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一、简单地认识地理核心素养•对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综合学术年会上人教社韦志榕教授提出了: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人地观念: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对正确的价值观。(内涵)具备人地协调观这一核心素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地理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分析现实中出现人地矛盾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综合思维:指人们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内涵)具备综合思维这一核心素养,学生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特点,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区域认知:指人们对区域的特征、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意识和能力。(内涵)具备区域认知这一核心素养,学生能够形成从区域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形成评价区域发展的能力。••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和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内涵)具备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学生能够自觉探究地理问题,选择、使用工具,收集信息,设计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地理实验等行动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一种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行动能力和思维品质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的体现与培养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日常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能解决问题的地理核心知识,学会应对高考或学业考试,而且要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利于他们的生存和终身发展。这应该是地理核心素养提出的目的。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要从以下途径入手一是正确认识人地关系。一方面要了解人地关系的内涵,百度定义为“人地关系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互感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反映了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与作用,另一方面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与把握,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顺应与抗衡。”人类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控制、改造和利用自然界能力的提高而改变的,或者说,它取决于人类的实践水平和实践能力。《必修2》阐释人地关系的演变与如何实现人地协调。知道人地关系的现状,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水资源、能源等出现空前的紧张。•二是挖掘教材人地协调素材,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地地的协调,即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协调发展、统一演化的,高一阶段教师着重引领学生形成地理环境整体观的形成。•高二阶段,在高一认识的基础上,挖掘教材信息,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如必修二的人口和城市中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运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个标准可通过活动来实施,比如让学生调查新沂市的变化,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让他们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渗透人地协调观点的教育。•必修三的知识模块“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中要求“距离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中“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这部分的课标要求结合案例,通过了解案例中的人地关系,让学生产生共鸣,并利用已有的人地协调观点来解决其中的人地矛盾。与必修二相比,必修三更侧重于利用人地协调观点来解决问题,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应用到家乡的相关问题中,其中又十分强调因地制宜原则,而因地制宜也是属于人地协调观点的一个表现。在这些区域的分析中其实也体现了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要从以下途径入手。•一是注重知识思维导图的构建,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发展。在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促进思维能力培养的内容,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建立,使学生完善知识体系,以便熟练运用。•二是从生活实际入手,逐步完善地理思维能力。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三是养成阅读地图的习惯,培养学生各方面地理思维能力。地图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也是形成地理表象进行形象思维的有效手段。经常阅读地图,综合地图要素,归纳区域地图特征和地理演变过程,既有利于形象思维又有利于抽象思维。读图和分析图的教学,从读图的感性认识到分析图的理性认识是培养学生进行地理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明确区域位置:运用地图定位策略明确区域位置,是区域认知活动的第一步,而这一步只有“迈”在地图上,才能走得坚实。地图具有直观一览性、地理方位性、几何精确性等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地图中空间信息图形等视觉语言,读出区域的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如区域的自然地理位置判读。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区域的人文地理位置判读。交通位置,经济位置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二、明晰区域要素区域要素是指区域系统的主要成分或部分,主要由自然要素(地形、气候、河湖、植被和土壤等)和人文要素(人口与人种、语言与宗教、民族、经济、文化和政治等)两部分组成。各区域要素是构成区域知识的最基本单位,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决定了区域系统的主要特征。并且这些要素还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三、明白区域特征:任何区域要素的联系最终都是在一定的地域中展开的,而特定的地域总是具有一定的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征,总要给地理事物打上强烈的地域烙印,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所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一是多使用图,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用图习惯。二是加强培养学生图与图、图与文的转换能力(目前在高二阶段要重点强化)。三是培养学生空间定位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四是培养学生准确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1.利用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2.利用地理教具的制作•3.利用地理角色扮演开辟户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1.开展地理观察和测量•2.开展乡土地理调查•3.开展地理野外考察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其实在教学中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高二小高考复习策略回顾2017小高考•三中2017小高考新沂市第三,确实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很不容易的。那是一段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时间,一天上8、9节课的事情经常发生,几乎所有的老师嗓子都是哑,都要吃含片、消炎药。提起高二真是都不愿意带的。当看到小高成绩是有39人没过关时,想到的是一定排名倒数的,因为去年只有十几个没过都排名第四。在往前兄弟学校经常考10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1、学生的素质越来越低了,无论你怎样教、盯、看、面批,总有一些孩子无所谓。2、试卷的难度、灵活性有所增加了,尤其是试题越来越注重能力的考察了。我们三中情况更是糟糕。最主要的原因是,借读生不仅仅是数量多,比例大,而且都是新沂市区、郊区的很多有钱,或有点权,又或能和有权的人扯上关系,自我感觉较好的家庭。这些孩子们学习没有主动性,还脾气很大。能取得如此的成绩首先要感谢教师发展中心领导,尤其是陆老师的督促与指导,给了我们努力的动力和方向。其次成绩的取得在此我要感谢我们三中原来的高二地理组各位的任劳任怨,密切配合。其实在这个组中我年龄不大,各位前辈给了很多好的建议,并对于给自己的工作任务都保质保量的完成。具体策略:•一:研究课标及考题•二:研究学情•三:研究课堂•四:提高自己一:研究课标与考题•1.抓住课标,落实考点、联系真题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要老师熟练清楚的知道,学生也要人手一份,保证随时随地能知道考试的要求和标准,难易。每学习一个知识点,都要清楚对应的课标要求。课标是我们教学的最主要抓手,结合近2017的小高考试题,我们来看看每个考点的情况。宇宙中的地球•l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l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l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l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2017年2月23日,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e、f、g位于宜居带内。图1为“TRAPPKT-1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与“TRAPPIST-1系统”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2.推测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是因为A.与TRAPPIST-1距离适中B.天体表面平坦C.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D.有肥沃的土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据此回答3~4题。3.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华人收看飞船发射直播时,当地时间是A.16日6时30分B.16日18时30分C.17日4时30分D.17日20时30分4.下列光照图中,最符合该日全球昼夜状况的是D31.剧烈的太阳活动会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016年9月25日,全球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建成启用。图2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大窝凼”附近的岩石类型是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6.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③②①D.④①③②32.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与地壳构成地球的岩石圈。41.图15为“某区域地质剖面及水循环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2)甲处地貌的形成原因是▲。(1分)(3)位于河口附近的乙处往往形成▲地貌,其成因是▲作用,天气与气候•l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l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l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图3为“我国北方某地2017年2月19日~24日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影响该时段天气状况的天气系统是A.低压中心B.暖锋C.准静止锋D.冷锋8.该天气系统过境,可能带来的灾害是A.台风B.干旱C.寒潮D.雾霾图4为“世界局部大洋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有关图示海域大洋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B.①洋流的形成受东南信风影响C.②位于寒流与暖流的交汇处D.③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10.由图示信息可知A.此时太阳直射于南半球B.甲气压带控制区盛行上升气流C.乙海区位于中纬西风带D.该区域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图5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表1为“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读图表回答11~12题。11.与广州相比,拉萨A.①较大B.②较大C.③较大D.④较大12.拉萨成为“日光城”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B.旅游业发达,大气污染小C.纬度较高,夏半年白昼时间较长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33.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圈•l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

1 / 8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