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医院方案设计医疗建筑与其它民用建筑相比,具有复杂性、专业性和特殊性的特点。文章通过丹东新区医院的方案设计实例,从分期建设、交通模式、布局方式等方面阐述了项目的设计创新点,提倡设计医疗建筑,应从项目本身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下面是本人整理的新区医院方案设计,欢迎来参考!新建的辽宁省丹东新区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急救功能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设置床位1200张,总建筑面积180000m2,其中一期建筑面积90000m2,设床位600张。二期建筑面积30000m2,设床位600张。三期建筑面积60000㎡,主要为康复中心、老年中心、职工宿舍及专家公寓。该工程是在投资有限的情况下建设1200张床位的医院,如何进行分期建设是设计前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工程主要包括门诊、医技、住院、后勤保障、院内生活及科研办公6项基本功能用房。通常情况下,医院方认为门诊、医技、住院应分期建设,在一期运行负荷满足不了需求时再进行二期建设。经分析,我们认为这种门诊、医技分期建设有以下缺点:第一,将导致患者治疗流线长且混乱;第二,难以做到医疗资源共享,因而医疗秩序差;第三,会使医疗设备重复投资,浪费资金。因此,我们建议院方一期建设门诊、医技楼,按1200张床位的规模将土建一次建设完成,一期科研办公用房可设在门诊医技楼内,待到二期建设时再迁出。二期扩建只需单独建设住院楼与科研办公楼,这样的建设效果是医疗秩序好,患者就医流线简洁、清晰,医疗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实践证明,我们提出的合理分期建设是设计好一个医院的前提条件。以住院楼1200张床位的规模,住院人流再加上探视人流会对医院竖向交通造成很大压力,因此,我们对电梯数量的设置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可以说降低住院楼层数,提高电梯周转率,是解决竖向交通压力的关键。我们把一期住院楼设计为1层4个护理单元,建筑层数为8层的建筑。二期住院楼与一期住院楼相邻,建筑层数为10层,有效地缓解了住院楼竖向交通的压力。设计门诊医技楼时,考虑到医院开业后的日门诊量4000人次以上的情况,针对如此大的交通压力,我们解决的办法是将所有人流尽可能地以水平移动为主,因而将门诊医技楼设计为两层,方便患者就医,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医疗布局进行合理设置,是我们在设计中的着重点。具体方法是:以医疗秩序为轴线,由东向西安排门诊、医技、住院功能用房。医技位于门诊与住院之间,目的是共享医技资源,方便患者就医。将医技楼设在用地中心区,两栋住院楼南北朝向,临北面的河流,景观效果好。住院楼按科室不同分设两栋,在降低垂直运输压力的同时,节约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周期。医技楼西侧预留二期发展用地,东侧布置一期后勤保障用房和感染科,这里位置相对隐蔽,减少对医技楼的影响,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院内西侧为老年病中心、康复病房、职工宿舍和专家公寓,用地相对独立,避免与医院人流混行。在设计中,我们强调,在流程合理的前提下,医院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方针,应注重医院规模的发展、医技部分的扩大及医疗模式的变化。针对上述发展的几种可行性,我们采取了如下办法:1.用地规划中,沿设计主轴东西方向,西侧留有发展用地,为未来水平发展提供了余地;2.门诊医技楼局部空间先做科研办公使用,二期时科研办公可移出单建,这部分用房作为医技科室发展的预留用房,靠空间置换解决分期建设的问题;3.门诊占医疗用房的比例有收缩的趋势,尽量为医技部门预留发展空间。对于超过1000张床位的医院,住院部如何设计更合理是一个难题。经过多次比较,我们结合用地实际情况设计出一个新的住院楼模式。该住院楼1层4个护理单元,在降低住院楼垂直运输压力的同时,为节省面积,达到医疗资源共享,我们将12部住院探视电梯集中设置在楼的中部,分组布置,医用电梯与探视电梯分开,每个护理单元尽端设有污物电梯。病房全部南向布置,充分利用日照。该医院四面临路,我们把住院部和门诊部设计成动感性很强的弧线形,各弧线沿城市道路展开,相互呼应,主楼与裙楼一高一低,一动一静,形成丰富变化的城市景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方式、医院功能、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在发生改变,医院建筑规模也随之发生改变。通过丹东新区医院的方案设计,在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都应结合项目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更要注重医院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使其适应未来发展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