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快乐教育共享美丽人生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段增勇我的一些认识1、快乐是生命的最高法则2、追求快乐教育,享受幸福时光。3、塑造阳光心态,创生教育行为。4、做一个清醒、轻松、快乐的教师。5、做精神世界的美食家,做感悟生命的思想者。6、以阳光灿烂的心情,一路行吟,一路燃烧。7、努力于“新、奇、实、活、乐”的课堂教学建构。8、课堂教学的“精神内核”: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师生沐浴人性光辉。9、关心自己和追求健康美丽人生的自我实现。10、努力于当下,致力于未来。我的一些主张1、回到常识讲道理,奠基未来写春秋。2、把落实真正的落在实处。3、把书认真地读起来,把书实在地教下去,从“忍受”走向“享受”。4、在常识处洞开非常景观,在落实里涵养生命根脉。5、学生在校期间喜欢你,你只能是成功了一半,当学生渐渐成长甚至于长大成人,还能够喜欢你,才是真正的成功。6、现在差并不意味着将来差。低起点,高迈步。没有不能,只有不做。7、学习成绩落后于人,情有可原,但是在做人上,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比别人差。8、不当心你们不勤奋,不刻苦,不努力,最担心的是如何面对别人的冷眼白眼以及恶德恶行,要学会爱,不要学会恨。9、教育要为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10.我们的课堂,我们的田野;我们的讲台,我们的世界。快乐是人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它会使一个人变得开心。它是抽象的,亦是具象的;它是无形的,亦是有形的。快乐,我们触摸不到,但它却能够表现在我们的脸上。那就是我们的笑脸,有淡淡的,有羞涩的,有灿烂的……那些都诠释了那时我们是快乐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只需我们时刻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每天都笑笑,每时都快乐,那么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快乐无国界。快乐的词汇里没有贫富、尊卑、权势之分。快乐来源于每个生灵最美好的天性。小时候我们拥有最多的快乐,因为纯真。现在我们想拥有快乐还要找这种纯真,快乐是自己给的。快乐是人们内心对于周围环境甚至整个世界的感觉,是人生最宝贵的调味品。快乐能使人充实,度过美好时光。快乐经常源于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快乐的心境并不是普普通通可以培养的,好像和天生也有关系。快乐的最高境界是两个人(或是三个人,或更多)互相信任,即使被离间被挑拨也从未怀疑过彼此,而后几个人一起实现了人生的梦想。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安徽黟县西递村“瑞玉庭”)亚里斯多德: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使得生命快乐的途径有两条:第一,发现使你快乐的时光,增加它;第二,发现使你不快乐的时光,减少它。王阳明:常快乐是一种真功夫。良知即是乐之本体。罗曼·罗兰:要想别人快乐,自己先得快乐。要把阳光散布到别人的心田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白岩松:痛并快乐着。古希腊谚语:健康的精神来自健康的身体。段某人:快乐是一种修养。美丽人生结尾画外音:这就是我的故事,这是我父亲所做的牺牲,这是父亲赐我的恩典(这就是他送我的礼物)《美丽人生》:一部超常规的黑色喜剧片,一部医治战争创伤的最佳良药,拥有温暖的质感,清晰,达观,而又生机盎然。启示:所有的一切只是暂时的一场疯狂游戏,最后的胜利还是属于他们——热爱生活的人们。快乐教育快乐教育,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赫伯特·斯宾塞(1820年—1903年)提出的著名教育理论。《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一部很重要的教育著作。在本书中,作者提出的观点,也是许多著名的教育学家的共同主张,这些观点预示着教育的未来。对于如何训练孩子,《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卢梭《爱弥尔》之后最有用的最深刻的教育著作。很少有人像斯宾塞一样,在各个国家,各种阶层的人民中有这样大的吸引力。他像闪电一样冲击着美国和英国的学校教育。在美国,他的思想曾引起美国的教育革命,统治美国教育达30年之久,奠定了美国近百年来人才优势。《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英国和美国读者最多的教育名著。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锋。很多人把他看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在现代教育史上,他是一座纪念碑。斯宾塞认为,教学应该遵循心理规律。据此,他提出了一些教学原则和方法。对斯宾塞教育理论的相关评价1、许多科学家、教育家: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现代的亚里士多德。2、哈弗大学校长艾利奥特: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锋;他的思想值得每一位家长和老师聆听。3、杜威:现代教育史上的一座纪念碑。4、剑桥大学教授奎克:他预示着教育的未来。5、法国教育家龚贝雷:《斯宾塞的教育》是卢梭《爱弥尔》之后最有用的最深刻的教育著作。他是美国教育改革的先导,是每个家庭培养社会新生的指南。斯宾塞的教育主张在教学方法上,斯宾塞反对当时学校中流行的形式主义、经院主义,主张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的自动性上面,强调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未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在道德教育方面,斯宾塞提出个人自我保存是最重要的道德原则,认为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必须互相协调。并且杜撰了道德进化公式:利己主义(集中);利他主义(分化);道德的最高阶段-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调和、平衡。在纪律方面,他反对惩罚,鼓吹自然后果的原则。斯宾塞的教育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倡科学教育,反对古典主义教育;——提倡自主教育,反对灌输式教育;——提倡快乐和兴趣教育,反对无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斯宾塞主张的一些教学原则和方法斯宾塞认为,教学应该遵循心理规律。1.教学应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它包括: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准确到准确;从具体到抽象。2.儿童所受的教育必须在方式和安排上同历史上人类的教育一致。他认为,人类在掌握各种知识中存在某种次序,每个儿童倾向于照同一次序去获得这些知识。因此,教育应在小范围内重复人类文化。3.教学的每个部分都应该从实验到推理。每种学习应该从纯粹实验入门,应该在积累了充分观察之后才开始推理。4.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和推论。人类完全是从自我教育中取得进步的,因此,教师应该讲的尽量少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尽量多些。5.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6.重视实物教学。斯宾塞的一些说道1、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2、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此时孩子的学习也是快乐的。3、我宁可相信孩子都是有缺点的,不过这些缺点是完全能够通过后期教育来弥补的。4、人的独立性是人的“品质中一个最有价值的因素”。5、使人健康地生活重于任何事物(生命规律的知识比任何其他知识都重要)。6、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能够不教。7、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怎样生活怎样去完满地生活)(1)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健康教育—生命教育)(2)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生存教育—发展教育)(3)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家庭教育—责任教育)(4)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社会教育—公民教育)(5)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审美教育—文化教育)就教育对性格的塑造来说,强迫训练并不符合道德法则,同时也是一种徒劳。心智和身体一样,超过一定的速度就不能吸收。如果你给它的知识过多过快,使它无法吸收,不久它就会丧失掉。这些材料如不能和心智结合在一起,就会在应付完考试后从记忆中溜掉。更糟糕的是,这个办法会使学习变得越来越讨厌。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准备:要进行钻研,要头脑理智,要能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要少对孩子发布命令。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方式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许多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爱,我们人人都有,但爱和有目的的教育,则需要一些耐心和技巧,有时甚至是令人发笑的机智或多少有些令人不快的克制。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就是把教育仅仅看作是在严肃教室中进行的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一家人吃饭时是争论还是谈话,是称赞还是训斥,是一个很好的测量计,它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是在疏远分离还是在越来越亲近。孩子从幼儿到少年这个期间,暗示就是像点燃它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无目的的漫游变成有理想的追求。孩子们从积极的暗示中能隐约看见未来的曙光。大自然既可以培养孩子的美感,又可以启发孩子的悟性;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身心,又可以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休整;大自然对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公正、宽容、粗犷、热情,让每一个孩子的知性、灵性都得到升华。孩子尽管在天性上是自然的亲近者,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懂得去聆听、触摸、呼吸大自然的美与和谐。真正的自然教育是快乐的,孩子从具体的实物中得到的快乐远比抽象的要多。读斯宾塞教育文章的随感1、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只会是人生的内观;只是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2、人类文明起源于智慧之爱。3、顺从“社会舆论”的教育,是对教育的尊严的玷辱,教育在于它的理想主义色彩,努力当下,致力未来,奠基未来,播种未来。4、共同的取向,只在于一种价值的认同,也就是社会价值的认同,具有普适性。而个体的价值取向,常常淹没于共同的取向中,或被否定,或被弃置,这是很可怕的。关注教育的本质要义创生教育的和谐境界“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的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动其自由天性。”(人性的教育)——雅斯贝尔斯“把‘教育’理解为社会借此可以保存、延续、进步,个体借此得以获得某种素质而在未来过上‘幸福’‘完满’的生活的工具。”(奴性的教育)周浩波《教育哲学》,第35页美国历史学家杜兰特: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教育是为了“让人美好,让世界美好”教育,起始于“人”,归结于“人”,人的问题,人的因素,人的分析,人的状态,人的存在,等等有关人的一切,都当是教育者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的问题。问对了问题,便也拥有了答案,基于问题的思考和思辨,是对于问题的破解和处置,如何不让问题成为问题,必得用自己的心去看请问题,必得用自己的行动去解决问题,用一个诗人的话来说,“人,生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诗人鲁黎)。事实上,社会的一切问题都是教育的问题,而教育的问题却受制于社会的种种问题,如何实现良性循环,是教育者的努力,也是全社会的努力。教师对于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教师学生成年人未成年人受过教育的人接受教育的人有一定人生经历的人正在经历人生的人基本成熟的人正在成长的人完成的人未完成的人(人与人,生命与生命,心灵与心灵,精神与精神,思想与思想,智慧与智慧)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心灵的引领者,精神的导航者,思想的开悟者,智慧的启迪者,成长的促进者,生命的创生者。斯宾塞快乐教育的内容一、用兴趣引导孩子快乐学习二、引导孩子的好胜心三、培养孩子自愿学习的好奇心四、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五、参与孩子的活动六、与孩子共同游戏七、倾听孩子的心声八、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九、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十、花一些时间陪孩子十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十二、养成良好的习惯十三、快乐教育的禁区经营快乐课堂,建构高效课堂1、二二三三法则:两个“二”—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阅读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两个“三”—建构生活课堂,建构生态课堂,建构生命课堂;把读书的时间和权利留给学生,把提问的机会和权利还给学生,把评价的机会和权利让给学生。2、以“学”定教,以“思”导教,以“创”活教。3、课堂教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点而破,破而透。4、“三点一线”的课堂建构:切入点、思考点、兴趣点;以学生的接受、体验、感悟、习得、探究、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为主线。5、“点线面的整合”:教育(面)、教学(线)、考试(点)的有机整合。6、形而上的迷失必将导致形而下的低迷。课堂教学“三点一线”的建构“磨课”与“洗课”如何嚼出滋味,磨出情趣,常磨常新,常新常乐;如何洗的清新明朗,洗出空间,洗出智慧,洗出品格,常洗常精。这取决于——教师的素养:知识、思想、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