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和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统计教学内容:1、复式条形统计图2、复式折线统计图3、简单的统计活动教学要求:1、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了解其特点。2、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有效的表示数据。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于同伴交流。教学重点:经历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两种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把统计图补充完整。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把统计图补充完整,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有效的表示数据。课时安排: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3课时)简单的统计活动(2课时)备课人:张永现2第1课教学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通过投球游戏,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了解其特点。2、能从统计图中获的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了解其特点,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做出预测和决策。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批注一、谈话引入我们都学过那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二、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出示课本59页图表。(图略)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2、根据这幅图表,你能获得什么信息?3、我们用哪一种统计图能更加形象直观地描述这组数据呢?既能反映投球者单手投球距离又能反映双手投球距离。4、小组为单位,尝试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交流后再完善。5、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试猜测。学生回答:表中数据分别反映投球者单手投球距离和双手投球距离。引导学生说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小组交流。3(1)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2)大多数情况下,哪种情形投球距离远一些?与你的猜测一样吗?全班交流时,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是蕴涵着信息的。三、巩固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60页试一试。指名读题,问:说说这道题让我们干什么?让学生按要求解决问题。2、学生补充统计图。提醒学生要细心确定每一条直条的高度,并用不同颜色表示。操作完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图中得到尽可能多的信息,并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学生发现:大多数同学都是单手投球远,只有4号同学双手投球远,6号同学是两种情形下投得一样远。教学反思:第2课教学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42、能从统计图中获的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了解其特点,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能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做出预测和决策。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批注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统计图表略。根据这张图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用折线统计图表示2005年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让学生在两张网格图上,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描点、连线,画出折线统计图。3、学生画完后,进行展示交流。4、完成书上3个问题。5、全班交流,说一说通过练习和讨论,你有什么体会?6、能不能像复式条形统计图那样,把两幅图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呢?7、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图略)。你能看懂这幅折线统计图吗?表示甲、乙两市各月平均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8、学生独立思考书上的4个问题,学生回答。学生自己完成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3)的答案很难从图上看出来。根据统计图右上角的图例,可以知道实线画成的折线表示的是甲市各月的平均降水量,用虚线画的折线表示的是乙市各月的平均降水量。(1)5月份的月平均降水量相差最多,相差230毫米。(2)两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相差30毫米的是7、8月份。(3)甲市月平均降水量的5先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再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理解这4个问题的答案。二、巩固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3页“试一试”。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醒学生注意:描点,连线,实线和虚线要区分开。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三、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变化情况是:从1月到8月呈现上升趋势,其中1至4月上升平缓,自4月起快速上升;8月到9月急剧下降,之后呈现平缓下降趋势一直到12月。乙市月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是:从1月到5月呈现快速上升趋势,5月达到最高值;5月到7月有所下降,8月略有上升,8月到12月持续下降。(4)最明显的差别是:甲城市只有一个“峰”,乙市有两个“峰”。教学反思:第3课教学内容:练习四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要求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2、能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把统计图补充完整。3、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与同伴交流教学重点:6进一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批注一、回顾知识点1、在“统计”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你能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吗?二、指导练习1、第1题:(1)理解题意。说说这幅统计图反映的是什么内容?(2)说说你从这幅统计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3)独立思考问题后与同伴交流想法。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引导学生理解答案。2、第2题:(1)问:这道题让我们干什么?(2)你打算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为什么?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3)学生操作完成。(4)交流后完善统计图。(5)说说你从统计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反映的是几种不同数量的多少;而复式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几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1)商业、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其它行业人数增加了;农业、运输业人数减少了。(2)商业增加人数最多,运输业减少人数最多。(3)这个地区人口增加了,直观地看,2001年的条形放在一起比1991年多。因为复式折线统计图能体现两组数据增减变化情况,所以选画复式折线统计图。7三、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学反思:第4课教学内容:第65页的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通过实践,学生更进一步的整理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发现问题,从而决定用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这些数据。教学重点:从统计表里收集信息,并能用这些信息分析问题。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信息绘制统计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批注一、实践活动统计学生的身高,为学习统计提供了很好的数据资源。测量身高的活动可以贯穿整个小学学习阶段,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要有所不同。本次测量身高,旨在学生把每年测量身高的数据保留下来,养成保存资料的习惯。这个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经历收8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运用学习的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1、课前布置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首先指导学生将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汇总,完成统计表。教材提供了一个身高段的划分,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身高段。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以及统计图的特点,选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你选择什么统计图来表示?)3、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汇总后的数据和统计图发现信息,比较男女生身高分布的不同。让学生主动去探讨。让学生进行比较,从数据中比较信息。4、让学生看书中提供的图片,以直观的形式表示各身高段学生的人数。学生将自己班级与这个班的身高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还可以分析从总体上看哪个班的身高一些。如果学生感兴趣的话,老师也可以把自己班同学的身高拍成照片。使学生体会到数据统计的作用,学生的回答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二、巩固练习,复习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与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你的收获吧。学生记录数据,并完成统计表及统计图。教学反思:9第5课教学内容:练习课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要求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2、能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把统计图补充完整。3、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与同伴交流。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第1课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将进一步巩固数学与体育、比的认识、统计这三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2、学生要能根据这三个单元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整理与复习,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喜悦,体验到学以10致用的快乐。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数学与体育、比的认识、统计这三个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掌握水平。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2枝不同颜色的彩笔。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过程备注一、整理框架图数学与体育(1)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2)能进行有关营养成分的简单计算;(3)能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距离。比的认识(1)比的意义(2)比的化简(3)比的应用统计(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二、计算部分1、书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得出结果,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答案:9:7;2:1;120:1;120,速度;Π:1,Π,圆周率。全班交流。说一说单元学过的学习方法,以及遇到的学习难题汇报计算结果,说一说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及依据。能否针对(3)(4)小题中速度和圆周率举出类似的例子。112、书第2题鼓励学生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能力。3、第3题巩固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的认识,鼓励学生从图中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可以从图上分别看到六个年级男生、女生人数的变化情况,还可以对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还可以估计出六个年级男女生的平均数都在75-80之间。三、作业布置1、填一填(1)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2:3,周长比是(),面积比是()。(2)13元可以买2千克鸡蛋,总价和数量的比是(),比值是(),这个比值表示的是()。(3)汽车4小时行160千米,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值是(),这个比值表示的是()。对第(2)题,全班交流时,只要学生的回答合理即可。如:冰箱在销售的过程中只有一次由生到降的过程,而热水器有两次。(1)操作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组织展示和交流。(2)讨论根据上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只要学生的回答是合理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2、化简下面各比30:1501:3/81/16:1/22/3:102.5:60.5:4.825:5/63/4:3/2教学反思:12第2课时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将进一步巩固数学与体育、比的认识、统计这三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2、学生要能根据这三个单元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整理与复习,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喜悦,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快乐。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数学与体育、比的认识、统计这三个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掌握水平。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过程备注一、整理和复习“比的认识”这一单元1、在本单元中,你学会了什么?(1)比的意义:表示两个数相除。从而引出比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化简比:分三类,把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可以根据比的意义,也可以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比化简成最简整数比。(3)比的应用:找准所给数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