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陆游wsl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书愤陆游•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现存9300多首),能诗能词也能散,才华横溢;•他有一颗火热赤诚的爱国之心,渴望大宋江山的统一,但终了只落得黯然神伤;他曾有过美丽的爱情,但最终将爱情的玫瑰丢落风中。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红稣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他的诗歌突出的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气势雄浑,感情奔放,笔意明快;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他的作品集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后人辑录有《放翁词》。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人。•生当北宋危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谟阁待制。主张坚决抗金,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作品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写作背景《书愤》写于宋孝宗赵昚淳熙(1174-1190)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艰”——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年轻时候怎么知道人生在世的艰难,向北远望中原沦陷的国土心中的怨愤之气堆积如山。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岁暮风雨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描写宋军在瓜洲渡、大散关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想想先人刘锜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那种气势让人难忘,使人振奋)(悲愤)。《归次汉中镜上》:“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1172)《观长安城图》:“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1174)《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巍峨下临贼。”《观大散关图》:“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1175)《怀昔》:“昔者戍梁益,寝饭鞍马间。一日岁欲暮,扬鞭临散关。”(119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两次战斗的胜利,具体记叙当年戍守御敌之事,写得英姿飒爽,气概不凡。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我以为自己有报国之志,可以投笔从戎,做那塞上长城,可是韶光已逝,对镜发现发已斑白。(郁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出师表》一文中那种报国之情这是举世文明,千年悠悠,谁能与它媲美呢?(激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范志能揽辔录》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追感往事》连宋高宗自己也曾说:“讲和之策,断自朕志,秦桧但能赞朕而已。”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怨愤悲愤郁愤激愤这首诗语言明畅,劲健有力,沉雄浑厚,感慨苍茫,真有英雄暮年之叹。被称为是陆游“一生感情(爱国)经历的艺术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连接陆游《临安春雨初霁》ppt关于练习二、短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此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意图了解短诗的章法结构,尤其是起句、结句与诗的主旨、意境的关系。《书愤》的起句,“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明了诗题中的“愤”字,这“愤”是贯穿全诗的意脉。结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诗人以《出师表》中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诗人悲愤而不绝望。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一回答下列问题,探究此诗主旨。1.《临安春雨初霁》(参见“相关链接”)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1.这两首诗都写于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书愤》这首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全诗以“愤”为意脉,沉郁顿挫,深沉蕴藉。陆游去严州赴任前,先到临安(现在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等候召见。宋孝宗召见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一回答下列问题,探究此诗主旨。1.《临安春雨初霁》(参见“相关链接”)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在临安写的。这首诗的首联表示对仕途的厌倦与失望,并透露客居京华的懊悔;颔联用明媚的春光作背景,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颈联呈现一个极闲适的境界,却在背后,藏着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与牢骚;尾联是自我解嘲,悲愤之情见于言外。可见,在内容上,这首诗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在风格上,如果说《书愤》近似杜甫的话,这首诗更近似苏轼的一些作品,写得优美动人,富于情趣。一回答下列问题,探究此诗主旨。2.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参见“相关链接”)。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2.南宋王朝一直在金人的侵略下苟延残喘,处于存亡危急之境地。陆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一生以抗金复国、建功立业为己任。而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最为陆游所钦慕,陆游往往以诸葛亮自况,所以喜欢写咏诸葛亮的诗。一回答下列问题,探究此诗主旨。3.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3.《书愤》和《蜀相》有相似之处,要说不同,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和“老臣心”;《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而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在表现手法上,《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而《书愤》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可见,两诗风格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三、近人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中称赞陆游:“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又说:“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课外搜集陆游的爱国诗词,选择你喜欢的一两首推荐给大家。设题意图引导学生课外搜集陆游的爱国诗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也增加了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参考答案陆游的爱国诗词很多,最为著名的,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选一):“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岁)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诉衷情(70岁)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示儿(85岁)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诗作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把自己的终身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合为一体,所以,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病起书怀朝代:宋代作者: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拿剑,拿剑,痛击狂胡三百万。”回望中原,你看见萧萧边关,你听见刁斗笳鼓,猛然呐喊。激愤万千,气势如山,比五千仞摩天之岳还高,比三万里入海之河还长远。少年时的梦想,壮年时的期盼,都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