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第三单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三单元教学计划单元主题变化单元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掌握生字新词,并且能独立识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并结合实际生活加深理解,进一步深切体会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和变化。能自主地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扩大积累、提到自身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围绕“变化”这一主题,一篇拓展阅读,两篇主体课文,以及一个综合活动。诗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歌颂了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国一日》这则新闻,用大量说明方法来说明这一变化。《黄河象》从考古角度推想,推断化石形成过程。单元教学重点能理清课文层次、抓课文的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表达情感,并且抓住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意图。单元教学难点通过学文理清层次,运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同时,体会作者写作的方法。学困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措施1、加强朗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抓重点词、句,帮助理解。2、利用同伴互助的方式,合作学习,帮助学困生建立学习信心。3、老师多关注,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教学方法1、以读促讲,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他们质疑。2、通过大量的读,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3、让学生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并充分利用于自己的写作中。课时的划分《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2《中国一日》1《黄河象》2《综合活动》2《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课时进度2课时课型特点诗歌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三是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第一课时)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三是理解课文中教案理解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泥人、夸张等修辞方法。(第一课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第二课时)教学重点、难点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三是理解课文中教案理解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泥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教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二)自读----发现与探究学生谈自己了解的深圳是什么样的。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学生提出自读是不同学们,谁去过深圳?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深圳,一个繁华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板书课题]了解《春天的故事》这首歌的歌词含义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通过谈话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了解诗歌的大意,并质疑(三)品读----理解与感悟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读1、2小节,说说自己的理解。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全班交流。并有感情朗读。学生跟读。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7、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8、是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这就是昔日……”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四、总结----拓展与延伸第二课时(一)回顾原文(二)巩固生字(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1、有感情齐读课文。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1、区分形近字。2、听写生字。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中唱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你生活的地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作业设计1.把诗歌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2.观察自己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把它记下来。板书设计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翻天覆地、焕然一新昨天——————————现在改革开放教学反思《黄河象》课时进度2课时课型特点科学小品文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理解“炙烤”“有气无力”“发现——发掘”“挖掘——发掘”等词语的意思。(第一课时)2、通过阅读,了解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的特点,以及它的形成过程、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第一课时、二课时)3、找出课文中推想的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样推想的依据。(第二课时)4、抓住主要内容,简要复述课文。(第一课时)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从而理解和领会科学家关于黄河象化石形成过程的假想,增长科学知识。教学(具)准备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化石资料交流,丰富感性认识谈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全班交流收集的资料许多同学对现已灭绝的古生物挺感兴趣,特别是恐龙,因而对一年前去过的中华恐龙园是念念不忘,说说那次游园最令你难忘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把你了解的关于化石的资料拿来与大家交流。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内在需要之一,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又紧接下面环节古生物化石及相关知识介绍,激发学生内需。丰富对“化石”这一科学知识的感知,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对科学的(二)学习第一段(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高大、完整学生根据相关特点找句子并小声朗读齐读这些语句,体会黄河象化石的特点。学生自由提问。请快速、轻声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答案。学生回答读文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当时发生了什么事?化石的发现——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时样子找相关句子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具大象的骨骼化石。(出示图片)这就是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板书课题:黄河象)1、(看图)看着这具大象的骨架样子(板书:骨架样子)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课文在第几段描绘,请划出有关语句。读句子后,再谈体会。(再看图片)看着这具化石的样子,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师引导提出:黄河象化石是怎样被挖掘出来的?为什么能被保存得这样完整?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罕见的,人们是怎样发掘的呢?1、检查:人们是怎样挖掘出这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的?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待学生找到后,师出示句子,生齐读这句话。师板书:斜插沙土脚踩砾石。文章开头向我们介绍了象化石的特点和样子,结尾介绍了象化石的发掘和刚发掘出来时的样子,那么中间部分介绍了什么呢?兴趣和探究欲。通过学生质疑解疑让学生了解化石特点,培养学生自主读文的能力(四)学习第2—7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二、复述课文。假设、想象。学生读2-7自然段并总结出科学家假象黄河象的来历(勾出关键词、句)小组合作,表演大象当时陷进淤泥里的情景。说说文中所说的黄河象是什么样的。指名复述内容。什么是假想?对于发生在几百万年前事,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亲眼所见,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资料查询,人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性的东西来进行想象、假设。那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假设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的?科学家从哪几步假想了黄河象的来历?讨论得出四层:(1)当时的时间、气候和地理环境。(2)黄河象怎样来到小河边。(3)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4)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科学家根据黄河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的样子,想象了化石的来历,下边,我们就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来想象的提示:(1)按课文的叙述顺序。(2)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黄河象喝水失足——变成化石——发掘化石——展出化石你认为科学家的假想最生动的一幕是哪里?三、拓展延伸,陶冶学生情操四、回顾课文,巩固练习五、总结生自由回答,自由感情朗读。1、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高兴。你们知道大象的生活习性吗?今天,我们今天认识的大象化石是在甘肃发现的,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老师收集的关于甘肃地貌的资料。(出示甘肃地貌)对于课文的写作顺序,你有不同的见解吗?能按另外的顺序重新叙述这篇课文吗?(还可以怎样安排文章的写作顺序)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第一课时学生已经交流了自己的资料,在这里老师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对课文学习做补充作业设计简要复述课文。板书设计黄河象骨架的样子----假想来历----发掘化石炙烤高大↓斜插沙土完整干渴脚踩石头↓陷进↓化石教学反思《楼兰之死》课时进度1课时课型特点说明文教学目标(须体现“三维目标”)1、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态植被被破坏的严重性,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紧迫感。2、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引用、举例、诠释等说明事物的方法。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引用、举例、诠释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一、质疑揭题二、阅读升华质疑课题1、自由朗读课文。指名朗读课文第一1、师朗诵《从军行》。解释诗意。2、板书——楼兰,在地图上指出它的位置。3、引导学生想象楼兰的样子。4、补充课题《楼兰之死》板书有代表性的问题。出示阅读提示:①通读全文,自学文中字词。②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交流三、拓展延伸自然段,想一想:楼兰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勾出关键词、句)交流回答展示搜集的材料,让学生感受“死”的真正含义带着疑问默读课文2-5自然段,楼兰为什么死了?小组交流“楼兰死了”的原因。全班归纳。结合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诠释、举例、列数字)列举身边见到的环境恶化的例子。小组讨论,以小组完成一份计划书。展示小结1、统计,如果象课文列的数据,那10年、100年后,柴车一天有几辆?共有多少辆?要破坏多少植被?相机板书繁荣——消亡激发情感(回想着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城,再看看今天人们依然在肆无忌惮的破坏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引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加强语气:如果不让悲剧重演的话,我们应该怎样做?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作业设计搜集有关自然环境的资料,准备办一期手抄报。板书设计楼兰之死繁荣→消亡保护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