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它位于黄河东岸,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而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2、板书课题:登鹳雀楼解释每个字:登,登这个字在《青蛙看海》这节课已经学过了。凡是带有撇和捺的字写时要舒展一下,登这个字下面是个豆。鹳,这个字是本诗中笔画最多的一个字,这个字右边是只鸟。雀,上面是个小字头,雀这个字,小字头我们在脚尖的尖中学过这个部分,那下面部分是“隹”部,隹这个字一般都跟鸟有关,比方说“小鹰学飞”中的“鹰”,雁过留声中的“雁”都有隹部,所以它指的一种鸟,凡是带有隹部的这个字,写的时候距离要紧一些。“楼”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那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楼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出示诗中带斜线是的作用?(停顿)学生读题目(登鹳雀楼)所以诗的标题应该这样读,登/鹳雀楼。全班齐读。生再读。录音机范读。2、诗会读了,要想弄清是的意思就要弄清每个字的意思,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看一看你们看。要想学一首古诗,要先把它读好,那你再把诗读一遍,把生字宝宝认一下。楼(楼房)(高楼)依(依靠)(依然)尽(尽头)(尽力)欲(欲望)(欲念)穷(贫穷)(穷人)层(云层)(层次)瀑(瀑布)(飞瀑)布(一匹布)(瀑布)炉(火炉)(炉子)烟(烟雾)(烟气)遥(遥远)(遥望)川(山川)(四川)三、学习生字出示生字。问“想不想接受一下老师的挑战?”1、检查生字鹳雀楼一共三层。那么每一层都会给你们带来一些生字宝宝。如果你们读准我们就可以一层一层的登上去了。①现在看第一层:谁来读?“入层”其中“层”是平舌音。②第二层我要交给你们加大点难度了。三个字了。依河目③第三关,那我再加大点难度。最后抽查一下,随便从中挑几个字。现在我们三层楼都登上了,没有难住你。那如果你能接受住下一个考验,你就能站在最高的一层楼上看到美丽的景色了。你想不想看?2、再出示易混淆的生字指导写字,注意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重点区别“人”“入”的写法,强调第二笔捺的位置,可采用儿歌指导记忆:“人”“入”笔顺都相同,不同之处要分清,“人”字捺在撇下面,“入”字捺在撇上边。千:去掉一笔是“十”。明白区别之后在手掌心写这两个字。四、品读诗句1、刚才让大家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小朋友们是不是发现古诗跟我们平常的课文比起来有点难理解啊。但小朋友别着急,让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呀?(在哪里看他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感觉怎样?)2、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先读诗的第一句话。示“白日依山尽”,指名读。问:白日指么?(必要时解释为何称“白日:可能是因为想和早上初升的太阳区分开来,所以称为白日可能是因为当时山谷里的云雾很重,遮挡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太阳看上去成白乎乎的了)怎样呢?看图,读句,想。依山是说太阳下沉时是怎样的?(紧挨着西山)依山尽是说太阳——指名再说说这句诗绘的情景。我们来把这个壮观的情景画下来吧?怎样画呢?简笔画:连绵起伏的山让生添画“白日”,再次感受“依山尽”。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这句话谁能读好?指名读,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她读了什么样的情景?)再指名读,齐读。3那第二句写的什么呢?读“黄河入海流”这句诗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指说。从这句诗的哪里知道黄河水流向大海?(入海流,那我们能用我们的朗读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吗?指名,评,读出气势。4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这景象是多么壮丽啊!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好好欣赏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示第一句话)指名,两边赛读,齐读。5真有气魄呀!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的哪里呀?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在想什么引读——引:千里目指想怎样?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哪个字表示还要登楼?示“更”。(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是还要往上的意思。)引导说:诗人想:要想——,就必须要——。(如果站在原地的话,再好也只能看到那景色)这是因为——?让生试说。(登高才能望远)引出——所以中国就有一句俗语叫做:站得高,看得远。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一首美丽的诗,现在我们一起跟着王之涣的脚步一起来看下这首诗(播放歌曲)多美丽的景色啊,白日、远山、黄河、组成了一幅壮美的景象,让我们也胸襟大开,想要登高远望,看到千里之外更开阔更高远的地方,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呀!这首诗的最后两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有人在作文中用到它,也有人把他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理想。今天老师也想把这首诗送给大家,当我们想要自己编的更优秀时,就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激励自己。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我们也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鼓励”自己。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更上一层楼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欲穷千里目。板书设计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望庐山瀑布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生紫烟”“挂前川”,体会“飞流”“直下”“落九天”的含义。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设计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1、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2、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3、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4、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5、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6、看了这些优美的风景,你想说什么?三、初读,检查预习1、全班自由读。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3、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学习老师的读法。4、指名读,师生纠正错误。4、全班齐读这首诗。四、合作探究1、师:刚才检查了同学们的读,老师看出同学们的预习做得很好。下面,我们该做什么了?(学生回答)理解诗意。好,下面我们分小组来合作学习。要求:四人一组,通过读注释、查字典、看插图来理解诗的意思,无法解决的问题记下来。2、学生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五、全班交流1、通过交流,你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来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2、指名汇报。(1)日照香炉生紫烟“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师指导朗读,要读出如仙如幻的感觉。(2)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没有,那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呢?为了表现山非常高,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古诗中经常用这种方法,比如我们学过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等……(4)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师指导学生感受诗句所描写的壮观景象,朗读的时候要表现出气势。(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六、指导朗读1、师出示录象,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2、学完了这首诗,你的体会是什么?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4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注意古诗韵律和节奏。七、作业:给《望庐山瀑布》诗配画,或者将诗改为一篇文章。板书设计望庐山瀑布生紫烟挂前川气魄雄伟三千尺景象壮观落九天9.黄山奇石教学目标:1.学习会认的14个生字的正确读音,掌握会写的8个生字的笔划笔顺;2.读熟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教学重点: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2.搜集黄山的有关资料。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小黑板: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们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2.师用曲线划出“黄山风景区”。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风景区吗?请你来谈谈。3.师介绍:“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精辟评价。古人还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1990年,黄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风景区的面积约154平方公里,有大小72个山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黄山有四绝,即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1)“闻名”是什么意思?“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2)除了黄山风景区闻名中外,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风景区或成就闻名中外?4.理解“奇特”奇特什么意思?黄山风景区什么很奇特?(石头)这篇课文写的就是黄山风景区奇特的石头。5.板书课题:二、范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用“——”划出,交流三、自学课文1.自学生字;2.标序号,读通课文;3.完成课后2、3题。检查自学:1.注意“状”和“琴”的写法。2.“形”和“雄”的部首(右边)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4.交流课后2、3题。“每当……时候……就”的上半句表示时间,后半句是说在这样的时候,谁(或者什么)会产生什么情况。“就”是连接词,并且还有必然性的意思。四、熟读课文,理解第一节1.小组朗读课文,理解第一节两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交流:第一句:地理位置。第二句:写山上多奇石,人们根据它们的形状,通过想象和联想,给它们起了一些有趣的名字。既点明了题意,又有“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全文的总起。3.齐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抄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5人分节朗读,要求读通句子,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2.交流板书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