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病因、病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病因、发病、病机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史万玉病因:破坏人体自身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状态而引发疾病的原因。一般包括:外感、内伤、病理性致病因素、内生五邪及其它。病机: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第一节病因一、外感致病因素外感致病因素是指来源于自然界,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而发病的病因,包括六淫、疠气。(一)六淫1.六淫的概念:六淫,即风、暑、湿、燥、寒、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如六气的太过或不及都会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导致疾病的发生。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称为“六淫”,又称为“六邪”。2、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①外感性:六淫邪气多从肌表、或口鼻、或同时从这两个途径侵犯人体而发病,故又有“外感六淫”之称。六淫所致疾病,又称为外感病。②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③地区性:六淫致病常与生活地区和环境密切相关,如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温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邪为病,高温环境作业者又常因燥热或火邪致病等。④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兼挟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湿热泄泻、风寒湿痹等等。⑤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其证候性质可发生转化。如寒邪入里可以从阳化热,湿邪郁久可以化火伤阴等。3.六淫的概念(1)风邪:风是自然界中无形而流动的气流。自然界中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由风邪所致之病称外风病。(2)寒邪: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由寒邪所致之病称为外寒病。(3)暑邪:暑为夏季的主气,乃火热所化。夏至以后,立秋以前自然界的火热外邪,称为暑邪。暑邪为病称为暑病。(4)湿邪:自然界中具有水湿之重浊、粘腻由湿邪所致之病称为外湿病。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5)燥邪:自然界中具有干燥、收敛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由燥邪所致之病称为外燥病。(6)火(热)邪:火热为阳盛所生,自然界具有燔灼、炎上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邪。热邪为病称为外热病。4.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邪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具有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属于阳邪。所以常易侵袭头面、肌表、肩背等属于阳的部位。临床常见头痛、身背项疼、鼻塞咽痒、汗出恶风等症状。②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行无定处、病位游移的特性。③风为百病之长:长者,首领之意也。风为百病之长是指风邪为六淫病邪的首要致病因素,其余寒、暑、湿、燥、火诸邪多依附于风邪侵犯人体致病,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风燥等。(2)暑邪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属阳邪。②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暑为阳邪,阳性升散,而暑为阳热之甚,故暑邪侵犯人体,最易导致腠理开泄、汗出过多。一方面耗伤津液,另一方面在大量出汗的同时气随津泄而耗气;严重者,大汗淋漓以致气随津脱。③暑多挟湿:暑季除气候炎热外,常多雨而潮湿,热蒸湿动,暑热湿气弥漫空间,故暑邪为病,常兼挟湿邪以侵犯人体。(3)湿邪①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而类水,故为阴邪。湿邪侵犯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由于湿为阴邪,阴胜则阳病,故湿邪入侵,亦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②湿性重浊:重,即沉重或重着之意。是指感受湿邪而发病,其临床症状常具有沉重或重着感的特点。如湿邪袭表,可见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头重如束布帛等。③湿性粘滞:是指湿邪致病具有粘腻停滞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湿病症状的粘滞性,如湿留大肠,则见大便粘腻不爽或里急后重、大便脓血;湿阻膀胱,则见小便涩滞不畅,或小便频急量少涩痛等。二是湿病病程的缠绵性,如湿痹、湿疹等病,均有反复发作,或时起时伏,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的特点。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属水,水性下行,故湿邪有下趋的特性。湿邪致病每易伤及人体下部。例如,湿邪所致的水肿多以下肢较为明显。(4)燥邪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性质干燥涩滞,侵犯人体,最易损伤人体津液,造成各种津液亏虚的症状。②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司呼吸而与外界大气相通。燥邪伤人,必从口鼻皮毛而入,故最易伤肺。(5)寒邪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气盛的表现,其性属阴,故寒邪属于阴邪。人体的阳气本可以制约阴寒,但阴寒之邪偏盛,则人体的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阴寒之邪,反被阴寒之邪所伤,故寒邪侵袭,最易损伤人体阳气。②寒性凝滞:“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之意。人体气血津液之所以能运行不息、通畅无阻,全赖一身阳气的温煦推动。一旦寒邪侵犯人体,阳气受损,往往会使经脉气血凝结,阻滞不通,不通则痛,从而出现各种疼痛的症状。③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的意思。寒性收引是指寒邪侵袭人体,具有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的致病特点。(6)热(火)邪①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热性升腾上炎,故属阳邪。其性炎上,是指热邪除具有燔灼的特点之外,还有向上升腾的特性,故热邪侵犯人体其症状亦常出现于人体上部。②热易扰心神:热邪与暑邪一样,在五行中属火,五脏中心脏亦属火:热邪阳热躁动,与心相应,故热邪入于营血,尤易扰动心神。轻者,心神不宁而心烦躁动、惊悸失眠;重者,神失舍守而狂躁不安、神昏谵语。③热易耗气伤津:热邪侵袭人体,一方面迫津外泄,使津液化汗而从外丢失;另一方面消灼煎熬阴津,使之暗耗于内,故热邪最易耗伤人体阴津。④热易生风动血:是指其侵犯人体,易于引起肝风内动和血液妄行的病证。⑤热易致肿疡:热邪侵犯人体血分,可壅迫聚集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二)疠气1.概述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疠气又称为“疫气”、“毒气”、“时气”等。疠气引起的一类疾病,总称为“疫疠”、“疫病”、“瘟病”、或“瘟(温)疫病”。疠气是有别于六淫,而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2.疠气的致病特点(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2)发病急骤,病情危重:(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疠气致病极为专一,一种疠气只导致一种疫疠。疠气不似六淫、痰饮、瘀血等其他病邪那样一种邪气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故《素问遗篇·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3、疠气的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1)气候反常(2)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3)预防隔离(4)社会因素二、内伤致病因素内伤致病因素是指因人的情志活动或生活作息、起居饮食有违常度,直接伤及脏腑气血而发病的病因。内伤病因包括七情、过劳、过逸、饮食失宜等。(一)七情1.概述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当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自身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与耐受能力,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七情致病是直接影响有关内脏的阴阳气血而发病,病自内生,因而又称为“内伤七情”。2.七情的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由于五脏与情志活动有相对应的密切关系,故不同的情志刺激,可损伤相应的脏腑,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2)影响脏腑气机:七情对内脏的直接损伤,主要是通过影响脏腑气机,导致气血运行紊乱而致。《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①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而使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上常可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②喜则气缓:“气缓”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使心气涣散两个方面。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精神紧张,使心情舒畅,血脉通利。但暴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不收,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③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会损伤肺气,使肺气消耗、意志消沉,从而出现气短声低、倦怠乏力、精神萎靡不振等症。(4)恐则气下:是指过度恐惧,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临床可见下肢酸软无力,二便失禁、滑精,甚至昏厥等症。(5)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导致心气紊乱,气血失和,心神失常。出现惊慌失措,心悸、失眠多梦,小儿夜啼、甚则精神失常等症。(6)思则气结:是指思虑过度,导致脾气郁结、运化失常。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泄泻等症。(3)影响病情变化:在许多疾病的演变过程中,若患者受七情刺激而引起较剧烈的情志波动,往往会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二)饮食饮食是人体摄取食物,使之化生为水谷精微、气血津精,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础条件。但饮食要有一定的节制,否则饮食失宜,又常常成为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饮食失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饮食不节(1)过饥:饮食水谷摄入量不足,气血生化乏源,气血得不到足够的补充,日久则气血衰少而为病,临床可见面色不华、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气血两虚的证候表现。可因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而继发其他病证。(2)过饱:暴饮暴食,饮食摄入过量,超过脾胃受纳运化与六腑传化的能力,可导致饮食停滞,脾胃损伤,升降失司,或腑气不通,而出现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矢气腐臭、呕吐、泄泻或便秘等食伤脾胃、肠腑的临床症状。(3)食无定时:食无定时,一方面因时饥时饱,从而导致上述饥饱失常所引起的病证;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影响脾胃气机升降以及六腑传化虚实更替的正常秩序,从而导致气机郁滞,或进一步发展为气滞血瘀、气滞津停生湿酿痰的病变。2.饮食不洁饮食不洁是指食用了不清洁、不卫生、被污染或陈腐变质或有毒的食物。饮食不洁,可引起多种胃肠疾病,例如腹痛、呕吐、泄泻、痢疾,甚至霍乱等。或引起各种寄生虫病。3.饮食偏嗜(1)饮食五味偏嗜:人体的精神气血都由饮食五味所资生,且五味与五脏,各有其亲和性。如果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造成与之相应的内脏机能偏盛,久之则可损伤其他脏腑,破坏五脏的平衡协调,导致疾病的发生。(2)饮食的寒热偏嗜:饮食寒热偏嗜,可引起脏腑阴阳盛衰变化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如过食生冷寒凉之品,可损伤脾胃阳气,导致寒湿内生,而见脘腹冷痛喜按,泄泻清稀等症状;若偏嗜辛温燥热之品,则可导致胃肠积热,而见口渴、口臭、腹满胀痛、便秘等症状,或酿成痔疮。(三)劳逸1.过劳(1)劳力过度:是指长时期的过度体力劳动或运动。《素问·举痛论》说:“劳则气耗”。劳力过度主要耗伤机体元气,临床上出现少气懒言,四肢困倦,神疲乏力,形体消瘦等症状。(2)劳神过度:是指思虑太过,易伤心脾。脾在志为思,心主血藏神,思虑劳神过度,则耗伤心血,损伤脾气,而出现心神失养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及脾不健运的纳呆、腹胀、便溏等症。(3)房劳过度:是指性生活不加节制,房事太过。肾藏精,主封藏,肾精不宜过度耗泄。若房事过频无制,则可耗伤肾中精气,而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或遗精、早泄、阳痿或月经不调,或不孕不育等病证。2.过逸过逸致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减弱,而出现食少无力,精神不振,肢体软弱,动则心悸、气喘、汗出等症;若脾失健运,湿痰内生,则发胖臃肿,上述诸症更为明显;日久亦可继发或变生它病。《素问.宣明五气》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就是这个道理。三、可致病的病理产物(一)痰饮1.痰饮的概念: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痰饮作为病理产物分为有形之痰饮和无形之饮。2.痰饮的形成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劳逸、七情内伤等,使肺、脾、肾、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津停滞而成。3.痰饮的致病特点(1)阻滞气机、气血:痰饮既可阻滞气机,影响脏腑气机升降;又可流注经络,阻碍气血的运行。(2)致病广泛多端:痰饮形成之后,饮多留积于胸胁、胃肠及肌肤,而痰则随气升降流行,内至脏腑,外至筋骨皮肉,形成多种病证,因此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3)重浊粘滞缠绵:痰饮由水湿停滞积聚而成,同样具有湿邪重浊粘滞的特性。所致病证,大多具有沉重、秽浊或粘滞不爽的症状;都具有病势粘滞缠绵,病程较长特点。(二)瘀血1.瘀血的概念:瘀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液运行不畅,阻滞于血脉、经络及脏腑

1 / 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