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课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十月革命的时间、领导者、结果和性质分别是什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时间及核心措施是什么?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间和意义分别是什么呢?1917年11月列宁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18—1920年余粮收集制1921—1929年第10课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内容标准:1、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2、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第10课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的领导人。列宁与斯大林在一起斯大林(JosephStalin)斯大林(1878年-1953年):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结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管理工业农业重工业集体化计划化经济政治肃反运动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过度集权过度集中我们不得不鞭策我们的国家,因为它落后了一百年,并因为落后而面临灭亡的危险。……否则我们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中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斯大林为了改变苏联的落后面貌,并冲出资本主义的包围,斯大林领导苏联在经济上首先采取了什么措施?一、经济(一)工业化(重.大)1、时间:。2、方针:。3、重点:。4、成就:欧洲,世界,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为维护苏联奠定经济基础。5、弊端:。1926年起近10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大型工矿企业第一第二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经济独立和国防安全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1)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激发了人民的巨大的热情。(1935年发展为斯达汉诺夫运动)(2)牺牲农业,从农业吸收工业化资金(3)大力发展教育(4)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中国的“一五”计划从1953年起执行的“一五”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其它各项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中外链接农业集体化宣传画工业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增加。1926年,苏联开始出现粮食供应困难。斯大林认为,粮食总产量的80%是来自落后的小农经济,其产品的85%留供自家消费,商品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市场粮食供应问题,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当时数量很少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粮食产量,虽然只占粮食总产量的2%以下,但它却提供了国家商品粮总额的5%,商品率达到47%。斯大林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必须组织农民走向集体化的国营农场道路,消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粮食缺乏对工业化和人民生活造成威胁力图把技术落后、经济分散的小农经济改造成采用先进技术和集体经营的社会主义大农业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采取消灭富农阶级的政策1929年—1932年(二)农业集体化1、原因:2、目的:3、时间:4、内容:5、弊端: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后果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想一想: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想一想,那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和我国开展的哪一项运动比较类似?计划经济:国家对生产、流通和分配领域各个环节个方面都确定了具体的计划任务。(三)五年计划1、特点:实行严格的领导和管理。2、时间:3、作用:。3、弊端:计划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从1928年起(1928—1933,1933—1937)排斥市场调节,统得过死,严重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企业缺乏应有的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率、效益低,社会财富严重浪费。肃反运动(1)以上材料反映什么运动:(2)导火线:1934年基洛夫被刺事件材料:1934年参加联共(布)的“十七大”的1966名代表中,有1108人被逮捕;选出的139名正式和候补中央委员中,被逮捕和遭枪决的有98人。二、政治:肃反运动1、导火线:事件(1934年)2、时间:3、特点:4、后果:基洛夫1934—1938年肃反扩大化,造成许多冤假错案(1)使苏联损失了党、政、军一大批优秀骨干(2)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3)干扰了经济的正常发展(4)进一步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5)强化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6)影响了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追求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损失了大批党政军骨干,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肃反运动(揭发敌人,间谍,破坏分子)1934.121938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管理体制(斯大林模式)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宪法1936排斥市场调节,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都提前完成一五计划1928-1933二五计划1933-193719281937违背自愿原则,强迫农民接受集体化,片面追求“大而公”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农业集体化19291932底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年经济比例失调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工业强国工业化(重点建设重工业)19261936不足成就事件时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与严重弊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工业生产和教育事业获得跨越式的发展,国防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苏联以崭新的强国形象出现于世界舞台,令世人瞩目,这一切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因为如此,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一变化,苏联颁布了新宪法。三、斯大林模式1、形成: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3、评价:2、含义:30年代形成的过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经济体制及以个人专断为特征的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但从长远来看,产生了长期消极的影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停滞不前,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不利于苏联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启示与教训:(1)发展重工业兼顾农轻发展。(2)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重质量求创新。(3)切实保护广大农民利益。(4)保护资源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倡导可持续发展。(5)政治上防止个人专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中苏两国探索的结果苏联:苏联无法克服僵化的斯大林模式,最终解体。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根据中国国情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知识结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管理工业农业重工业集体化计划化经济政治肃反运动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过度集权过度集中1、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采取消灭富农政策B、到1932年基本实现C、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后果D、农民自愿接受集体化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不包括A.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B.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C.两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D.全国展开声势浩大的肃反运动3、对“斯大林模式”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以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为形成标志B.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C.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D.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4.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认为的列宁比较好的“思路”和苏联僵化的“模式”分别是指A.进行十月革命和斯大林模式B.实行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C.进行十月革命和赫鲁晓夫模式D.实行新经济政策和戈尔巴乔夫模式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