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理论》(上)学习总结1、如何学习《文学理论》?——《文学理论》课程学习的三个层面:(1)学习、识记“文学理论知识学”从“知识”的层面学习《文学理论》,这是大家最期待的学习方式,是小学、初高中以来大家最习惯的学习方式。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必须掌握准确的、固定的、准确的文学理论“死”知识(Be,固定的、不变的),这是饭碗,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尤其是将来站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传道授业解惑之时,更是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2)研读、领悟“文学理论经典文论原著文本”,转识成智①,体会如何“做理论”然而,文学理论并不只是“死的知识”。文学理论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活的“思想”形态(Becoming,方兴未艾的、生成的),文学理论的学习能够锻炼同学们的理论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研读、分析、领悟文学理论经典文论原著文本②的目的与意义,不在于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以之来炫耀博学,——而是我们如何才能像理论家那样去思考问题,学习理论家、哲学家看问题的思维方式③。(在“如何做理论”的意义上,本学期的重要示范性、启发性文论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康德的《论美的艺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什克罗夫斯基的《艺术作为手法》;在理论表述的严谨性方面,其余几篇不是很清晰,这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不用对其盲目迷信、崇拜。)学习《文学理论》并不只有理论价值,更有较强的应用性价值。学习《文学理论》,能够锻炼同学们自身的理论思维素质,能够在日常生活的说话、做事中,讲逻辑,抓重点,提炼概括关键性问题,能够按程序秩序办事,能够正确运用概念、范畴、命题、推理、分析、归纳、演绎、综合等方法来清晰、严谨地表述、论证你自己的思想。无论是登台讲课、写应用文、写学术文章、考公务员等等都需要理论素养的训练。(3)加深对“文学的独特性”问题的理解文学理论的存在,无疑是以文学作品及围绕着文学作品为中心所形成的文学现象为基础的。文学理论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什么是文学?由这个问题可引出不同层次的回答,包括文学与现实(世界、社会、自然等)的关系,文学与哲学的关系,文学与作家的关系等。而这些问题的核心,都与对文学的独特性这个问题的认识有关。如果说,文学是作家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语言”,那么,文学理论探讨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文学这种语言具有什么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比如日常语言、科学语言等)特点?再以创作文学作品而论,按照独立说的观点,文学作品的内容、思想并不重要(因为往往一切道理大家都懂;一切内容、思想都只是“材料”),重要的是文学作品的内容、思想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技巧、修辞等如何被讲述出来,或者说,重要的是,如何让思想、内容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如何让思想发挥巨大的现实作用,如何发挥艺术效果来让思想感人至深——形式决定内容。没有无根的“文学性”(不是讲为艺术而艺术、为了美而美、为文而造情、为赋新诗强说愁这类绝对的形式主义游戏),而是“要使思想具有文学性”——在此意义上,文学的独特性在于其“形式性”。不发挥现实作用与功能的思想只是死知识,对死思想、死学问、死知识夸夸其谈的人而言,掌握思想空有炫耀博学的意义。①把所学的知识,切实地转化为自身的血肉、转化为你的人生智慧与能力。②正如各门具体文学史课程的学习,需要读作家的经典文学原著;文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则要读理论家的经典文学理论原著。同学们与其一开始就接受一些抽象的、空洞的、教条的、经过国内文概教师消化过的理论(比如牛工程教材),不如直接面对二三十篇经典文论更有价值,更能锻炼思维、思辨能力。③比如,王国维是如何“拈出”(提炼出)境界说的,(比较而言,王国维具体讲的“内容”,有很多都可以对其进行质疑,但是他提问题的“形式”、思路是非常富于启发性的!)2再以阅读文学作品而论,我们阅读一部小说,首要的并不是要考虑它是真实还是不真实(认识的),而是在它能不能提供给我们美的享受(美感的,用严羽的话讲是“兴趣”)——文学的独特性。阅读一部好的小说就像打开一扇窗户,看见以前从来没有看见过的迷人的风景——首先是在艺术形式方面给我们以奇特化的、有趣味的感受(美感的);进而在形式背后,去感悟作品在思想内容方面给我们的人生以何种深深的感动(诗可以兴)、何种人生境界的陶冶、净化与提升。……文学理论,自然是对于文学的深入思考(理论的),其中的重点之一,则是对文学独特性问题的深入理解。对文学理论感兴趣的、有精力的同学,可以进一步阅读:·专著:王耀辉:《文学文本解读》[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南帆:《文学理论新读本》王一川:《文学批评教程》·学术期刊:《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学理论》(简称人大复印资料·文学理论)·必会网络资料检索本领:知网、读秀(请自学)。2、请你谈谈什么是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与学科特点是什么?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人文学科①统称为文艺学。文艺学有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大分支。文学批评是对作家作品等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鉴赏和评价;文学史是对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和总结;文学理论是以哲学思辨的方法,从理论上阐明文学和文学活动的本质特征、作家的创作、作品的构成、读者的阅读接受以及文学的分析与研究方法的一门文艺学学科。在文艺学体系中,文学理论具有基础地位和“引论”性质,所以又被称为“文艺学引论”或“文艺学导论”。所谓哲学思辨的方法,就是在掌握古今中外各种文学现象的基础上,用理论思维概括文学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以概念、范畴和命题的方式系统阐述文学和文学活动的本质规律。它的主要任务是从理论上阐明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和各种体裁种类的艺术特征;揭示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的独特规律和相互联系;探讨文学发生发展的多种根源和文学发展进步的复杂形态等等,从而为认识文学和文学活动,进行文学的创作、鉴赏和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启示和方法。文学理论虽然也涉及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但一般是作为例证出现的。换言之,文学理论不能不具体地分析一些文学作品,涉及一些作家,接触到一些文学现象,但它不像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那样,专门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一个个文学运动和文学思①从学科归属的角度看,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而文艺学又是人文学科的分支。目前通行的科学分类是将人类整个科学领域划分为三大系统,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在这三大学科群中,分别汇集着人类在自然物质世界、社会群体生活和人类精神文化这三大领域中进行探索和研究的系统成果。所谓人文学科,就是以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物化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作为人文学科的具体学科主要包括传统的文、史、哲,以及由这三个一级学科衍生出来的二级学科,包括宗教学、文化学、伦理学、美学和文艺学等等。3潮,它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这三个学科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包容的。文学理论要以文学批评取得的成果和文学史提供的丰富文学现象为基础。文学理论不植根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史的研究将失去前提。文学理论的一套概念、范畴和命题,决不可能凭空产生。反过来说,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又必须以文学理论阐释的原理、规则和方法为指导。没有相关理论、系列概念、一些可资参考的论点和一些抽象概括,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撰写同样是无法进行的。没有文学理论的规范,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编写最多只能成为审美印象的描述和历史材料的罗列。3、《文学理论》课程章节目录第一章文学与文学理论第二章文学与语言第三章文学与审美第四章文学与文化第五章抒情文学第六章叙事文学第七章戏剧文学第八章文学写作第九章文学接受第十章文学批评第十一章文学的风格第十二章文学思潮第十三章文学的未来4、请结合“文学四要素”理论来分析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美国当代文学理论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文学四要素”理论把文学理解为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然而,文学理论所把握的不是这四个要素中孤立的一个要素,而是四个要素构成的整体活动及其流动过程和反馈过程。从这里规定着文学理论的四个方面内容:第一,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必然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不同,在性质上必然有其独特之处,而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第二,“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作论。第三,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中题材、形象、语言、结构、风格等都是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第四,作家笔下的文字作为文本如果被束之高阁,不跟读者见面,那还是死的东西,还不是活的审美对象,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生命体,才能变成审美对象,而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接受论。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活动;文学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读者接受论。4文学活动本质论:研究文学是什么的问题;文学创作论:研究文学(文本)的创作过程问题;作品构成论:研究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问题;读者接受论:研究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接受问题(包含评论家对文学作品的评论、鉴赏问题)。我们通过对于以上问题的学习来说明文学活动的诸要素、诸环节及其联系,便能够形成文学理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一章——导论第二、三、四章——文学本质论第五、六、七章——作品构成论第八章——作家创作论第九、十章——读者接受论第十一、十二、十三章——文学发展论5、本学期我们研读了哪些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及其代表性文论著述?其代表性理论、学说或命题是什么?·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心以敷章”、“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亚里士多德《诗学》——“摹仿说”;文艺摹仿“在行动中的人”·汪曾祺《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什克洛夫斯基《艺术作为手法》——“奇特化”诗学原则·康德《论美的艺术》——“美的艺术是天才的创造,是自由与自然的统一”·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兴趣说”、“妙悟说”、“别材别趣说”·鲁迅《文艺与政治的歧途》——“我每每觉到文艺和政治时时在冲突之中”·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书本上的文艺作品,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一八〇〇年版序言》——“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圆形人物”、“扁形人物”·日奈特《时序》——“故事时况”与“叙事文时况”6、《文心雕龙·原道》原文的思想脉络与经过现代汉语概括后的逻辑脉络:·原文思想脉络:(1)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2)傍及万品,动植皆文。(3)人文之元,肇自太极。(4)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5)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社教。·经过现代汉语概括后的逻辑脉络:(1)自然之道具有自然美(2)自然之道衍化为人工美(3)“文”衍化为艺术美道心——心——言——人文5自然规律——情感——语言文字——作品7、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中,主要想研究什么问题?他的文学观是什么?(1)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中,主要是确立自己的文学观,回答文学从哪里来的问题。(2)刘勰的文学观是以天道自然为根基的文学观。他提出“原道心以敷章”、“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认为文学源于天道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