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论期末复习范围(11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邓论期末复习范围(11春)一、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平时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满分为100分。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70%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方式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包括4次平时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含学习过程考核)4次平时作业共16分(每次4分)社会实践活动(含学习过程考核,包括小组学习、到课率、网上学习考核等)14分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形式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论述题——两题,共50分。(联系实际论述)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成绩满分为100分,折合70分入册。2特别说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基于网络的考核试点仅限于数字媒体专业,开放教育其它专业的考核仍然为纸质的。二、复习重点第1—3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章邓小平理论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三章科学发展观重点主要是:了解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理解理论体系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掌握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明确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3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九大方面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3.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4.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理论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理论8.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9.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4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第二,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第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第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5第三,重要的指导方针和重大的战略思想。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3.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注意: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阶段、时间及标志。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两次飞跃毛泽东思想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界定党的理论创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63.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理论的基础是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必将不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认真总结以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也研究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提炼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探索的实践经验,从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之间是互动关系。一方面,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所建立起来的一些基本原则,对于我们所进行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7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总之,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同一时代大背景下在认识和处理同一主要矛盾在解决同一主要任务的形势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同属于一个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理论主题和基本观点。我们强调的教学要点主要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第四章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主要掌握:一、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1.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原因2.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意义8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三、党的思想路线的指导意义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2.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3.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主要掌握:一、搞清楚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性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三、我国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历经曲折四、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意义五、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六、¡°发展¡±的实质与历史地位9四、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论述及其重要意义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作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的意义第一,它强调了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二,它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第三,它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五、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意掌握¡ª¡ª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强调发展10生产力的重要性。六、“发展”的实质与历史地位1.发展问题是经济问题,发展是时代主题的侧重点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主要掌握社会主义——一、发展阶段问题的历史探索二、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及意义三、初级阶段的基本涵义与特征四、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五、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六、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涵义与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涵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1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九个方面。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基本路线的内容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基本路线的意义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基本纲领的内容2.基本纲领的意义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主要掌握: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的确立过程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目标的统一三、¡°三步走¡±与¡°新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对策12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7年,十七大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第一,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第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第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对策1.建设创新型国家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推动区域协调发展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1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目标。第八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主要掌握:一、改革的必要性、性质和意义二、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三、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四、“三个有利于”标准及其与“生产力标准”的联系与区别一、改革的必要性、性质和意义1.改革是中国的必由之路——必要性、必然性2.改革的性质¡ª¡ª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改革的意义¡ª¡ª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二、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的关系141.发展是目的2.改革是动力3.稳定是前提三、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两点:(一)对外开放1.什么是对外开放2.对外开放的意义3.对外开放的原因4.对外开放的格局三、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2.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的15四、“三个有利于”标准及其与“生产力标准”的联系与区别1.什么是“三个有利于”标准2.“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3.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意义4.“三个有利于”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关系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主要掌握: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四、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六、按劳分配及其实现形式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八、规范收入分配,注重社会公平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1.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什么是¡ª¡ª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经济制度描述了一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16经济体制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特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它包括社会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制度、形式、方法以及经济运行机制。广义地说,经济体制还包括社会的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方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一定的经济制度决定着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但是,当经济制度建立后,经济体制选择得是否正确,对经济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可以在经济制度所允许的范围内,使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以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反之,则会压抑经济的生机和活力。2.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步形成的。这种经济体制在当时的条件下,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曾经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随着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经济联系的日益广泛,用集中统一的计划来指导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变得越来越难以奏效。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对这种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3.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