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是毛泽东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泽东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人民日报》社论材料二: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邓小平文选》(1)根据材料一,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2)根据材料二,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材料一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坚持“左”错误。材料二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混淆概念。共同:都没有把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加以区别。中共党史上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发生时间主要内容理论成果建国以前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社会主义新中国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变不发达的中国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邓小平理论第一次第二次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简而言之,邓小平理论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中国要进行改革开放的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一、伟大的转折1、“文革”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两个凡是”的内容是什么?错在哪里?说明了什么问题?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错误在于利用了人民热爱领袖、拥护毛泽东思想的淳朴感情,打着维护毛泽东的旗号,对毛泽东生前的决策和指示不作任何分析,神话领袖,是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表现,违反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说明“左”倾错误指导思想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一、伟大的转折2、邓小平为实现伟大转折进行的不懈努力a.邓小平最早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指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b.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内容:阐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意义: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c、伟大宣言书的提出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准备时期)一、伟大的转折(1)时间:(2)内容:(3)意义:1978年12月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2、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地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系统地概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知识拓展】: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内涵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范畴,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内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前提和政治保证,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3、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在家人和有关人员陪同下,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回到北京后,他又视察了首钢。邓小平在南方各地巡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称为“南方谈话”。“南方谈话”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1)内容: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新概括:“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3、成熟并形成体系:(1)内容:(2)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南方谈话”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高度,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3)意义:“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4、最终形成并写入党章: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小结: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四次会议和一次南巡)过程主要理论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十三大成熟并成体系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体系完整1992年中共十四大最终形成结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特色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本质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中共十五大一、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1、指导思想:2、建设道路:3、社会发展阶段:4、基本路线:5、社会主义的本质:6、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7、经济体制: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三、在祖国统一问题上: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2、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3、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提出的背景: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国内:①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②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2、创立及内涵:创立: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首次明确提出;2001年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全面阐述;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内容: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执政为民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个代表”思想的辩证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统一整体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基础与根本灵魂与先导本质与归宿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先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三个代表”思想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时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22日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选举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的几届几中全会是什么意思?1.“届”:用于定期的会议,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新的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每届任期5年。但由于政治运动等原因,九大直到1969年才召开,而十大、十一大均比党章规定提前一年召开,到了1982年的十二大及以后各次党代会,才真正按“八大”确定的党章的规定,5年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我们某次党代会的中央委员会议为“几届几中全会”。2.“中”:是指中共中央委员会议。如“七届二中全会”就是指七大的党代表选出来的中央委员召开的第二次中央委员会议。小结:解决的问题精髓作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回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