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GJ-2009-0172设计阶段D出版状态B-03版次0小洋山高泥滩围填促淤试验工程陆域形成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上海2009年05月I编制:刘丽娜校核:杨旭东审核:刘家才审定:黄明毅II目录一、设计依据.............................................................................................1二、工程概况及设计内容........................................................................1三、设计条件.............................................................................................23.1水文条件.........................................................................................23.2地质条件.........................................................................................4五、工程内容及相关技术要求................................................................55.1围堤工程.........................................................................................55.2吹填工程.........................................................................................85.3爆破炸礁工程................................................................................9六、主要工程量......................................................................................10七、工程检测与监测要求......................................................................107.1概述...............................................................................................107.2监测内容与要求..........................................................................117.3砂质检测内容与要求..................................................................12八、注意事项...........................................................................................131一、设计依据1.《小洋山高泥滩围填促淤陆域形成工程设计方案的调整》及其评审意见和相关会议纪要。2.《小洋山高泥滩围填促淤实验工程设计方案》(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07年6月)。3.《小洋山高泥滩围填促淤实验工程A区陆域形成工前测量技术报告》(中交三航院勘察工程有限公司,2008年12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67-98)《防坡堤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8-98)《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J215-98)《海港水文规范》(JTJ213-98)《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225-98)《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二、工程概况及设计内容本工程位于小洋山东侧的高泥沙滩海域,本次陆域形成工程是小洋山高泥滩围填促淤实验工程的后续工程。2008年3月,高泥滩区域北侧的1#围堤和东侧2#围堤相继开工,纳潮促淤。2008年12月由中交三航院勘察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小洋山高泥滩围填促淤实验工程A区陆域形成工前测技术报告》表明,目前高泥滩区域平均的天然泥面标高较高,已经达到1.0m,该区域在短时间内不会再有很大的淤积量,并且淤积主要以悬沙为主,颗粒极细、强度较低、不利于后期的地基处理。因此目前适宜在该区开展后续吹填成陆。2因待建工程位于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北侧,一期工程的排水系通过1#、2#、5#三个排水口排入高泥滩海域,故本次施工图设计须保障洋山深水港区一期的排水畅通,在高泥滩陆域形成区域南侧建设封闭边界,并在形成的封闭区域内吹填成陆。边界形成包括永久排水通道围堰和临时围堰两个大的部分,本工程内容概况见表1。表1工程内容概况项目永久围堰临时围堰陆域形成炸礁工程量375米1195米成陆面积库容量1.85万方约80万平方米440万方三、设计条件3.1水文条件3.1.1基准面关系本工程潮位及设计高程均以小洋山理论最低潮面作为起算面,小洋山站各基准面之间关系见图1:图1小洋山站各基准面之间关系图3.1.2潮汐洋山深水港区所处的崎岖列岛海域潮汐主要受东海前进波控制,本海域潮汐日不等现象较明显,一般表现为从春分至秋分夜潮大于日3潮、从秋分至春分日潮大于夜潮。本海域潮汐强度为中等,年平均潮差为2.75m。平均涨潮历时为5:51,平均落潮历时为6:34。(1)潮位特征值据洋山港区小洋山验潮站近年潮位数据统计,工程海域潮位特征值如下:最高高潮位5.73m(1997.8.18)最低低潮位-0.23m(2001.3.10)平均高潮位3.88m平均低潮位1.14m平均海平面2.54m最大潮差5.03m平均潮差2.74m小洋山增、减水集中在30~50cm之间,增、减水50~100cm现象较少发生,尚未出现≥100cm增减水现象。最大增水值95cm、最大减水值56cm,均发生在9711台风过程中。小洋山最大增水值95cm、实测最高潮位573cm,已超过50年一遇极端高潮值。(2)设计水位根据南科院的《小洋山港区配套开发海堤工程设计波浪要素推算》报告,各设计水位如下:设计高水位4.51m(高潮累积频率10%潮位)设计低水位0.59m(低潮累积频率90%潮位)极端高水位5.85m(五十年一遇高水位)极端低水位-0.23m(五十年一遇低水位)43.1.3潮流、波浪和泥沙条件待建陆域形成工程的形成范围为:建设中的2#围堤为陆域东边界;北侧建设中的1#围堤为陆域北部边界,这两条围堤已经将高泥滩区域围成了一个有掩护的区域,本次工程仅靠近1#围堤口门处很小一部分会受到外海动力要素的直接影响,该处波浪特征根据工程附近测波资料分析,详见表2。对其它水文条件不再赘述,详细资料见《小洋山高泥滩围填促淤实验工程设计方案》。表2NNE~NE向10年一遇设计波要素表(m、s、m/s)水位点位H1%H5%H13%TLC极端高水位点a4.123.593.186.444.696.98设计高水位点a3.533.112.776.440.976.40设计低水位点a0.740.700.646.419.543.05极端低水位点a3.2地质条件3.2.1地形地貌拟建工程位于小洋山的东侧,场地内地形整体起伏不大,拟建陆域形成区域的东南端与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北侧临时围堰相连,西北端与小洋山相连,为高泥沙滩海域。2008年3月,1#、2#围堤的建设,促进了海砂沉淀淤积。根据2008年12月由中交三航院勘察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小洋山高泥滩围填促淤实验工程A区陆域形成工前测技术报告》,目前高泥滩区域天然泥面高程在0.0m~2.6m之间,平均泥面高程已经达到1.0m,整体呈现东北角低,西南角高的平坦走势,地貌属海蚀岛礁泥质、砂质岩岸地貌。由于工程环境和条件所限,没有在高泥滩成陆区域布置工前钻孔,因此参照临近工程地质的历史资料对拟建工程区域进行分析。选5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港区后方高架段(陆域形成、围堤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GL10和GL11。3.2.2代表钻孔特征分析选取的代表钻孔土层整体情况良好,以灰黄色粉质粘土为主,到达岩基的钻孔深度为30~40m,中间夹杂两层厚度约2m的淤积夹层,表层现在有大约2m的浮淤层,但是可以通过施工技术处理,对整体稳定无显著影响。四、设计标准本工程陆域形成标高为6.5m;永久排水通道围堰堤顶高程6.5m;围堰顶浆砌块石挡墙顶高程7.0m。临时围堰堤顶高程6.5m;施工子堰顶高程7.0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陆域形成标准:需满足地基加固设备的进场施工要求,地基承载力大于40kPa。排水通道围堰设计标准:按十年一遇的波浪和基本不越浪的条件设计。五、工程内容及相关技术要求5.1围堤工程5.1.1永久排水通道围堰根据“平面布置图”,待建工程区域的西北侧,靠近1#围堤口门处,建设永久排水通道围堰,保留部分海礁石景。其具体结构图详见“围堰断面图一”。6永久排水通道围堰采用冲灌袋装砂堤心的斜坡堤结构,防浪墙顶高程7.0m,堤顶高程6.5m,堤顶宽度5m,堤长375m。护面采用无纺布加250mm碎石找平层,外设250mm干砌块石。永久排水通道围堰采用分两层形成的设计,以4.0m标高为分界点,与陆域的吹填相结合,即围堰下层做好之后,吹填后方陆域,然后继续做好围堰上层结构,形成最终断面,其施工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以下几点。(1)土工布倒滤层铺设A.材质要求土工布应有厂家随产品提供的产品性能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倒滤层土工布采用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技术指标见表3:表3土工布技术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单位质量g/m2≥450厚度mm≥3.1纵、横向断裂强度kN/m>22.5纵、横向断裂伸长率%40~80纵、横向撕破强力%>0.63CBR顶破强力kN>4.0孔径O90mm0.07~0.2垂直渗透系数cm/s>0.02B.施工要点:土工布用工业缝纫机缝制成需要的规格尺寸,然后折叠好,用细绳捆扎运至现场。人工将布展开并按设计要求铺放。铺设前要清除地面突起物,土工布铺放时应留有褶皱松紧适宜,土工布铺设时外侧应留1.0m左右的余量;土工布铺设时搭接长度不小于500mm,缝接时,7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线缝两道,现场缝制。土工布倒滤层上铺设袋装碎石垫层前,应检查土工布是否有损坏,同时上部垫层的施工不得对土工布造成破坏,如发现破损,应及时修补。土工布下部垫层要整平,倒滤层应铺实,不得悬空设置。铺设后,土工布应及时覆盖。每个施工段完成后,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然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2)冲灌袋装砂袋体A.材质要求充填袋袋布应有厂家随产品提供的产品性能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把好材料关,除有出厂合格证外每批材料必须抽样检验,杜绝不合格材料的使用。大型充填袋制作前详细检查布料质量,对有破损、孔洞、经纬密度明显疏密不均,质地老化等明显影响质量的布料一律不准使用。充填袋袋布为防老化编织袋,技术指标见表4:表4160g/m2防老化编织袋技术指标名称测试项目选用织物质量(g/m2)≥160抗拉强度纵(N/50mm)≥1200横(N/50mm)≥1150延伸率纵(%)≤25横(%)≤25缝边向强度边向(N)≥580底向(N)≥520防老化强度保持率(%)≥90耐热性无黏着、熔痕等异常情况耐跌落性袋不破裂、包装物不漏失85.1.2临时围堰待建工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