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到现代》《新的实验》第二单元第6、7课从传统到现代的美术进程主要分中国和西方两部分。自20世纪以来,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传统美术提出挑战,但同时也给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绘画技巧和形式上借鉴西方的写实主义,内容上反映现实生活。20世纪以来,中国画这一民族文化的象征,如何同现代社会接轨一直是艺术界的一个重要话题。利用西洋绘画技法来改良中国画的主张是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观念。即走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既保留民族的艺术形式又吸收西方的表现方法。在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是林风眠、吴冠中等艺术家。《仕女》流丽的线条优雅的姿态剪影式的造型林风眠《白衣女》个案分析中的解释部分示意图吴冠中太湖鹅群1982吴冠中徐悲鸿年画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美术门类,它与传统的习俗有关。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年画也出现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绘画的表现内容、主题、形式和技巧上。《阳春白雪》《门神》《丰衣足食图》力群《赶火车》郑曼陀《年画》年画从传统到现代艺术形式的演变中国画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美术门类,不过在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的兴起使中国画的创作逐渐走向了“曲高和寡”的境地,它变成了艺术家抒发个人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而社会意义则较少被关注。潇湘奇观图米友仁到了当代社会,中国画的变革更进一步体现出与世界接轨的趋势。《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作品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画的一些创作技巧,但又进行了合理的突破,表现出视点的广阔和创造新社会的豪情,将西方绘画的造型方法与中国画的材料相结合,从而体现出一种现代感。《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关山月这幅作品,她把伟大祖国的壮丽河山荟集画面: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普照着大地;山峦起伏,连绵不绝,浩浩瀚瀚,郁郁苍苍。象地跃然于画面之上。近景是一片青绿的丛山,其间点画了华茂的树木。这幅作品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在时序上,跨越了春与冬,打破了时间界限,使江南春色与北国隆冬同时在画面上出现,这种表现方法是作者的大胆独创。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总结: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题材、形式、技巧等因素中。总结:吸收西方的绘画观念来改良中国画开阔了中国画家的眼界,使中国绘画在绘画观念和表现方面大大丰富。•19世纪末到20世纪,西方艺术的传统也受到了来自“现代主义”的巨大冲击,西方美术“现代化”于中国相反,主要表现的是摆脱写实绘画的传统,进行纯形式的探索和创造。“现代主义”是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艺术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的总称,又称现代派。主要艺术流派有: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否定传统方法,在二维画面上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一种形式组合所产生的美。注重发挥纯色的作用,强调色彩的表现力注重个性、感情色彩和个人情感的主观表现。主张“精神的美”和“产大内在的信息”达达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境的经验相结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情景。批判传统道德观念和美学观念的现代主义思潮一种艺术思潮,强调作者行动的自由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中要位置。•马蒂斯•亨利·马蒂斯(1869-1954年)法国野兽画派的代表人物。其绘画作品多采用简洁夸张的造型和大色块的组合,营造宁静安谧的画面气氛,具有装饰感和形式感,给人舒畅惬意、轻松愉快的视觉享受。野兽派。《舞蹈》法国马蒂斯野兽派:反对:奴隶式的再现自然,以热情感性的色彩和夸张变形的符号来构成画面。•毕加索•巴伯罗·毕加索(1881-1973年)出生在西班牙,后来长期定居法国。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具创造性和影响深远的艺术家。1900年他来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穷人的生活,瘦削的形象和蓝色调给人孤独、绝望之感,充满悲剧性,这一时期的创作被称为“蓝色时期”(1900-1904年)。1904-1906年是毕加索创作生涯的“粉红色时期”,以描绘马戏团人物为主。1907年毕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绘画影响,转向新画风的探索,创作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亚威农少女》。后来毕加索还进行过“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抽象主义时期”等多种美术风格的探索。立体主义《亚威农少女》•实际上《亚威农少女》是一个独立的绘画结构。它所关照的是它自身的形、色构成的世界,并不体现外在的自然。它完全脱离于塞尚那些描绘浴女的纪念碑式作品,并以某种不同于自然秩序的秩序组建了一个纯绘画性的结构。表现主义•蒙克:•爱德华·蒙克(1863-1944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享誉世界的挪威艺术家,西方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先驱。蒙克创作了大量带有悲剧意味的作品,表现疾病、死亡、孤独和忧郁,充满对人生的怀疑和焦虑。“蒙克体现了表现主义的本质,在表现主义被命名之前就彻底实践了它”《呐喊》关于这幅画的创作,蒙克记述:“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去散步,太阳快要落山了,突然间,天空变得血一样的红,一阵忧伤涌上心头,我呆呆地伫立在栏杆旁。深蓝色的海湾和城市上方是血与火的空间,友人相继前进,我独自站在那里,这时我突然感到不可名状的恐怖和战栗,我觉得大自然中仿佛传来一声震撼宇宙的呐喊。”画家运用了奇特的造型和动荡不安的线条,燃烧的红云以及象征死亡的黑色,表现了画家内心的恐惧情感。达达主义:杜尚《新娘》达达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是对一战的的绝望和恐惧,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和反对传统,同时也反对艺术,彻底否定过去的经典作品。在平面的绘画中采用拼贴手法,把偶然性、机遇性运用在美术创作中。《泉》《有胡须的蒙娜丽莎》法国杜尚超现实主义•达利•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年)是20世纪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巨匠。他惯用不合逻辑地并列事物的方法,将人们熟悉的事物扭曲变形,再以精细的写真技术加以肯定,使幻想具有真实性,极具神秘感。•超现实主义致力于探索人类的非理性的潜意识和怪诞不经的梦境,打破理性与意识,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是超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内战的预感》被肢解的人体,用人体构成框架式的结构充满画面,蓝天白云作背景,象征战争的恐怖和血腥,就像一场血肉横飞、尸骨四迸、令人毛骨悚然的恶梦。《记忆的永恒》•康定斯基•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年),俄国画家和艺术理论家,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抽象主义是完全脱离具体的形象,是一种纯粹的心理体验和视觉快感。在整个20世纪,抽象主义基本上遵循着抒情的抽象和几何的抽象两个方面发展,抽象表现主义强调创作者行动的自由性、自动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抽象主义光之间,559号即兴30(大炮)在传统到现代美术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艺术中的主观与客观、理性与感性、风格特征的加强与消失、艺术的审美与反审美,永远是使艺术家困惑并驱使他们去不断探索的课题。但是,历史本身似乎在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艺术发展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种种两极事物之间寻求平衡,艺术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即使在发展过程中充满着矛盾和曲折,但整个趋势则是向前的。新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就是在现代主义盛极而衰后,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粹和净化处理。虽然有不少设计家在70年代认为现代主义已经穷途末路了,认为国际主义风格充满了与时代不适应的成份,因此必须利用各种历史的、装饰的风格进行修正,从而引发了后现代主义运动,但是,有一些设计家却依然坚持现代主义的传统,完全依照现代主义的基本语汇进行设计,他们根据新的需要给现代主义加入了新的简单形式的象征意义,但是,从总体来说,他们可以说是现代主义继续发展的后代。这种依然以理性主义、功能主义、减少主义方式进行设计的建筑家,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影响却很大。波洛克的“滴淌画”•杰克逊·波洛克(1912~1956)的名字如今已成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中“行动绘画”的象征。观赏他从1947~1951年作的抽象画,会发觉画家所“构成”的是一种整体均衡的美,有流动的和谐和自然激情的艺术魅力。色彩在画上不同质感的流动与趋势,蕴涵着他由个性所支配的合奏的力,持续变动着的色泽堆砌,造成了丰富多变的组合,个别部位还有点像我国古代绘画的“大泼墨”,具有一种内在的、蓄意表现的韵味。马蒂斯晚年视力退化,因此将剪纸的形式应用于他的绘画中。他先叫助手在大张纸上涂上粉彩,然后从纸上剪下图案,再叫助手把图案贴到画布上马蒂斯有一次在同他的友人谈话时提到:“你在我家见过一幅大型绘画吗?那上面有几个形象:忧郁的国王,迷人的舞者,还有一个人正在弹吉他,从吉他里飘出一群金色的飞碟,在画的上方盘旋,最后堆积在舞者的周围……”不过,我们从这幅画中看不出任何忧郁因素,相反画面中鲜艳的色彩和童真的造型使作品看起来显得轻松愉快,这实际上也符合马蒂斯所说的,艺术应该“像一个舒适的安乐椅,对心灵起着一种抚慰的作用,使疲惫的身体得到休息”。国王的忧伤马蒂斯宫娥(之一)委拉斯贵支•《宫娥》是17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描绘了画家在宫廷画室为国王和王后作画的情形,这些作品采用立体主义的手法,将美术史上的名作进行了重绘。这是毕加索在战后所进行的新的艺术实验,也与战后艺术界出现的对经典作品进行重绘的趋势有关。不过也有人认为这反映了这位在现代主义艺术领域赫赫有名的艺术家希望与艺术史上的艺术大师并驾齐驱的愿望。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这件作品通常被认为是第一件典型的波普艺术作品,是由英国艺术家汉密尔顿创作的。汉密尔顿采取的创作方法非常独特,他将从美国运来的时尚杂志中的各种形象剪下来,拼凑出这样一个由各种形象和产品构成的“生活场景”。画面中出现的各种形象,比如场景中的健美男女、各种产品、、透过房间的窗户所看到的街道上的电影院以及当时走红的男影星埃尔·约尔森的巨幅电影海报等,都是当时中产阶级生活中经常在广告和杂志上接触到的形象。画面上健美男性手中握着的网球拍上印有“POP(波普)”的字样,这也是它第一次出现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汉密尔顿所表现的这种生活场景,正是二战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中消费主义的膨胀以及大众传媒的发展所带来的一种典型的社会状态——战后美国物质生产的高速发展刺激了消费,消费至上的观念反过来又助长了物质生产的发展。教皇英诺森十世•1649年初,委拉斯贵支奉命第二次去意大利他不仅见多识广,为罗马上层贵族画了一些杰出的肖像,其中最成功的就是这幅《教皇英诺森十世》。这幅肖像画使他的艺术声望很快传遍意大利与西班牙各地。在这幅著名的肖像画上,画家以卓越的写实功力揭示出这个诡诈、阴险而又十分毒辣的意大利统治者形象的本质。他嘴唇紧闭,双眉深锁,目光斜视,脸上布满阴沉气色,色彩敷设得那样富有表现力,火红的法衣与白色的袍服相对照,更衬托出这张营养极好的红润而富有光彩的脸,连教皇本人看了也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啊!太逼真了。”缎子质料裁制的法衣披肩,在室内光照下闪烁着光芒,他的眼神像鹰一样直盯着画外,显出了他的专横、欺诈和自负。这个笑话很快传遍画界。委拉斯贵支的高超画技受到普遍的赞扬,他把人像简直画“活”了。教皇本人也一再向画家表示,他“画得太像了”。西班牙宫廷闻悉之后也来信要求画家再画一幅带回去。画家不得不连画了几个副本,其中之一被送回了西班牙。自此以后,罗马的显贵纷纷请他作肖像。号叫的教皇•弗朗西斯·培根是20世纪40年代英国最独特的现代主义形象画家。所谓形象画家,是指他专以画人物肖像或人物为主。他早年的作品风格近似后期的立体主义,1932年后又转向超现实主义。这幅作品,便是借用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并加以变形的。培根就这幅名画画了多幅变体性创作,故意让教皇英诺森十世显得滑稽可笑。在这幅画上,坐在金椅上的教皇似乎很孤寂,为了发泄,他正伸直脖子,张着大嘴大声尖叫。画家自己说,他要“力图把某种感情形象化”。培根的“肖像”感情的歇斯底里性质,还通过流动的油画笔触,即添上瀑布流水似的屏幕来展现。教皇的前面有展览场的围栏。培根那粗犷的处理方式,令观者困惑和不安。行走的人•贾科梅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