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研究与写作张肇丰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上海教育科研》杂志2011.9教师的研究与写作一、教师为什么要写作二、什么是教师的实践研究三、教师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一、教师为什么要写作A.“学校有要求”;B.“评职称”;C.“自身专业发展”;D.“个人兴趣爱好”。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存、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ABCD高写作水平低“到自己心目中的天堂去旅行”高峰体验理论“在任何情景下,你有过一种短暂的、突发的、奇妙惊喜的、敬畏的情绪体验,感觉自我,空间在消失或扩展,那就是一种高峰体验。”(理查德)高峰体验:达到生命的最佳状态高原体验:一种通过时间、努力、修炼、奉献达到的一种心灵境界(宇航员——行业优秀者)优秀教师对写作意义的认识肖川:造就教师书卷气的有效途径王栋生:教师应当是优秀的表达者(吴非)窦桂梅:写,改变了你生命的属性通过研究和写作之路攀登顶峰成为一个有追求的教师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成为一个有境界的教师关于教师写作意义的质疑和回应一种流行的说法:教师的研究是实践研究,因此重要的是“做”而不是“写”。一个认识的误区:错误在于把研究与写作割裂开来,把写作当作研究的副产品,而没有认识到写作是研究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写作是记录积累材料的必要手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抓住第一感觉写作是反思的重要载体“做是做了很多,但说不清楚。”“做的比说的好,说的比写的好。”一味强调“做”,只能说是“实践”,不能算是“研究”。要将隐性知识显性化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中,澄清问题,理解意义,提炼价值,阐明思路。写作也是为了交流和评价“为自己而不是为他人研究”教师的实践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它的成败得失需要由公共评价机制来权衡“私下地研究在我们看来简直称不上研究”(斯腾豪斯)范·梅南等人文教育学者强调:人文科学的研究是一种写作的形式。写作是我们的方法。研究不只是涉及写作,研究就是写作。——《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二、什么是教师的实践研究(一)《关于“教师研究”的问题讨论》1.教师的研究与专家的研究有什么区别?2.教研活动算不算做研究?3.教育叙事、教育随笔能不能算研究成果?4.课题研究是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能力?5.教师研究需要什么样的规范?参见《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第6~12期有关争鸣文章教师研究特殊论胡兴宏:《群众性教育科研的追求》(2010年第7期)柳夕浪:《为教师研究正名》(第8期)、(《教师研究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郑金洲:《教师研究的性质》(第10期)共同研究规范论潘国青:《中小学教师能否“探索教育规律”》(第7期)刘良华:《教师研究与专家研究的大同小异》(第9期)、(《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华东师大出版社)崔允漷:《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规范》(《有效教学》,华东师大出版社)两个比喻与两种观点(1)教师研究特殊论刘翔在运动场跑步跨栏,老头老太在打公园里太极拳,专业运动员与体锻爱好者追求的目标几乎完全不同,有必要遵循相同的规范吗?(胡兴宏)(2)共同研究规范论不能因研究者的身份不同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规范,所以很难想象如果医生所遵循的方法规范与医学院教授所采用的不一致,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崔允漷)由此形成两种实践研究的理解与路径广义的实践研究(泛化研究),强调研究活动过程价值的体现(教育教学效果)不强调文本写作,特别是不看重论文和研究报告的文本形式,提倡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撰写教案设计、教育叙事、反思笔记等。狭义的实践研究(规范研究),不仅重视研究的过程,也重视研究的结果(理性认识)主张依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方法,选择应用适当的文本形式,主要包括论文和案例两大类。泛化的实践研究的利弊分析利: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不做课题,照样精彩。弊:入门不难,提高却不易。主要靠个人的体验感悟。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泛化与规范,都有先行者的成功范例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备课备两头)外部因素:工作环境、教研氛围、进修培训、参与课题等内部因素:教学水平、研究经验、写作能力以及个性特长等(如写叙事与写论文的选择)(二)关于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1)经典方法:思辨研究、经验总结、实证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资料研究、历史研究、教育统计、教育测量。(2)新兴概念:行动研究、质的研究、量的研究、人文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课例研究、教学反思、反思笔记、教育随笔、教育日志、现象学研究、解释学研究。(3)特色说法:“磨课”、“赛课”、集体备课、小课题研究、项目研究、校本教研、网络教研、教师沙龙、实践共同体……各种研究方法的终极追求人的一切正面行为都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教育研究主要是求真与求善日常工作主要是求善研究方法的两大基本范畴求善求真——————————————价值判断事实判断合理性有效性(好与坏,善与恶)(真与假,有与无)主观解释客观描述思辨研究实证研究逻辑推理事实材料——————————————应然研究实然研究偏于应然研究的选题试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与意义“轻负担,高质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加强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几点思考高考招生实名推荐制之我见教师流动制应该缓行(呼唤……;必须……;实施……,促进……)偏于实然研究的选题1.国内外有效教学理论研究述评2.中学数学学科课堂提问的现状研究3.近年来薄弱初中教改的成功经验及其教学模式4.运用“讲解”和“质疑讨论”教《数的整除》一章的效果比较5.小学生抄写生字四遍与八遍的效果比较试验6.“自学导练”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三三六自主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诱思探究教学;两案合一,两本合一……逻辑思辨哲理研究(应然研究)感悟体验文献研究(历史研究)观察实证研究调查研究访谈(实然研究)问卷实验研究经验总结实践研究行动研究实践研究的基本性质和方法性质:实践研究既“求善”又“求真”,往往是在价值判断与采取行动之间不断地往复和协调。方法:经验总结、行动研究是少量的哲理研究、应然研究与更多的实证研究、实然研究的结合体经验总结的基本方法价值判断——收集材料——分类比较——提炼概括(可能多次循环往复)从一般经验上升到科学经验《防治学业不良的教育方法》比较与归类(好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差异)1.根据学生不同基础特点,随时进行个别指导(67%,37%)2.经常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矫正调节(58%,35%)3.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81%,56%)4.分析学生基础,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69%,48%)5.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意义教育,树立榜样(82%,62%)6.认真备课,加深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把握(65%,46%)7.开展学习竞赛,增强学生竞争意识(35%,17%)8.及时检查诊断,找出困难所在(73%,37%)9.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67%,44%)10.发现长处,及时鼓励(88%,67%)11.适当降低教学要求(13%,2%)《防治学业不良的教育方法》比较与归类(一般教师的常用方法)1.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纪律和学习常规2.加强家校联系,争取家长配合3.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4.增加练习、作业,巩固对知识的掌握5.批评教育,晓以利害6.走访家长,争取配合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设想——行动——反思——改进(计划—执行—检查—总结)一项行动研究的设计(一)一、问题与假设1.学生为什么老是出错?(提出问题)2.已有哪些解决的方法?(情报资料研究)(1)加强订正(2)分类讲解(3)每人一本“错题集”(4)“说错”3.已有解决方法的利弊?(价值判断、理论研究)强化记忆、理论指导、个别化学习、缄默知识4.我设想的一种有效方法(提出假设)一项行动研究的设计(二)一、问题与假设写“数学日记”二、方法与过程1.第一步:作业中夹纸条2.第二步:每周一篇日记3.第三步:每月选编成册4.第四步:学生参与选编5.……三、结果与讨论当前实践研究的误区把行动研究做成了经验总结把经验总结做成了思辨研究把思辨研究做成了感悟体验三、教师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寻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选择最合适的研究和写作方式(一)反思性的教育教学笔记(二)叙事性的案例研究(三)论文和研究报告(一)教育笔记《教育日记伴我成长》1.记录一些名言警句2.记录成功的教育事例3.记下失败的事例4.记重要的教育理念5.记下和学生的交流6.记录自己的观察和实验7.记录从其他老师那里得到的间接经验一位特级教师的“作文”箴言一天,我校的语文特级教师,我当年的语文老师,偶然翻看了我的教育日记,点了点头,说要借去一看。他是非常有名望的老师,国学功力深厚异常。一周以后,就像当年给我上课一样,对我的“作文”提出了建议:1.每一则日记要有一个主题2.所记日记,要有一个标题3.重复的事情不再记4.一段时间应该有一个记录的中心5.要经常整理自己的教育日记(擦黑板)反思的内涵与水平杜威:反省思维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哈贝马斯、范·梅南、申继亮等:技术性反思理解性反思批判性反思《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分析》[奥数名师指导]鸡兔同笼问题(20头,46足)共有四种解决办法:1.列表法(五年级课本要求掌握);2.假设与置换法(中国古代流传的方法);3.玻利亚跳舞法(西方解法);4.方程法(一元一次方程,四年级课本要求掌握)。个人认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最为简洁易懂的方法为第二种假设法,解法:A.假设所有的头都是鸡,20×2=40足,46-40=6足(与实际相比,差六足)B.置换,换一次增加两条腿,4-2=2足C.6÷2=3兔,20-3=17鸡注意:这种办法的关键是要保证其中一个量(头)不变。但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方程解决是最为简单的;而对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可能玻利亚跳舞法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这也许也可以理解为是因材施教吧。《“鸡兔同笼”教学新解》我在思考如下几个教学疑问时,也将目光聚焦到“鸡兔同笼”:一是各科学习方法有着一定的共性,但是否有着“属于数学”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不是应该在各年级的教学中有所渗透,有所明示?二是尽管“鸡兔同笼”各年级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但对于六年级而言,是否可以“从已有的经验出发,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认识数学?好多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数学时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是否与他们缺乏必要的“模型”意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有关?三是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教育哲学》中说:“数学是模式的科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就在于帮助学习者逐步建立与发展分析模式、应用模式、建构模式与欣赏模式的能力”,……我进行了教学尝试。《生命的色彩》我的课堂随笔集《用生命润泽生命——孙明霞的生命化课堂》,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有朋友问我:“你这本书写了多长时间?”“你什么时候开始计划写书的?”也有的朋友很同情地说:“你太不容易了,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些问题。我的写作从没想到要出版、要发表,只是随意地记录着我的教育生活,记录着我对教学的思考,压根不曾计划要出一本书。我更没有感到“不容易”,因为我并不是在“艰难”地“坚持”写作,而是一种生活常态,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怎么能说是“不容易”呢?——选自“1+1教育网/明霞博客”教育笔记算不算研究成果?情况复杂,不能一概而论。教育笔记集中体现了一些非常规非正式的文本所具有的随意性、个人化、无定型的特点,体现了一些非正式写作特有的功能作用。从理论上和历史上说,……从实践上和评价上说,……(二)叙事性的案例研究一个有关教育情境的故事。一个好的案例=生动的故事+精彩的点评。案例研究,主要是指以叙事为主要方式对特定情境及其意义进行的描述和诠释。《一个素质教育进课堂的生动案例》有口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