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沟通解密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PAC理念(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的基本含义。2.让学生学会用PAC理念来分析自我,改善自我。3.让学生学会用PAC理念分析人际交往失败的原因,并得出PAC人际改善基本策略。4.让学生学会用PAC人际改善基本策略改善人际交往失败情境事例,并进一步得出其他PAC人际改善策略。5.让学生学会用所学PAC人际改善策略在生活中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状况。建议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人际交往心理剧录制。2.了解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3.电脑课件制作。4.人物角色标签。教学过程:一.认识PAC1.身边的人教师: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如不同职业的人,不同个性的人,不同年龄的人。同样也有不同心理状态的人。举例(图示)说明:孩童CHILDREN、成人ADULTS、父母PARENTS。教师:生活中A成人(ADULT)、B父母(PARENT)、C孩童(CHILD)的心理状态分别有那些特征呢?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ADULT——客观、理智PARENT——权威、优越感、挑剔或呵护CHILD——孩童似的冲动、情绪化、玩世不恭、服从、任人摆布]2.身边的事播放漫画场景1、2、3投影(反映同学T在不同的场景中有不同的自我状态的表现)。[主要内容提示:场景1老师:离开时记得关窗啊!T:知道了。场景2同学M:“下周期末考试,我一定要考砸了。”T:“现在着急了吧,谁叫你平时不用功!”场景3母亲:“我遇到一件事,挺麻烦的。”T:“不关我的事啊,别指望我帮你。”]教师:请同学们分析,在场景1、2、3中T的心态分别如何?再播放一次录象,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看一次录象。教师:在场景1、2、3中T的心态分别如何?在场景1、2、3中T分别最象是怎样的人?[答案选择提示A成人(ADULT)B父母(PARENT)C孩童(CHILD)]学生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教师引出关于人格结构的PAC理论知识:每个人的自我中都隐藏着三种状态,每个人都有三个身份、三重角色。A(ADULT成人)自我状态P(PARENT父母)自我状态C(CHILD孩童)自我状态上例中,“T”的表现就是其不同人格自我状态在不同场景中的反映。每个人的个性是由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所组成,只不过各自所占的比例不同。每个人身上总有一种状态占优势,或者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不由自主地选择不同的状态P、A、C三种自我状态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性格表现、音容语调、习惯性言语和行为举止。]教师:请同学们判断以下分别是何种自我状态的特征(以下资料发给学生,人手一份)。讨论一分钟,要求学生快速齐声作答。[资料内容提示:状态一(P)性格特征: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专行、滥用权威音容语调:吞吐较快、语气较严峻,且具有命令的口吻习惯性言语:“应该”、“不应该”、“千万不要忘记”、“绝对不可以”、“一定不准”、“你不能”、“你必须”行为举止:凌视的眼神、叉腰伸指头或轻抚头顶、叮嘱备至图状态二(A)性格特征: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习惯性言语:“我个人的想法是……”、“为什么……”、“怎么样……”、“在哪儿……”“是什么”音容语调:不急不徐,相当适当与温和行为举止:集中注意、坚闭嘴唇强忍痛苦图状态三(C)性格特征:无主见,遇事畏缩,感情用事,激动愤怒习惯性言语:“我猜想……”、“我不知道……”、“我想要……”、“我愿意……”、“我就不……”音容语调:急促、冲动,装腔撒娇或带有恳求与无助的味道行为举止:雀跃欢呼高叫,拍掌叫好或逃避困难图]二.分析我自己要求学生画出自己个性中的PAC分布形态。教师举例:图一图二学生完成后与小组成员交流:谈谈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对照投影资料作自我检查:我是这样的人吗?[资料提示:固定的家长:很喜欢向人说教,时时以专家或长者自居,或以自身的威势强求别人就范。(让人讨厌、不受人欢迎)永久的成人:任何处事都理性得没有一点情感,不懂得享受人生,不懂得适当放松自己,时间一久,别人会认为你是一个闷蛋。(同样不受人欢迎)终生的儿童:常处于一种幼稚状态,感情用事,任性,从来不尝试控制情绪,喜欢乱发脾气,有时会蛮不讲理,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迁就你。]教师:怎样的人才好?小组讨论后汇报观点。[教师提示:忠告:要“均衡丰富”才好!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在人际交往中P、A、C三种心理状态都应该有,尽管每个人的P、A、C分布不同,但比较均衡是较好的。]三.解密人际矛盾1.交互作用分析教师:一个人有PAC三种身份,在二人交往中,PAC成分的交互作用,就会形成协调和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举例一:[内容提示:甲:“现在几点钟?”乙:“不要打扰我,你自己去看钟。”]要求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后回答):(1)甲想以何种心态与乙的何种心态交往?(2)乙想以何种心态与甲的何种心态交往?[教师提示图解:PPAA不匹配:交叉型交往CC甲乙](3)如果你是乙,你将会如何应答,使交往效果改善,此时你想以何种心理状态与甲的何种状态交往?(小组交流后回答。)[教师提示:乙:8点。图解PPAA匹配:平行型交往CC甲乙]举例二:[内容提示:甲:“该去收拾你的房间了。”乙:“烦死了,我现在不高兴收拾房间!”]要求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后回答):(1)甲想以何种心态与乙的何种心态交往?(2)乙想以何种心态与甲的何种心态交往?[教师提示图解:PPAA不匹配:交叉型交往CC甲乙](3)如果你是乙,你将会如何应答,使交往效果改善,此时你的心理状态是什么?(小组交流后回答。)[教师提示:乙:“好的。”(AP)“我现在正忙,过一会我再收拾好吗?”(AP)图解:PPAA匹配:平行型交往CC甲乙]师生共同得出人际改善策略一:与他人进行“互应平行型交往”,避免“交叉型交往”[提示: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人际交往白金定律——别人希望你怎样对他,你就怎样对他。”来理解]。2.扪心自问(1)回忆一下你最近的一次人际矛盾,将它写下来。(2)分析其中交流时的PAC状态,将它画下来,用图表示。(3)看看有没有形成不对等或者不匹配的交流方式。教师先举一例来指导学生如何操作。[内容提示:例:《看电视风波》(录象)周末的傍晚,小琳和爸爸从业余学校回家,一踏进家门,小琳便打开了电视机欣赏起她最爱看的《名侦探柯南》。正看得津津有味时,爸爸发话了:“这么大的人了,还看动画片!它对你有什么教育意义?!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啊?!”(PC)父亲的身体挡住了电视屏幕,小琳不耐烦地说:“不要烦我,正在紧要关头,案子马上就要破了!”(CA)PPAACC爸爸小琳做老爸的一看女儿这么不把他放在眼里,火了:“看什么看!不许看!马上去做功课!”边说边“啪”的一声把电视机关掉了。此时电视里刚好放到柯南说:“我知道,真相只有一个!”(PC)被父亲这么一搅和,岂不是吊足胃口,小琳急得向父亲大吼:“你怎么这样的了?正是关键时刻,作业等一下再做!一点娱乐时间也不给我!”说着顺手去开电视。(PA)PPAACC爸爸小琳“我说不许看,就不许看!”父亲铁了心地不让电视打开:“你今天一天做过多少功课?这么不用功你要看的话回托儿所去看!”父亲瞪着眼,模样十分吓人。(PC)“回托儿所最好了,谁怕谁呀,大不了不念书……”小琳一边说着气话,一边无奈地坐回写字台边,可心思全掉进了电视剧里去了。(CA)PPAACC爸爸小琳]3.心心相约(1)如果有同学愿意将自己还未解决的难题与小组成员交流,请告诉组员。(2)小组同学一起想办法,用“交往改善策略一”或其他的策略为她提出解决难题的方案。(3)请小组成员用表演的方式汇报方案。[教师可将学生的方案、策略归纳为以下PAC策略:沟通改善策略二:以自身的A状态激发对方的A状态,形成AA交往。(可以结合人际交往“黄金定律——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来指导学生理解)沟通改善策略三:先采用互应平行型交往缓和矛盾,再以自身的A状态激发对方的A状态。]四.分析身边人物的PAC身边的人物包括父母、同学、同桌、好友、兄弟姐妹、老师,可以通过设计班级主题活动来实现对学生这一部分的辅导。1.操作程序主题活动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来进行:(1)第一阶段:情境同感阶段呈现典型人际交往失败情境(录象、漫画或心理剧表演),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个人生活中遇到或经历的类似的人际交往经历,并表达感受。(2)第二阶段:沟通解密阶段分析情境(录象、漫画或心理剧表演)中人物角色交往失败原因。教师引导学生用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的相关知识作总结。(3)第三阶段:交往改善阶段分小组讨论得出人际交往调整方案,教师归纳、补充各小组的调整方案,并用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的交互作用类型说、沟通改善策略等知识作总结。(4)第四阶段:策略运用阶段小组成员出谋划策,将活动课所得运用到自身人际交往的生活情境中,以改进交往效果,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并在全班范围内作汇报总结。2.主题活动介绍例:我与同桌(1)情境同感a.观看“我与同桌”交往的心理剧(录象或学生表演心理剧)[资料提示:《笔记本不见了》(将剧本内容发给每一个学生)A:你看见我的数学笔记本了吗?(AA)B:有啊,你昨天没带回家吧,我帮你放回台板里了。(AA)A:没有嘛!你当真放进去了吗?(AA)B:嘿,我说你这人怎么这么多疑呀!(PA)A:只不过问一问罢了,这么凶干嘛!再说,既然你碰了我的本子,就该负责到底嘛!(PC)B:真是的,好心告诉你已经很不错咧,你想怎么样啦!对了,前天借你的CD片还没还我吧,今天怕是又没带吧!(PC)A:明天还你就是了,从没见过像你这么小气的人!(PC)B:神经病,今天你吃错药了吧,一早上来就找茬。(PC)A:你才找茬咧!一天到晚问我借历史书。丢了就买一本,没钱啊!(PC)B:你这人怎么这么说话啊。不借就不借,有什么了不起!以后你计算机不会也别来找我!(PC)A:好啊,又不是你一人会计算机,摆什么臭架子!你体育投实心球不也一直都到不了30分嘛!(PC)B:好象你好似的!只会揭人家短,怪不得品德成绩总得不到优!(PC)A:跟你这人说话真没意思。只会罗里罗嗦一大堆。(PC)B:你咧?算了,算了,不跟你一般见识。大白痴!(PC)A:你说什么?(PA)B:没什么。出操了,我先走一步了!你慢慢磨吧!(CC)(两人不欢而散)]b.小组内体验交流:表达在平时的同桌交往中类似的交往情境,及交往时的心理感受。c.小组派代表作班级汇报。(2)沟通解密a.小组讨论:辨认“我与同桌”交往的心理剧中人物角色的人格自我状态类型,分析交往失败原因。b.小组派代表表达分析结果。c.教师作归纳补充(可分成若干个对话来分析)。(3)交往改善a.小组讨论:改善心理剧中的“我与同桌”交往,并得出调整方案,以表演的形式表达方案。b.教师归纳、补充小组的调整方案,并用交互作用的人际交往改善策略作总结。(4)策略巩固运用a.小组成员出谋划策:如何将活动课所得运用到自己与同桌的交往的生活情境中,以改善个人的与同桌的交往状况。b.小组派代表汇报运用方案。c.教师及全班对优良方案作某种形式的鼓励。注意事项:1.事先录制人际交往的心理剧,如果能有实况录象更佳。心理剧内容应具有典型性。2.使用角色标签及角色扮演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3.采用自下而上的课堂模式,教师从学生的人际交往改善方案中总结归纳出交互作用的人际改善策略。4.PAC的人际改善理论策略不是活动课目的,而是作为学生交往改善的一种较科学的方法,所以不是活动课的辅导重点。资料库:资料一同学交往心理剧本——《迟到》时间:放学前人物:同学甲同学乙班长丙事件:关于班级日常行为规范的讨论甲:(稍严肃)乙,你今天早上怎么又迟到了?(PC)乙:(平静)昨天太累了,早上睡晚了。下次我会注意的。(AA)甲:(不齿)我们也很累,那大家都迟到好了!(PC)乙:(忍耐,稍生气)那你说,我该怎样呢?(CP)甲:(故意大声)按规定,迟到者要做两天值日生!(PC)乙:(压低声音)对不起,下午我有事。(马上诚恳转向大家)我愿意以其他方式补偿。(AA)甲:(激动)不可以!这样还有什么规矩!(PC)乙:(十分恼怒)你为什么要这样针对我?你不要太过分了!(PC)甲:(针锋相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