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教研室中药本科班《中医学基础》教案卡保守魁1青海医学院教案卡授课教师:保守魁职称:讲师教研室:中医基础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授课对象中药本科班课题(章、节)第一篇绪论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中医药的起源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第三节:中医学发展简况第四节:中外医药交流简况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1、了解中医药的起源。2、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中外医药交流简况。本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重、难点用#标出)教学方法和步骤时间分配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中医药的起源医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他们是在不断的同自然灾害、猛兽、疾病作斗争中,逐步认识了疾病,掌握了防治疾病的方法。(举例1、“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2、针灸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先秦两汉时期,是我国医药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关键时期,代表作《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第三节:中医学发展简况一、基础医学二、临床医学三、中药学四、方剂学第四节:中外医药交流简况以课堂讲授为主第一章重点介绍中医药的起源。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发展简况中的部分内容。尽可能的多举例子说明医学的起源,对古典医嘱和各个时期的名著略做介绍。11教学准备学科新内容参考文献《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医家与医籍》《中国医学史》《素问.注释汇粹》《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基础理论》2青海医学院教案卡授课教师:保守魁职称:讲师教研室:中医基础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授课对象中药本科班课题(章、节)第二章中医学与古代哲学第一节阴阳学说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1、掌握阴阳学说的概念、基本内容、2、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本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重、难点用#标出)教学方法和步骤时间分配第二章:中医学与古代哲学#第一节:阴阳学说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以标示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的对立:是用来概括和说明事物或现象相互对立两个方面的属性。(二)阴阳的依存:是用来说明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前提的相互依赖关系。1、阴阳依存是确定事物阴阳属性的依据2、阴阳依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3、阴阳依存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三)阴阳的消长:是用阴阳学说说明事物对立双方相互消长的运动变化形式。其基本形式:此长彼消,此消彼长。(举例:一年四季,人体的物质与功能、抑制与兴奋),“量变”。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挂图所提示的有关内容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光盘或录像带)的播放,对重点内容再次加以强调,以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并结合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所见阴阳对立、依存现象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1教学准备挂图、光盘学科新内容医哲与整体观念的研究参考文献《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卜易预测学》《素问.注释汇粹》《中医基础理论》3青海医学院教案卡授课教师:保守魁职称:讲师教研室:中医基础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授课对象中药本科班课题(章、节)第二章中医学与古代哲学第一节阴阳学说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1、掌握阴阳学说的概念、基本内容。2、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本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重、难点用#标出)教学方法与步骤时间分配(四)阴阳的转化是用阴阳说明事物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运动变化形式。其形式:渐变,突变。其条件:极、甚、重。“质变”。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组织结构——“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二)说明生理活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物质属阴,功能属阳,所谓“体阴用阳”体阴,是指组织器官和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基础均属于阴;用阳,是指这些组织器官和精气血津液的运动变化及其所发挥的功能均属于阳。(三)说明病理变化——阴阳失调。(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五)用于疾病的治疗——“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说明药物的四性、无味、以及在体内的趋向。以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人体生理与临床所见病证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光盘或录像带)的播放,对重点内容再次加以强调,以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结合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所见阴阳消长、转化现象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1教学准备挂图、光盘学科新内容医哲与整体观念的研究参考文献《素问注释汇粹》《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医基础理论》《卜易预测学》4青海医学院教案卡授课教师:保守魁职称:讲师教研室:中医基础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授课对象中药本科班课题(章、节)第二章中医学与古代哲学第二节五行学说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1、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2、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本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重、难点用#标出)教学方法与步骤时间分配概念: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1、五行的特性:“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2、事物的五行属性(1)以人或自然的事物或现象为归类的对象(2)以五行的特性为归类的标准(3)以“取象比类”“推演络绎”为归类的方法(二)五行相生相克1、相生:木—火—土—金—水—木依次递相资生促进。(母子关系)2、相克:木—土—水—火—金—木依次递相克制(所胜所不胜的关系)3、相生与相克的关系(生克制化)4、相生相克的反常(1)相乘:其次序与相克一致,为相克太过。相侮:其次序与相克相反,为反克。(2)子母相及:相生关系的反常,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以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所见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间的运动变化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结合人体生理与临床所见病证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光盘或录像带)的播放,对重点内容再次加以强调,以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1教学准备挂图、光盘学科新内容医哲与整体观念的研究参考文献《素问注释汇粹》《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医基础理论》5青海医学院教案卡授课教师:保守魁职称:讲师教研室:中医基础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授课对象中药本科班课题(章、节)第二章中医学与古代哲学第二节五行学说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1、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2、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本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重、难点用#标出)教学方法与步骤时间分配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2、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子母相及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子病及母2、相乘相侮的传变,包括相乘、相侮(太过不及所致)。(三)用于疾病的诊断“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色味脉。(四)用于疾病的治疗1、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运用五行子母相及与相乘相侮关系来说明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见肝之病…….。”2、确定治疗原则:相生“补母(虚)泻子(实)”,相克抑强(泻)扶弱(补)。3、制订治疗方法(1)药物疗法包括相生(滋水涵木法、培土生金法、益火补土法、金水相生法)和相克(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泻南补北法、佐金平木法)。(2)针灸疗法:虚证补其所属的母经及其母穴,实证泻其所属的子经及其子穴。(3)精神疗法方面(利用情志之间的五行克制作用)以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所见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间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结合人体生理、病理与临床所见病证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光盘或录像带)的播放,对重点内容再次加以强调,以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1教学准备挂图、光盘学科新内容医哲与整体观念的研究参考文献《素问注释汇粹》《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医基础理论》6青海医学院教案卡授课教师:保守魁职称:讲师教研室:中医基础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授课对象中药本科班课题(章、节)第三章:中医学与方法论第一节:观察与实验第二节:比较与分类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了解中医学的一般思维方法本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重、难点用#标出)教学方法与步骤时间分配第一节:观察与实验一、观察、通过感官(视、听、嗅触觉)或借助其他技术手段,对自然状态或病态下的人体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外在环境仔细考察和描绘,并积累经验。(一)观察方法在中医学中的作用(二)中医观察的特点1、全式性2、全面性3、全息性4、典型性(三)中医观察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2、整体性3、辨证性二、实验、根据中医科研目的,运用科学仪器设备等物质手段,人为控制或主动干预生命或疾病过程,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探索生命运动及疾病发生演变客观规律的研究方法(一)古代的中医实验1、解剖生理实验2、药理实验3、制药化学实验(二)实验方法在中医学中的作用1、检验和发展中医理论2、验证中医临床疗效3、探索疗效机制4、研究方药的有效成分5、创立新的诊疗标准和技术手段第二节:比较与分类一、比较:加以对照后,确定异同关系二、分类:划分为不同类别本章节以学生自学为主,授课老师只介绍重点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中医学的一般思维方法和过程,并能结合临床实际对遇到的问题做出具体的分析。1.1教学准备学科新内容参考文献《素问注释汇粹》《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医基础理论》7青海医学院教案卡授课教师:保守魁职称:讲师教研室:中医基础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授课对象中药本科班课题(章、节)第三章:中医学与方法论第三节:类比第四节:归纳与演绎第五节:分析与综合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了解中医学的一般思维方法本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重、难点用#标出)教学方法与步骤时间分配第三节:类比、一、概念:是将两个特殊的事物(或两类事物)进行比较,根据两者有一系列的共同点(属性相同),推论和证明它们在另一些特性和规律上也可能是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这是一种由一事理推到另一事例的推理方法,这种方法是科学认识过程中获得新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一、类比法在中医学中称为“援物比类”,或“取象比类”、“取类比象”其应用探索和论证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以及临床诊断与治疗原则。第四节:归纳与演绎即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第五节:分析与综合一、分析:所谓分析,就是把研究对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方面、层次、环节、因素、然后分别加以研究,以达到认识其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1、定性分析2、定量分析3、因果分析4、系统分析二、综合、是通过联系,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方法。本章节以学生自学为主,授课老师只介绍重点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中医学的一般思维方法和过程,并能结合临床实际对遇到的问题做出具体的分析。1.51教学准备挂图、光盘或录像带学科新内容参考文献《素问注释汇粹》《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医基础理论》8青海医学院教案卡授课教师:保守魁职称:讲师教研室:中医基础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授课对象中药本科班课题(章、节)第四章: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第一节:整体观念第二节:辨证论治第五章《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第一节:《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自学)第二节:〈中医学基础〉的学习方法〈自学〉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本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重、难点用#标出)教学方法与步骤时间分配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概括起来为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两个方面。#第一节: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既事物是一个整体,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的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和事物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中医学从这一观念出发,在认识人体生理、病理与诊治疾病以及养身保健时,即重视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又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性,这种全面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思想