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突发疫情案例分析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付俊杰2010年6月甲肝基础知识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粪——口(水、食品、密接)高危人群:2~16岁(随现场来定)潜伏期:15~45天,平均30天疫情情况2006年11月28日至2007年1月16日,花厅镇共有30人患甲型肝炎,无重症甲肝患者。多为花厅镇小学生,还有4例幼儿园上饶县其它乡镇有散在甲肝,但花厅镇附近的广丰县某乡有甲肝爆发。江西背景已采取措施刚刚开始:密接接种丙球,其它接种甲肝疫苗学校幼儿园消毒、晨检宣传进行了初步流调。是否有不妥之处?花厅镇基本情况花厅镇位于上饶县境东南部,东与广丰县横山镇毗邻,南界五府山镇,西邻铁山乡与田墩镇,北接广丰县枧底镇。面积80.43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92个自然村,人口31445人,常住户7586户。花厅中心小学现有在校生1026人,分布在6个年级的21个班级里,教职工50人,有一个职工食堂,校内没有小卖部,学生全部为走读生,不在食堂用餐。学校用水为校内井水,将水抽到蓄水池,再二次供水,在距离井不足1.5米处有一条排污渠与之相邻。学生课间饮水为自带水或直接饮用自来水。还缺少什么?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主要产业、环境情况,因为当地初步判断是学校引起。爆发调查第一步:核实诊断听报告采样(水、血)、检测首发个案对花厅镇的卫生、生活习惯、饮水、幼儿园情况调查。请当地人培同。停止在花厅镇接种疫苗。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地区分布:30例病例均居住在花厅村。年龄分布:患者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3岁,发病人数以6-8岁居多。班级分布:30个患者除了4名来自新星幼儿园,1名来自花厅镇枫岭学前班,其余25人均是花厅中心小学学生。而在花厅小学的学生又以一年级(与2000年开展过普种有关)为最多(12人)。时间分布:从06年11月28日第1个病例发生后,每隔5-10天左右就会有新发病例出现,直至1月1日-1月6日出现了第一个病例的聚集。1月9-16日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意义:集中和分散06年11月-07年1月花厅镇甲肝发病情况0123456711月28日12月5日12月12日12月19日12月26日1月2日1月9日日期病例数(例)花厅中心小学甲肝患者年级分布图02468101214中小一中小二中小三中小四中小五年级人数(个)首发个案调查首发病例杨思慧,男,12岁,花厅中心小学5年级2班学生,2006年11月28日开始出现乏力、纳差、厌油、腹痛、巩膜黄染、尿黄等症状,12月5日在上饶县人民医院就诊,ALT升高(75IU/L),抗HAV-IgM阳性。平时有喝生水的习惯。2006年12月10日,其弟杨思庆、杨思佳在上饶县人民医院检查中又发现抗HAV-IgM阳性,12月18日,其堂妹阙小丽又因感到纳差、厌油、乏力而到同一家医院就诊,遂被诊断为甲肝。到了2007年1月1日、3日其邻居陈龙、陈健也被发现患有甲肝。是否有新情况?注意:家庭聚集性,是否有多家,重新考率传播途径、危险因素、密接范围措施:重新调查询问病人间的联系。危险因素调查1、1999年和2000年上饶县开展了学龄儿童甲肝疫苗的普种。经过6年,有免疫的人群基本在14岁以上。此次发病人群集中在3~13岁与此相吻合。免疫空白学校生活饮用水从水井中抽取,并经过二次供水设施(蓄水池)后提供给学生。学校未给学生提供开水,学生通过水龙头喝生水,经常出现多个学生用同一个水龙头饮水的现象。对学校井水及部分学生自家井水采样检测,细菌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个别样本的大肠菌群检测也呈阳性。当地卫生习惯不好,比较差人口密集,较多外来人口,到中心小学陪读,家长打工(挖煤),水渠上游洗马桶,下游洗菜。所发现的30个病例中,有12人分别来自5个家庭,都是兄弟姐妹关系。并且同一家的孩子之间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而且从当地的传染源没有得到隔离,被污染的水源和外环境也没有消毒,再加之当地密集的人口和居住环境,以及平时不良的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来看因此传播途径既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污染水、食品传播。建议和控制措施1、对所有的甲肝患者,必须在上饶县人民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学生患者必须凭出院证明方可回校上课;2、对已经发生甲肝的托幼机构立即实行停课整顿;3、整顿校园的卫生环境。对小学内的教师、课桌椅、食堂、水源、厕所等进行全面消毒;4、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甲肝等肠道传染病的宣传工作;5、对全镇所有未发病的教师及甲肝患儿的密切接触者应急接种丙种球蛋白,一个月后再接种甲肝疫苗。6、加强食品、饮水卫生管理,防止病从口入。7、继续开展病例搜索和疫情监测工作。以下问题可供思考医疗保险的问题应急接种的得与失疫苗的价格谢谢!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