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考研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苏州大学【评论写作】考研资料[苏州大学中文考研资料]《文学理论》考研笔记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文艺学。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文艺学可分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个分支。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作品买卖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的学科。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文学理论的体系一般包括文学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五大部分4.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和评价的科学。5.文学史:叙述和研究文学发展过程、分析评价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的学科。论述:1.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方面,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社会科学。它以文学规律、特征、性质为研究对象,任务是对文学本质、文学创作、作品构成、文学接受四大方面做出理论阐释,建立起基本理论和概念系统。其品格应是实践性和一定的价值取向。实践性即它应来源并指导文学实践活动;价值取向即每一种文学理论总有一个肯定、提倡或否定、反对什么文艺与艺术趣味的倾向性。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价值取向当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审美趣味与理想,为社会主义和人民服务。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苏州大学【评论写作】考研资料[苏州大学中文考研资料]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发展了的文学理论。它有五大基石,分别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生产论、文学交往论。2.中国特色:(应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特色)其一,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的文学实际相结合。其二,把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相结合。这样,既使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表述具有中国特色,又可以丰富其内涵,增强其活力。3.当代性:(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当代性)指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应有时代特点。为此,一要研究与概括中国当代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和新问题。二要应对20世纪西方文学潮流的挑战。吸收其理性精华,揭露其非理性与形式主义实质。三要吸收新学科,包括心理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把文学理论提高到当代科学的新水平。论述: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做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包括五个方面: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而文学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文学创造和文学欣赏展现出来。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文学作品的客观材料和主观情思,都只能来源于社会生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文学领域的运用。文学生产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现代社会,艺术成为商品,因而艺术是生产,为资本创造价值,并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制约。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即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中以审美为目的和归宿的特殊部门,所以是审美的意识形态。苏州大学【评论写作】考研资料[苏州大学中文考研资料]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把文学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它以作品为中心符号,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现实生活)、作家与读者、作家与彼岸世界(理想世界)的交往对话关系。这样,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或曰对话结构。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就从人类学、哲学、经济学、美学和社会学、媒介学和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角度描绘了文学的整体面貌。2.简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理解的总特点。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包括五个方面,即文学是一种活动、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是生产、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一种艺术交往。这样马克思主义就从人类学、哲学、经济学、美学与社会学、媒介学与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视点全面理解了文学的整体面貌。3.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那几个方面的问题:应注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有中国特色,有当代性三个问题。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概念: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人通过实践把自己的能力、智慧、理想、思想等本质力量展现出来,或曰转化成一个可感的对象。文学就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3.文学活动四要素:按照艾伯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即生活)、作者、作品、读者。这四要素相互依存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解,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系统,句是一种交往对话结构。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建立起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分别构成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作者与作者、作者与此岸世界(现实世界)、作者与彼岸世界(理想世界)、作者与读者,彼此展开对话。苏州大学【评论写作】考研资料[苏州大学中文考研资料].文学本体论:一种文学理论,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家。作为本体的作品又不指传统认为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仅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实际是一种只重文学形式的理论,包括俄国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等学派。6.劳动说:(应称为艺术起源劳动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论据有四:(1)劳动创造了文艺活动的前提条件,即人、人的大脑、手、语言及思维能力。(2)劳动产生了人对文学的需要,即人在劳动中需要用说唱等文艺形式协调动作,交流信息与情感,减轻疲劳。(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原始艺术主要反映的是劳动生活。(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艺的形式,使由劳动号子、声音、动作转化而成的诗、乐、舞不分。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不平衡”有两种表现:一指神话等文学类型只能兴盛在人类生产水平的低级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就过去了。二指艺术生产的水平与物质生产的水平并不总是成正比例。二者有时平衡,共荣共衰;有时不平衡,或者你衰我荣,或者你荣我衰,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文艺反而领先。“不平衡”现象是马克思发现并在《政治经济学.导言》中提出来的。论述: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的关系怎样?前者在后者中处于什么位置?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基础,①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的诗意情感关系。②生活活动导致了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③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这第三点无法理解,第二点也比较牵强)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于远离物质与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位置。因为生活活动包括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两部分,文学属于精神活动;在精神活动内部,与政治、哲学等相比,文学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具有间接性,处于远离经济基础的位置,被恩格斯称作“更高的即更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苏州大学【评论写作】考研资料[苏州大学中文考研资料].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的各自理论依据是什么?指出各自的片面性。(教材此问题没讲请,而且,四种视角本身不存在片面性,只有固执一个视角,才会出现片面性。所以,以下答案不同教材)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是世界视角、作者视角、作品视角、读者视角。从上述每一个要素视角出发,都会看到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如果只从任何一个视角看文学,也都会暴露片面性。①世界:世界即现实世界、社会生活。文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文学中的客观材料与主观情思来源于社会生活,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从古希腊的“摹仿说”,别、车、杜的“再现论”到我国解放后的“反映论”都大体表达了这样的认识,都强调文学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其理论依据是:文学是一种意识反映行为,没有反映对象,就没有反映;文艺起源于对自然的摹仿;文学作品中确实包含着现实世界的影子。这也是其合理性之所在。不过,如果只看到文学与生活世界的联系,看不到二者的区别,看不到文学同时也是一种作家的主观表现,就具有片面性。②作者:文学是作者创作的。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并试图唤起读者的相应感受,因此,文学也是一种作者的表现活动。从中国古老的“诗言志”、“诗缘情”到西方的“心灵表现论”,都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与情感的表现。其理论根据是:文学是作家“情动”与要表达情感的产物,文学中也确实包含着作者主观的思想情感与理想。当然,作品中的情感同生活中原初的情感在强度与指向上都有区别,它趋于高尚。不过,倘若只把文学看作作者情感的表现,而看不到文学与生活的联系,看不到作品有其自足性,也是有片面性。③作品:作品是文学的最终表现形式,即反映生活也好,表现作者思想情感也好,最终都要表现为文学作品。不过,作品并不原本地再现生活和表现作者生活中的情感,这是其短处,也是其长处,即它是按美的规律改造了生活与情思。它可以超越事物的本来形态,创造出更具普遍性的审美世界,包含更深广的意蕴。这说明文学作品确实有其审美的独立自足性。但如果过分强调了这一点,而割断了文学作品与生活、与作者的联系,也是片面的。20世纪俄国的形式注意与英美新批评就是这样,一味强调作品本身的形式价值,提出了“文学本体论”,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只在于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苏州大学【评论写作】考研资料[苏州大学中文考研资料]界与作者。其所说的作品又不指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而仅指作品形式的隐喻、语境、反讽等语言学因素。从而表现出片面性。④读者:文学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文本的价值才能实现,而读者的阅读,既是对作品人情世态与作家思想感情的了解与“复原”,又是一种“再创造”,即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化修养对作品意义进行具体化的理解,其结果必然与作品愿意既有重合,也有所不同。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强调文学欣赏与接受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创造性活动,认为作品是由作家与读者共同创造的,有其积极意义。但他们太夸大了文学接受中的再创造,宣布文本一经写出,“作家就死了”,作品任由读者去理解,有否认作品“原意”的意向,暴露出片面性。3.简述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劳动说”观点。“劳动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论据主要有四:①劳动创造了艺术赖以产生的人、人的大脑、手等。②劳动中人们交流信息与情感成为产生艺术的需要。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④劳动制约了早期艺术诗乐舞一体的形式。4.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原因。首先,政治、哲学、道德、宗教等上层建筑直接影响文学的发展。一般言,政治、法律开明或失控时文学繁荣,黑暗时,文学衰败。这正是文学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其次,文学发展最终受经济发展的支配。从局部看,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有时不平衡,但从历史的总体看,文学发展的水平始终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左右摆动,二者大致是平衡的。可见,经济在文学发展中起最终的支配作用。总之,在直接意义上往往是上层建筑各部门制约着文学的发展,但在终极意义上是经济因素决定了文学的发展。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概念:1.文学的含义:文学的含义包括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文学的文化含义指文学就是文化,是一切口头的书面的语言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义的文学,也包括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文化形态。这是广义文学。文学的审美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