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报告阅读(2009·福州市第二次质量检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当前经济形势对就业有何冲击?新华网北京11月20日电金融危机究竟对我国就业形势带来哪些冲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30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发现:10月份以来就业形势发生变化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介绍,今年①1到9月份,我们国家的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登记失业率得到有效的控制。进入10月份以来,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前9个月每个月的平均增速是9%。进入10月份,新增就业的增速是8%。张小建说:“这也是最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了连续增长后的增速下降。”企业的用工需求出现下滑。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张小建表示,部分企业招工用人的需求明显下降,会导致今年底到明年②用工的减少。企业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张小建说,据我们重点监测显示,第三季度我们监测的企业有一半存在岗位流失的情况,而且新增加的岗位和流失的岗位增减相抵,出现了负数。预计:失业率到年底有所增长,但目标能够完成从前10个月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达1020万人,已经提前完成全年1000万的目标任务。然而,目前还有一批企业现在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况,没有和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但职工确实是在放长假、等订单,或者生产自救,处于隐性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预计,今年年底到明年失业率肯定要比现在的4.0%有一个增长。面对严峻的挑战,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4.5%的目标能否完成呢?张小建表示:“今年底完成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的目标还是没有问题的。”为了能够保持就业的增长,有效地控制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采取四个方面措施:一是千方百计地帮助那些目前正在停产、半停产的企业,稳定员工队伍,防止隐性失业变成显性失业,从而减少整个社会的失业。二是促使扩大就业和扩大内需能够更紧密地结合,努力支持那些正在发展的,经营状况比较良好的企业,来继续扩大就业,保证就业的增长。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统筹安排各类人员的就业,重点帮助城市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要兼顾重点行业的农民工。四是在全社会组织开展大规模的职业培训,将更多的城乡劳动者组织到职业培训中来,使得劳动者在提高就业能力和素质的同时,能够使失业找工作者处于一个积极准备就业的状态,而不是散落在社会上。判断:明年二季度就业形势会好转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还是比较好的,特别是中央出台了十项重大举措,在三年内将投资4万亿元用于扩大内需,这对拉动就业有重要作用。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研究支持轻纺工业发展,据介绍,全国有4000万人在这个行业就业,支持轻纺工业发展对于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非常重要。张小建说:“基于这些考虑,预计明年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还能够保持。”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判断,明年一季度就业形势会出现更大的困难,但是从二季度开始就业的局势就会好转,总的就业人员的数量和今年相比会略有下降。【注】①“今年”指的是2008年。②“明年”指的是2009年。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下降,是因为部分企业招工用人的需求明显下降。B.进入10月份以来,前9个月基本保持稳定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C.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重点监测,全年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存在岗位流失的情况。D.扩大内需有助于扩大就业。E.明年的就业局势将呈现一条先降后升的曲线。AC考查对新闻文本的基本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考生要按照题目的要求摘出、调整、组合文中的有效信息,按照题目的规定写出答案。3.依据文末所做的判断,联系社会实际,探究分析其中的理由。【参考答案】困难的理由:①据报载,返城农民工能找到工作职位的只有50%左右。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形势严峻。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停产、半停产或转行。④贸易出口受阻,大量产品滞销,等等。好转的理由:①国家出台十大举措,将投入4万亿元用于扩大内需。②在全社会组织开展大规模的职业培训。③研究生扩招,高校试行应届生返校接受继续教育,鼓励部分毕业生自主创业。④对不解聘员工的企业实行减免税,等等。(以上从“困难”“好转”两方面各举出2个理由并加以简析即可)考查在把握新闻文本基本特征和主要信息的基础上,能否深入思考,对文本的观点、倾向、影响等做出准确的认识和判断的能力。(2010·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梁衡“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2006年1月1日,中国将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摘自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11月7日在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的致辞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相对于越用越少、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这些能源可谓循环往复、取之不竭。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专门立法来保护它们的开发呢?原来这阳光、这风、这些生物等并不自由。我们歌颂阳光的美丽,羡慕风的来去,欣赏生物的多姿,①其实它们受着许多束缚,满肚子委屈。阳光不远万里来到地球,不只是为了红几朵花、绿几棵树,它还能发电、供热,能让汽车跑,能让电灯亮。科学家说,晴天太阳照着的每一平方米就蕴藏着1千瓦时左右的能量。风儿在地球上飘荡,也不只是为了来一点凉爽、送几片白帆,它还有更大的力量,却无用武之地,所以就恼怒、狂躁。你看那台风、飓风、龙卷风是怎样地拍胸怒吼!地球上除人类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生物,不过它们只是无奈地独处,兰在幽谷无人问,花自飘零水自流,②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呢?阳光、风、水、生物、地热、海洋有这么多本事,为什么不使出来呢?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的认识所限,有眼不识金镶玉,轻慢了它们,它们当然就不出力。这好办,随着科学的进步,观念的转变,会纠正的。二是人们的固执,明知可用就是不用,甚至不许别人用。原来能源一族也和人类社会一样,新旧之间会明争暗斗,抢位置、争高低,先来的见不得后到的,强势者挤兑着弱小的。新能源的开发当然要投资,旧能源说,何苦呢,照旧用我不更省事?新能源的开发要成本投入,旧能源说,你看,得不偿失!房顶上装一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供热系统,可以供全楼的照明、热水。③建筑商说还得改图纸,施工队说太麻烦,物业部门说不美观。山坡上竖一个风力发电塔就可送电到万家,但是先要征地,又要修路、进设备、培训技术人员。主持者一想,算了吧,还是到热电厂买电去。玉米的传统用途是食用或者当饲料,现在发现可以造酒精,这酒精还能开汽车,玉米秆可以发电。但是将这些理论变为现实有许多风险,谁第一个吃螃蟹?总之,新事头绪多,旧轨最好循。至于新事物的前景,一般人管不了那么多。一般人管不了,谁来管?国家来管。用什么办法来管?用法律。只有法律才能平等地规范所有人的行为,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于是就有了《可再生能源法》。1831年,当整个欧洲还在靠油灯、蜡烛照明,靠煤炭取暖时,法拉第把一块磁铁投入线圈,电流计上的指针轻轻摆动了一下。他给人表演时,有绅士问:“这有什么用?”法拉第说:“先生,不用多久,它就会给您交税的。”现在全世界靠电力生产的财富和税收早已多得难以统计。为推广新能源,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现在阳光、风、生物等新能源才崭露头角,就像当年法拉第手中的磁铁和线圈,亟盼世人理解,盼社会支持,盼法律保护。打个比方,《可再生能源法》就像《未成年人保护法》一样,它是专门保护弱者、保护未来、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的。千百年来,我们都将阳光当做人类自由的象征,现在突然发现,我们并没有给阳光自由,发现我们亟须用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阳光的自由。当年有人问恩格斯说,你和马克思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恩格斯回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自有阶级社会以来,人类就在为自己争自由,为社会秩序立法,现在又懂得为自然争自由,为保护利用自然立法。人类的自由发展应该成为自然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反之,自然的自由发展也是人类自由发展的条件。当阳光、风、各种生物,还有地热、海洋都自由地迸发它们所有的能量时,人类自己也就获得了最大的自由。(选自《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有删改)1.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①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达出可再生能源没有被开发。②用反问手法强调了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不了解。③用排比句式突出新能源在推广过程中受到了重重阻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具体到题目中: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切入分析,需要根据其特征及作用分析其表达效果。如①处,“满肚子委屈”,把阳光当人来写,是拟人。②是反问。③句式相同,是排比。2.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①承接上文提到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总是遇到许多阻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证明了当初电力能源的开发利用也遇到了阻碍,但最终不仅突破了人类的旧有认识,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②照应上文,与上文形成对比,说明新能源之所以无用武之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代人观念守旧,怕麻烦,怕承担风险。(2)①引出下文有关新能源极盼世人理解、社会支持、法律保护的内容,从而说明为自然争自由,为保护利用自然立法的重要性。②充实文章的内容,增强新闻的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说服力。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具体到题目中,可先分析上下文各写了什么内容,再分析引用这个史实的作用。根据上下文的位置可知,为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指法拉第刚发现电磁感应时不被人理解,和现在新能源现状接近。启下则为,电力现在对人类的贡献预示着新能源会带给人类美好的未来。3.文章标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参考答案】“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指通过立法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论述:①可再生能源不自由,是指它得不到开发利用。②主要的原因有两个:受科学认识的局限;受眼前利益的局限。③只有通过立法突破眼前利益的局限,才能保护可再生能源的自由发展;保护可再生能源的自由发展,也就是保护人类的自由发展。本题考查的是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涉及文章结构、思路、要点和中心等多方面的要求。具体到题目中可作如下分析:“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是形象化的说法,意思就是制定法律,保护可再生资源,确保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作者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说明可再生能源无用武之地的现状,接着从人类认识有限和观念的固执守旧两方面分析了可再生能源无用武之地的原因,然后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事例说明新能源极需世人理解和社会支持,最后从立法的高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即我们亟须用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阳光的自由。1.信息整合:考查对新闻与报告文本的基本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2.特征把握:考查对新闻与报告文本的基本特征的把握能力,主要有文本思路结构、作者观点态度、作品的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一、复习方向3.文本评价:考查在把握新闻与报告文本基本特征和主要信息的基础上,能否深入思考,对文本的观点、倾向、影响等做出准确的认识和判断。4.深层探究:考查对新闻与报告文本的疑点、难点和深层意蕴的发掘、思考、解决能力。1.知人论世,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解读文本。新闻与报告一般与社会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深入解读文本,必然关涉到社会历史的相关背景。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人物的生平事件,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去理解文本,是谓知人论世。如新闻类文本,其独特的价值在受众(听众和读者)的关注与陌生(不了解、不知情)中生成。新闻记者敏锐的二、解题指导职业眼光就表现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洞察和对百姓关注问题的熟知之中。所以,了解一定时期内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是解读新闻价值,预见新闻独特的社会影响的前提条件。至于报告,无论是主题的选择、对象的确立,还是结论的推导,都与一定时期社会主流意识的倾向性相关,都与社会科学发展的热点领域相关。所以,留心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