诗说,短短四句,凄美至极,令人怅惘不已。请从虚实相生这一角度,说说这首诗是怎样把读者带入凄美的意境。“去年今日”是虚景。“今年今日”是实景。虚景“人面桃花相映红”,十全十美;实景空余“桃花依旧笑春风”,怅惘顿生。以虚衬实,把读者带进无限凄美的意境之中。杜甫《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衬托——明暗旧知回顾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描写手法写景顺序:常见空间顺序写景角度:视、听、嗅、触白描、工笔、渲染、烘托、色彩映衬、想象、动静、虚实刻画人物手法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侧面描写:环境烘托、他人衬托、他人态度意象烘托借景抒情常见手法:用典、对比、衬托、比喻、拟人、夸张等。写景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抒怀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问:分析首联的内容,并说说此联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①首联的“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内容)②首联即领起“恨别”,照应题目,有总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的作用。(结构)③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主旨)[令人高兴的是听说近来司徒(李光弼)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要拿下幽燕。]•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分)途中见杏花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8.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5分)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一枝淡红的杏花探出墙头,而墙外的行人(作者)正伤春惆怅。这枝杏花的样子好像跟我一样伤春惆怅,我们哪里禁受得了相逢在这春去匆匆难相留的时节?天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蜂飞蝶舞。这时候我更怀念长安的千万株桃浓杏淡,可淡淡的暮色已经笼罩住了夕阳的光辉,整个神州一片黯淡。•8.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2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3分)•【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借代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9.①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1分)。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③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情怀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每点2分,其中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1分)•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