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读书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读《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逐梦边城制作媒介文化的概念:媒介文化(MediaCulture)指因大众媒介的社会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显现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社会文化现象。媒介文化的形成与大众社会的出现、大众媒介的发展和普及密切相关。媒介文化以不同的媒介形态分为电影文化、电视文化、网络文化等不同的文化类型,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媒介文化具有广泛推行社会价值规范与建构社会价值意识的社会功能,是现代社会总体文化系统中由大众媒介所建构的一个亚文化系统,但其发展趋势正在从边缘文化形态进入当代社会的主流文化体系。•媒介文化是当代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其他人文和社会科学关切的热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众媒介的影响力及其文化力量,一直是西方文化研究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媒介文化研究的先河的开创者•阿尔都塞(L.Althusser)•威廉姆斯(R.Williams)•霍尔(S.Hall)•费斯克(J.Fiske)莫多克(G.Murdock)等著名学者媒介文化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符号学、现象学等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内容:•大众媒介及其所传达的内容与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意义进行分析、解读、阐释与批判,认为大众媒介不仅为人们提供信息与娱乐,而且建构着人们几乎所有的常识。尼克·史蒂文森在《认识媒介文化》一书中试图回答的问题:1.媒介文化到底有何意蕴?2.和其他研究领域相比,传播领域的重要性有多大?3.大众媒介的研究与社会实践的其他各个方面有何关系?4.不同的传播媒介已怎样改变了时间的和空间的关系?5.媒介文化是否再生产了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6.而电子传播又培育着什么样的身份认同?7.最后,在思考上述问题时,我们应当了解的主要理论家都有哪些?史蒂文森认为:•现代文化是依靠大众传播媒介来传达的。而许多理论家是在对一般的现代文化的分析过程中建立起各自的媒介文化观的。•因此,对媒介文化理论的理解,需要放在一般的学术思想史的语境中理解。总结:史蒂文森认为,这些范式各自强调了媒介文化的一个方面,而由于媒介文化的多元性,这3种范式不可偏废。试图建立一种统一的宏大理论,对于媒介文化并无实质意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与大众传播研究史蒂文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媒介理论的优点,在于它指出了所有制和媒介生产的文化内容之间的联系,不平等的社会关系滋长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形象和表达。马克思主义媒介理论的劣势,在史蒂文森看来,在于忽视了阶级统治以外的其他统治关系,比如性别和种族。史蒂文森探讨了英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媒介理论方面的3种研究成果:(1)雷蒙德·威廉斯对传播制度的研究,(2)斯图尔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3)格拉斯哥大学媒介小组对电视新闻中的阶级偏见的研究。第二章哈贝马斯、大众文化和公共领域史蒂文森认为哈贝马斯的观点有4个不足:•(1)哈贝马斯过分强调文化的生产和文化形式的内容,而没有区分文化的生产和接受,忽视了受众的阐释视野,就忽视了文化的解放性。•(2)哈贝马斯所说的“非政治化的大众文化”是一种“整合文化”的观点,仍旧保留了有关“主导意识形态”的论点,不能解释现代文化的多样性和离散性。•(3)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重新封建化”的观点是非历史的,过于武断。•(4)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局限于民族国家的层面,而没有谈到全球性的公共领域和地方性的公共领域。•哈贝马斯的思想仍然是批判范式的指导思想。第三章受众研究中的各种批判视点史蒂文森主要讨论了受众研究的3个方面:•(1)戴维·莫利对电视观众的研究;•(2)约翰·费斯克的受众游击活动的理论;•(3)女性主义理论对妇女阅读言情小说和观看肥皂剧的解读。第四章马歇尔·麦克卢汉与文化媒介麦克卢汉认为:•关注媒介的意识形态建构和符号意义建构,是不得要领。技术媒介对时间、空间和人类感知方式的影响,才是要素性的。•印刷文化的兴起培植了理性的、个人主义的文化,而电子文化使得时间和空间都不复存在,形成了一种与口语文化相似的、共同的全球文化。史蒂文森对此的思考:•史蒂文森首先回顾了对麦克卢汉的常见批判——媒介分析是非社会化的,麦克卢汉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他的技术决定论是在为主导性的社会关系寻找意识形态的借口;然后指出,这些批判总的说来是正确的,但决不能因此否认麦克卢汉的意义。史蒂文森认为,虽然媒介技术不能决定文化意义,但它确实重塑了生活世界。•史蒂文森随即转向了对麦克卢汉的另外两种批判意见。杰克·古蒂同意麦克卢汉有关书面语带来批判性的观点,但他不认为是“印刷文化”取代“口语文化”,而认为是从“以口语为主的文化”过渡到“文字/口语文化”。与其说书面语取代了口语,不如说改变和修正了后者。印刷补充了口语文化,而不是取代了口语文化。显然,古蒂更强调的是媒介文化发展中的连续性,而不是麦克卢汉式的断裂和非连续性。史蒂文森具体指出了对麦克卢汉的4个批判层面:•(1)麦克卢汉认为有意义构建的时间和空间已经被全球化的媒介所瓦解,是一种极度的夸张。•(2)技术不仅如麦克卢汉所言创造了各个领域的一体化,也在促进着各个领域和文化等级的离散化。•(3)媒介技术不仅可能迎来更为民主的生活方式,也使得国家能够监视民众的行为;通俗报刊也常常使用类似于福柯所说的“惩戒性权力”的技巧,将规范的行为准则强加给大众。•(4)麦克卢汉认为电子传播消除了反思性的公共领域的观点是误入歧途的。第五章博德里亚的暴风雪•在史蒂文森看来,如果说麦克卢汉对于媒介技术的看法过于乐观的话,那么博德里亚的看法就过于悲观了。•博德里亚的社会理论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而转向符号分析。•博德里亚认为:商品在被消费之前必须先成为符号。史蒂文森认为:•大众传播的主导规则类似于民意测验,大众只需要说是或者不是。•大众被媒介要求购买某产品、要求赞成某政党、要求选出最喜爱的电影或者保持沉默。而博德里亚认为,大众的沉默就是一种答复、一种力量、一种斗争策略——一种终结意义的策略,终结庞大的政治和信息操纵制度的策略。第六章媒介文化和社会理论中的各种视点•总结了大众传播研究的3种范式;•以海湾战争为例进行了说明。史蒂文森把大众传播研究中的社会理论划分为3种范式:•第一种范式是批判研究,这些研究认为,大众传播是社会权力的重要资源。研究主要围绕大众媒介、民主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关注焦点是大众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意识形态以及公共领域等。•第二种范式是受众研究。研究从受众和媒介文化的关系角度,阐释受众参与的日常实践。•第三种范式是媒介研究。研究集中在传播媒介本身。典型代表:加拿大的麦克卢汉。小结:•大众媒介不仅为人们提供信息与娱乐,而且建构着人们几乎所有的常识。•大众媒介如同一双巨大而看不见的手,时刻拨弄着或控制着人们精神与物质双重意义上的日常生活。•大众媒介已经成为新的社会权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结:•史蒂文森认为,他关于人类需要、公民权利和义务等等视点,是对上述3种范式的补充,而不是第4种范式。•史蒂文森希望未来的媒介文化研究能够尊重媒介文化的特殊性,同时又将各种媒介文化与广泛的社会实践联系起来。总结:•优点:比较全面地对20世纪中叶以来本领域内的各相关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关于媒介文化的理论及核心观念,进行了细致精深的梳理和表述,并对各学派内的研究视点进行了分析整理,提出了别树一帜的观点,而且不乏深中肯綮之见。•不足:一是书中有些地方存在着明显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想;二是本书介绍的诸种理论流派,仅集中于欧洲各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对世界其他各国的理论探索则几乎未曾提及,这对于全面研究媒介文化理论显然是有其局限性的。谢谢观赏!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