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2、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第一部分•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板书:跳水。)•《跳水》是谁写的?你还知道什么?•列夫•托尔斯泰•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等。•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学语文书。•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等。•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3、再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zī)牙咧(liě)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枝枪。他本来是想找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人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候太长。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2、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用几个字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课文梗概•《跳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跳水》中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源自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极大的人格魅力。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划分为四段,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课时•一、导入课题:我们继续学习跳水。朗读课文。二、自主学习课文1、思考题: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要求:•(1)学生自己读书做批注笔记。•(2)小组内互相交流个人收获。•(3)汇报交流。•2、小组合作学习•三、品读感悟,理解重点部分。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但对课文做了细致的学习,而且还做了认真的讨论探究,这对我们学习文章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尝读书的果实。学生品读课文中的段落。•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坐在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和爪子撕。(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2)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反而“笑的声音更大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引导: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3)猴子一边不断往上爬,一边回过头来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引导:•区分“气急了”与“气极了”,体会孩子“气极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1)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②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脚底下就摇晃起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2)指导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引导: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3、看到这里紧张吗?你想救他吗?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赶快想办法,时间可不等人啊!•(各抒己见。)•(找海绵垫(床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胯恒柠•4、这些办法实际上都不能行,那么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读课文第7自然段。说说船长为什么这样做?•第5自然段•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枝枪。他本来是想找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5、研究: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展开辩论。)•从课文中找出根据,说明父亲不会开枪。•当孩子跳进海里后,二十几个水手已经跳进大海了。说明船长已经提前部署好了。•6、“四十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红字的意思。•1.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2.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回身来。•1.说明猴子当时猴子吧孩子逼急了。•2.说明孩子所处的情况很危急。•四、总结全文。1、总结全文。2、学习课文后,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这篇课文作者就是要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3、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你做错了事,要敢于回头,不要怕别人笑话。你为了一顶帽子,差点失足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你想过没有,万一失足,你会给亲人、朋友带来多么大的痛苦。你为了赢回一点儿面子,险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后做事一定要想想后果……)•五、拓展延伸。1、孩子被救上来以后,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展开想象,说一说,再写下来。•2、如果你当时也在船上,回到家,你向亲人讲述这件事后会怎样说?•六、作业设计: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2、预习《沙漠之舟》。•课文背景•《跳水》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紧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这篇课文情节紧张、惊险,描写生动。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抓住“情况危急”和“急中生智”两点内容来学习。本课的教学我并不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重视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如进行拓展思维练习: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和孩子都会说些什么?还有什么解救孩子的办法?船长逼孩子跳水时是怎么想的?在教学前,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片段】•片断一:•总结:孩子往前走,危险;走到头也转不了身,真是走上了“绝路”,此时作为父亲的船长是怎样做的呢?•用枪“逼”•你能体会一位父亲当时的心情吗?•出示: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心想:(),就立刻瞄准儿子,同时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父亲此时一定很焦急,他肯定想:呀,这孩子怎么站到那上面去了呢?哦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把他从上面救下来呢?•有没有具体措施呢?(指前一句)看看父亲手里拿着什么?•父亲此时想:我一定要找一个最快捷的办法,分秒必争,赶快把孩子就下来.哎,对了,我不是有枪吗?用枪把他逼下来.•当时的情况十分紧急,父亲想出用枪逼孩子跳水的绝妙办法。•讨论: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不是最好的办法?船长如果不用枪“逼”孩子行不行?•不行,因为孩子已经在上面摇摇晃晃,稍一犹豫,就有可能摔在甲板上。•父亲的这个办法是最快捷的办法,跳下水可能受伤,但要比摔在甲板上没救了要好,是有生的希望的.•父亲的这个办法是急中生智的好办法,用枪逼孩子既快又安全.•可见父亲在紧要关头的胆略和智慧。•(智慧)•【评析】•在阅读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但是这种训练应该与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起来,要有助于学生去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而不是不加分析地认为学生想得越多越好。•因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不在前面部分,而在课文的最后两节,主要想说明船长的当机立断、沉着果敢。我要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就应该围绕这个教学重点进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阅读课文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思维理解方面的要求,要适当地交给学生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的方法。通过讨论,去排除那些不合理或不可能的解救办法后,“船长强逼儿子跳水”这一办法才显出其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