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2009年5月20日在市教卫党委的统一领导和市教委党委指导检查组的具体指导下,从2009年3月开始,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过程中,校院领导班子严格按照市委和市教卫党委的要求,切实结合大学和研究院工作实际,努力贯彻“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活动宗旨,彰显实践特色,提炼了“凝聚全校合力、突破发展瓶颈、深化内涵建设、建设和谐校园”的实践主题(载体),结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精心组织,统筹协调,认真、扎实地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纵深开展。校院领导班子成员在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注意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党委常委会确定的六个方面12个调研专题,每个校院领导带一个调研组到基层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民意,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吸纳民智,共计到29个基层党组织开展了37次专题调研,共有党员和群众代表800余人次参加了调研访谈活动。学校层面发放调查问卷911份,二级单位、部门发放调查问卷1194份;举办“学实活动”网上论坛。通过调研,共收到群众意见218条。校院领导班子于3月18日、4月1日两次召开专题学习交流会,班子每位成员都作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交流发言;同时在学习交流会上明确调研分工和调研专题,并对聚焦瓶颈问题等进行了充分的讨论。4月13日,校院党委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举行校级领导班子深入学习实践2科学发展观系列活动——解放思想大讨论,大家围绕大学和研究院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突破瓶颈的主要思路,开展了“头脑风暴”式的大讨论。2009年5月11日,校院党委又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进一步查找思想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上述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形成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一、制约大学和研究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市委市府和教卫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全校系统干部职工的持续努力下,大学和研究院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跨越式的发展。在校生总规模近8000人。抓住机遇完成了新校搬迁,办学资源得到了较大的扩张。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07年顺利通过本科教育水平评估,成绩优秀。2008年,在全国高校重点学科评比中,我校中药学科、中医学科分别位列第一名、第二名;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我校特色的重点学科。科研核心竞争力保持国内前列。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学、医疗、科研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实施了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了新的科研和教学实验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和产学研联盟取得长足进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保证了办学的正确方向和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上述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市委市府和市教卫党委正确领导以及全校系统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领导班子面对成绩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在进步当中找差距,成绩面前寻不足。校院发展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不满足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牛鼻子”及突出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3(一)影响学校进一步科学发展的“牛鼻子”问题1、学校经集思广益、科学论证而凝练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尚未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没有深入人心而化作积极发展的动力。学校定位理念的贯彻落实到位不够。表现在统一思想的到位,如何化为教师们行动上的到位不够。没有真正在全校师生中获得深入的理解和广泛的认同,更没有获得因深入人心而化作的积极发展动力。以2020年学科专业规划为目标的实施计划还不清晰,可操作性不强。表现在充分倾听教师和科研人员意见不够,若要很好地实现规划的目标,应很好的把办学理念付诸于以后新的实践之中和学科建设中,如:学科的整合、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还要冲破束缚,突破陈规,要解放思想;我们在思考和处理这些问题时,作为领导班子的全局观念、能力水平、科学的眼光还有待提高。包括看准了的方向,坚定不移付诸实施的勇气。中医学科中称之为立校之本的二级学科发展缓慢。如一些基础课、经典科的学科人才断层,没有强有力的团队,前程堪忧,这个问题不抓上去,一体两翼难以实现,问题的出现已有多年,在筹划中认为实施计划条件有限等原因而产生畏难情绪,主观上缺乏紧迫感,努力不够。在解决办学定位中教育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上,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认识的全面性不够。前一阶段就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大家把问题都提出来了,学生在调查问卷中也提出要提高教学质量,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几年新进的年轻教师较多,从学校层面上来说,青年教师的培养、训练做得不够;从二级学院、教研室来说,传、帮、带的功能在减弱。作为教师来讲,第一要务是上好课,在此基础上再作一些科学研究,以此来促进和提高教学水平,拓宽教学思路。在这方面4作为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筹划还不够。2、校级领导驾驭全局能力和民主科学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学校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亟待增强,各级干部执行能力有待提升。我们学校是一所单科性的医学院校,但针对国家在教学、医疗卫生发展前沿,开展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举措不够有力;对如何融入国家和上海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反映还不敏锐;对中医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和能够为学校、社会带来较高经济收益的重大科研成果还未显现;与上海经济和学校不断发展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科研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足;学校领导层科学民主的管理能力、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干部队伍的能力和作用与教育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还有着差距,部分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观念陈旧、改革创新动力不足、工作作风不实、制度执行不力的现象,有的部门还存在部门利益观念、服务意识薄弱、工作方法简单、办事效率不高等现象。(二)影响学校进一步科学发展的突出瓶颈问题1、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力度不够,人才队伍建设的着力点不够清晰;人才储备不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问题。对该问题的认识领导层面与教师层面反差较大,关键是如何正确处理好引进与培养的关系。对“人才强校”思考的高度不够。围绕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尤其是创新团队的建设思考不够。在工作中重视了人才的引进,而忽视了引进后的考核;重视引进人才的业绩,忽视了其综合能力;过于强调引进人才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自己培养高层次人才;重视了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果,而忽视了人才培养的过程。对中青年教师价值理念的引导做得不够。学校既要引导教师要有事业心、责任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又要给予每个教师有事业发展的5空间,在感情上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和投入,用感情留人来弥补待遇不足。优化人才环境,对引进人才、现有人才、青年人才,进一步营造宽松、包容的氛围,使教师能干事、干成事。对引进人才的配套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在引进学科带头人后,如何组建学科团队,进入学科前沿,攻克难关,取得突破性进展等方面,还缺乏有效的办法。2、学校科研的投入与产出不相称。这几年来,我校在科研课题、专项、重大支撑项目争取到很多,加在一起的资金总量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面对这样好的一个“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发展”的良好机遇,特别是这两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了快速发展的端倪,SCI收录论文数量、授权专利数、国家级精品课程、各类成果奖等等都比以往有大的突破。可是为什么我们的教职工对科研的投入与产出这个问题意见还是很大?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我们能否做到在大的科研项目完成之时,能有一批人才脱颖而出,优秀博士生论文有零的突破;二是我们的科研项目能否高质量完成,并带出一批优秀的成果;三是我们科研成果如何转化为产业给全校师生带来经济上的实惠,能造福于广大群众,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心中还没底,工作思路和措施还未形成。3、学科建设规划前瞻性不够,重点不突出,学科资源配置不合理,办学空间不足。在整个调研中,大家对学科建设在学校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尚不统一;认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和部门、尤其是二级学院之间的利益关系未理顺;具有竞争优势的学科带头人和人才团队相对匮乏;普遍反映教师办公用房及实验用房面积不够。这些问题如不协调好会阻碍学校事业的发展。促进学科发展的人员流动和考核机制不健全。为适应学校整体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研究所转制、院所分离、资源集中、交叉学科6研究中心布局等工作在学校学科资源匮乏的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保证了学科建设和谐和稳定发展,当我校学科建设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原有的这些体制是否依然能保障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客观评估。学科带头人的遴选和评估机制不健全。一个学科的发展,学科带头人是关键因素。学科带头人可以是自然形成的,通过自己出色的业绩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大家所公认。更多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程序进行选拔,而且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应该列入学校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常态性工作,定期考核,优胜劣汰。学科骨干团队的组合培育机制不健全。以往的人才发现注重个人学术技术能力的培养和评价,研究团队更多的是在长期研究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这种方式在强调课题和成果为科研评价要素的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学科建设培养了一些骨干人才。但是,现在的学科建设更多的是学术团队的建设,是群体的聚集效应,如何把这些优秀的人才通过合适的机制组织起来,发挥群体的优势,推进学科建设的进展,是今后需要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学科基地建设与公共服务平台的开放运行机制不健全。学校集中资源建设的科技实验中心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体现了集中的优势,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设备使用率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对科技实验中心的定位和体制机制等问题缺乏广泛而科学的论证,其管理体制、机制与二级学院为重心的发展理念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次调研,二级学院反映的最集中的问题就是科技实验中心的定位和体制机制问题,长此以往,一些以教研室为基本单元的基础学科、传统学科的发展将受到更大的影响。现有办学空间与学校发展目标与定位不相适应。学校争取办学空间,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的能力不够。4、学校没有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学校对社会的贡献与人7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距离。虽然学校整体搬迁到了张江,但融入张江、服务张江不够。中医药虽然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但相对于我们承担的继承和创新中医药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具有创新意义、突破性、高显示度的科研成果还没有形成,学校对社会的贡献与党和人民群众的希望还有差距。5、对职工的切身利益关心不足。学校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政策和措施相对丰富和具体,而对教学人员的课堂教学水平却缺乏必要的评介标准与激励措施;科研和行政人员拥有的工作条件比较优越,而教学人员的办公用房及实验用房面积普遍显得局促。学校领导在思考进一步发展的工作部署时,往往考虑的是一些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与战术问题,相对而言,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待遇、报酬、福利、环保等问题仍然显得关心不足;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关心职工全面发展的意识比较欠缺。二、对突出瓶颈问题的原因分析学校党政领导对存在的突出瓶颈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研究,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着各种复杂的原因。从客观上说,有些问题是受学校发展的所处阶段、资源条件等限制,有些问题已考虑解决,也有解决的对策,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学校因经费不足对学科发展的投入机制不健全,从2005年至今,学校平均年投入经费220万元,这些经费要支撑10个校本部基础学科和5个前沿交叉学科的建设,很明显,我们的投入和对学科建设的预期是不成比例的;学校的事业发展造成校舍资源不足,2003年10月学校从零陵路校区整体搬迁到了张江校区。5年来学校的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在校学生人数约8000人,而张江校区的设计规模为5000名学生;学校近年来新增了11个中心和研究室,另外还增加了名师工作室、资产经营公8司、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