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检测:1、字音:曲肱恶乎成名颠沛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忿思难无適也不能徙非其鬼而祭之,谄也(gōng)(wū)(pèi)zāngchuòbiànfèndíxǐchǎn2、通假字:富而可求也若臧武仲之知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而——如知——智要——约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导入在《论语》中,“仁”是内心思想,“义”是符合“仁”的行为。“仁”和“义”有时可以互通。“富贵”简称为“利”。“仁义”和“富贵”的关系也是孔子多次论述的。一、“义”和“利”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译文】孔子说:“财富如果能正当地求得,即使是执鞭的下等差役,我也愿意担任。如果富贵不正当地求得,那我就顺从自己喜欢的(道义)。”形作名,财富指求而不违背道义通“如”即使担任顺从我喜欢的(道义)选文1【评析】本则阐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即“义”与“利”的问题。孔子认为: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即不反对财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糙的饭食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饭,吃(饭),名作动冷水。古将热水、开水称为汤意动,把…当做枕头表修饰选文3【评析】孔子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为自己的吃穿住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亦可乐在其中。他还提出,不合于道的富贵荣华,是坚决不接受,并把它看如天上浮云般的虚无飘渺。原来在孔子向往的“利”里,还有着与常人不一般的地方,即要合乎“义”,如果要对“利”与“义”做选择,他会舍利而取义。儒商楷模子贡一年,吴越大军寒冬远征北方,吴王夫差强征丝棉,造成丝棉紧缺价格走高。子贡抓住商机,从各国低价收购,后到吴国高价贩卖,被抢购一空。还有记载,他是依靠智商生财。为追忆先师,他用木头雕刻孔子像,诸侯将相前来祭拜时,都想用重金请一尊雕像,子贡从中看准商机,就招募专业工匠批量生产,回报颇丰。此外,他还跨国经营。《史记》记载,子贡很善于贱买贵卖,在曹国和鲁国之间做生意。他发现各国王侯贵族以佩戴珠宝为时尚,就专门生产贵重配饰跨国营销,赢得收益。子贡到各国做买卖需要进见诸侯时,各国君主都以平等的礼节来会见他,这说明其生意做得很大,已是春秋时代的商界巨子。儒商楷模儒商,即信守儒家思想的商人。孔子开创了儒学,其门下“七十子徒,赐最为饶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既是学者同时又是富翁的,当首推子贡。1.追求和谐。在处理生意合作关系上,他遵循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到互相尊重,平等相处。2.诚信为本。《论语》多处记载子贡与孔子探讨“信”的问题。他深知“信”乃立足之本,没有了“信”,一切都不可能存在,极力奉行“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使他在经商中赢得了很好的信誉,立于不败之地。3.崇仁立德。他坚持“以德立人,崇实务本”。子贡和范蠡都因货殖发财而名扬于世,他们交往富者,同时也抚恤贫者。4.义利兼顾。敢为人先,把握商道规律,义中取利的正确义利观和适应市场的能力,达到了“义利双赢”的经商最高境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我的钱,一块钱掉在地上我都会去捡。不是我的,一千万块钱送到我家门口我都不会要。我赚的钱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就是说,不是不明白赚来的钱。---李嘉诚思考:“乐亦在其中”,乐的是什么?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介,用安居,此为接受厌恶如果不能用正当地方法摆脱它,君子就不摆脱它。“得之”即“去之”离开,摆脱于何处,哪里。恶,哪、何终,使…终了背离,离开急迫仓促中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造次,慌忙、仓促受折磨、挫折选文4【译文】孔子说:“富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以正当的方法得到它们,就不接受;贫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们,就不会摆脱。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到哪里去成就君子名声呢?君子不会在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紧迫仓促的时刻也一定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评析】这则反映孔子对“利”与“欲”关系的看法。以往都认为孔子主张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能富贵安逸。但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思考: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孔子的观念还有存在的价值吗?见利忘义的企业见利忘义的企业谭伟棠冯永华许霆,1983年出生,山西翼城县人,高中毕业。2006年在广州利用ATM机故障取走17.5万元人民币,案发后被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辩论,成为近年来司法界的著名案例。2007年12月一审,许霆被广州中院判处无期徒刑。2008年2月22日,案件发回广州中院重审改判5年有期徒刑。2010年7月30日因表现好假释出狱。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我的钱,一块钱掉在地上我都会去捡。不是我的,一千万块钱送到我家门口我都不会要。我赚的钱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就是说,不是不明白赚来的钱。---李嘉诚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很多,他的学生也经常问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孔子究竟做了怎样的回答呢?君子与义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二、义与君子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指公叔文子把(这事)选文2真实名作动,犯错误名作状,在适当的时候形作名,高兴的时候,在此作状语名作状,符合义的时候加强反诘语气副词是这样啊?难道真的是这样吗?难道【译文】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道:“把这事告诉你的人说错了。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高兴的时候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道义的时候才取(财物),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财物)。”孔子说:“是这样吗,难道真是这样吗?”【评析】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阐释君子对“义”的看法——“义然后取”,君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但要合乎于义、礼。这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周朝有个人叫陶答子,在陶城做官三年,名声很差,但家产却翻了三倍。妻子劝他:“没有能力而做大官,这是祸害;没有功劳而家昌盛,这是积灾。现在你只贪求富贵越来越多。我听说南山有玄豹,在雾雨中隐藏七天而不下来觅食,为什么呢?它是想润泽皮毛长成斑纹,为的是能够隐藏自己躲避祸害。猪不择食长得肥壮了,就会被杀掉。现在你不修德而家越来越富有,灾祸就要到了。”陶答子没有听妻子的话,反而将其赶出家门。结果仅过了一年,陶答子就因事发被处以死刑了。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完美无缺的人长久处于穷困中。要,通“约”,贫困选文5通“智”名作动,有才艺介后,用礼乐加以修饰。文,修饰哪里一定看到危险挺身而出,献出生命。授,付出【译文】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像卞庄子勇敢,像冉求那样有才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美无缺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美无缺的人哪里一定要这样呢?看到利益就想到道义,看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却不忘平生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评析】本章谈人格完善的问题。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同时还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这样做就符合于义。这里特别提出和强调“见利思义”的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要考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李敖在清华大学提到他给慰安妇捐钱一事,有人因此而感动。但有消息称,这些钱来源于25年前李敖霸占朋友的财产。许多学者评李敖的清华讲演,揭示了其见利忘义欺世盗名的真面目,李敖所标榜的正是真正历史学家所不耻的霸占朋友财产。在清华讲演中李敖称:“李敖真够朋友,对所有人都够朋友,绝不会先出卖朋友。”而2005年5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与李敖打官司》,作者范泓在书中真实披露了李敖是如何侵占其老朋友萧孟能的巨额财富的。书中介绍说,萧孟能是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社长萧同兹的儿子,1957年创办了《文星》杂志,1961年萧孟能大胆起用比自己年轻14岁的李敖,挑起“中西文化论战”,为台湾民众呼吁自由,文星的接纳为李敖事业成功奠定了基础。后来文星杂志被封,文星书店被关,萧孟能因为欣赏李敖的才气并信任他们之间长达18年的莫逆交情,于是当萧因债务缠身需暂离台湾时,萧毫无保留的把自己所有的财产,包括房产、股票、收藏文物以及一切文件、契据、图章等,当时就价值2000万新台币以上的财产,交给李敖全权处理。不料半年后,当萧回到台湾时欲收回保管财产时,李敖却无意归还。经多方劝说交涉无效后,萧孟能被迫于1980年8月以“侵占和背信罪”将李敖告上刑事法庭,当时台湾人和香港人恐怕没有不知道该事件的。初审时,李敖凭藉其如刀的笔,如簧的舌,加上无与伦比的收集材料的天赋,尽管他当时的妻子胡茵梦舍婚取义、毅然出庭作证,证明李敖将萧孟能的房子、古董字画等据为己有,仅她记得的就有傅抱石、吴昌硕、齐白石的画,还有乾隆御批的绢绸等珍贵文物;尽管舆论一边倒,从台湾到香港,民众普遍认为李敖欺世盗名、见利忘义,但法庭一审还是判处了李敖无罪。但在二审时萧孟能拿出了杀手镧,那就是李敖为萧氏处理财物时亲手写下的账单长卷,李敖交给萧过目时,萧留下了复印件。当法庭出示这一证据时,李敖惊慌失色。尽管李熬还是写出了洋洋万言的上诉书,但却无法为自己洗脱罪名。最后二审判决李敖侵占罪名成立,入狱6个月。河南省1996年,女状元唐黎被北京大学录取,可没钱交学费。一厂家让她打广告,就说一句:自己是喝了该厂家的口服液才变聪明的,厂家就给她一万元。唐黎不答应,说她不能贪财说瞎话,说了的话,自己就不能在社会上做人。【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姿态要思考是否谦恭;说话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做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气愤的时候,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见到得到某种东西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6【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貌,姿态。言,名作动,说话。事,名作动,做事。敬,认真。难,灾难这是孔子对君子的言行要求。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亲近、厚待疏远、冷淡适宜、妥当亲近、靠近选文7助词,取消独立【评析】本章孔子道出对君子做事的原则:“义之与比。”君子对于天下事,不刻意追求,不无故反对。没有远近亲疏,不会厚此薄彼,道义,就是行事的原则和标准。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译文】孔子说:“不培养品德,不讲习学问,听到了合符义的事不能去做,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不能改正,这是我的担忧啊。”选文9宾语前置的标志即“见义不为”。徙,迁移、改变。这【评析】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